当前位置: 首页 > 华池历史 > 华池李良子宋代窖藏出土始末

华池李良子宋代窖藏出土始末

2017年09月19日 22:20:43 访问量:5119

一  

    1972年农历九月的一天早晨,华池县五蛟公社李良子大队农民徐生芳参加完生产队的劳动之后,回家喝了两碗土豆玉米糁子稀饭,又背着绳子、扛着镢头、赶着羊群,来到山大沟深、草场肥美的石沟窨子山放牧。

  中午时分,羊群在窨子山对面的药葫芦嘴阴凉处歇晌午。徐生芳远远望见窨子山一个小沟渠掌部有一簇狼牙刺和杠柳(羊角蔓)长得十分茂盛,便翻沟艰难地爬上被山水冲出的山渠。只见这些柴禾长在掌部的一个不到两平方米大小的坡地上。徐生芳一阵欣喜,挥起镢头挖了起来。正挖得起劲,只听“咣”的一声,火星溅起,震得他两手发麻。他拿起镢头一看,刃子卷了,还以为镢头挖在了石头上,只觉纳闷,这地方哪来的石头?但又觉得不对劲。他放下镢头,用手轻轻刨开浮土,一个锅模样的东西倒扣着。刨着刨着,铁锅全部显露了出来。用力揭开铁锅,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几十件瓷器整齐地堆摞在一起。没有任何文物常识的徐生芳望着眼前的一切,呆呆坐在地上。

  回过神后,徐生芳拿出几件瓷器,将铁锅原样扣在上面,埋好浮土,离开了现场。刚下山,遇到了谷洼子生产队放牧员陈国万,他看到徐生芳用衣服包裹着的几件精美瓷器,赞叹不已,并软缠硬磨,硬是要去了一件瓷器。

  晚上回到家里后,徐生芳匆匆吃了晚饭,叫上表哥马兴成,表兄弟俩连夜来到文物发现地,依靠月光和马灯微弱的光亮,小心翼翼地将铁锅下面的瓷器装进用来盛粮食的棉线口袋,运回三公里外的家里。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徐生芳将三个瓷瓶中的一件送给了表兄。

  送走表兄之后,徐生芳与妻子张秀珍分析,估计哪里还有东西。第二天,他带着年仅7岁的儿子一同来到发现地。儿子负责在药葫芦嘴拦羊,父亲继续刨挖,又有了意外的惊喜。从铁锅的后方又发现了两个小铁锅,原样反扣,但已经锈损,锅里边有瓷器、钱币及一把铁杵和几件灰陶。傍晚时分,徐生芳将这些文物裹在柴禾捆子里运回了家。至此,这些窖藏宋瓷全部安全地被徐生芳夫妇收藏了起来。

  文物出土之后,在徐生芳张秀珍夫妻俩的守护下,在家里存放了近一年时间。这件事在民间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乡里。有不少人遇到徐生芳的儿子就问,听说你们挖出了很多瓷器,远近群众纷纷前来要求一赏这批窖藏的芳容。

  1973年夏,华池县文化馆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前来徐生芳家里调查了解。徐生芳将宋瓷出土情况、现存件数报告给了回收工作人员,并将文物全部搬出院子,在老杨树下摆开,逐一登记造册。然后带着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回收瓷器碎片。并翻山越岭,分别到接受赠送文物的亲朋家里调查情况,两天内,他送给亲友的7件瓷器、自家珍藏的68件瓷器共计75件和挖出的其它文物全部上交,装在一辆架子车内,生产队派村民赶着毛驴,拉着架子车送回县文化馆,使这批出土后在外漂泊一年之久的珍贵文物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

  前不久,笔者来到这批文物的出土地探访。出土地位于元城河东岸,在李良子村石沟中部的北沟东山洼。原出土地经雨水冲刷早已面目全非。山东土咀上有疑似古堡寨遗址一处,山西有一小拐沟,山北依东梁岭,山南临沟是悬崖峭壁,峭壁上有几处古窨子遗址。据说,其中一个窨子深数十丈,犹如地道。窨子内有几个拐窑,有住室、伙房、储藏室等。还有几个暗道及陷阱,易于防守。埋藏瓷器的遗址在窨子西口外西侧山坡的水旮旯里,距窨子约近百米。由于年深日久,雨水冲刷,到发现出土时,瓷器已基本暴露于山坡地面,仅因蒿草、荆棘遮掩,不易被发现。但已有放牧人员在此前于沟下捡到过洪水冲出的宋瓷残片,他们也曾在这一带山坡上有意地盘旋牧放,寻找完整的古瓷,但终无所获。

  

  李良子窖藏古瓷大部分是宋瓷。徐生芳发现的这批古瓷藏量大,其在地下埋藏千年之久,仍然釉质莹润、艳亮如新、光彩照人,实属罕见之物,博得了专家、学者和民众的青睐。后经专家鉴定,绝大多数是宋金时代耀州窑瓷器,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文物研究价值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经国家文物总局和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这些文物均在国家三级以上。这批古瓷中有7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有宋代定窑烧造的青釉“玉壶春瓶”,宋代耀州窑烧造的青釉牡丹花“玉壶春瓶”,宋代定窑烧造的“招财福禄碗”,金代耀州窑烧造的影青莲花纹大瓷盘,金代钧窑烧造的青釉月白素面瓶,金代耀州窑产品青釉三兽足瓷炉,金代耀州窑产品青釉缠树枝花纹子母盒。除此而外,还有水波纹碗、荷叶盖碗招财福禄小白碗、黑釉剔花梅瓶、双鱼闹莲盘碟、青白釉花执瓶等,大多属国家二级文物。

  李良子出土的这批宋、金瓷器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

  釉色清澈,莹润为世所珍。其色彩有粉青、天青、豆绿、月白、油灰、米黄、黑白等颜色。以单彩釉为多,粉青釉浑厚滋润,如玉似冰;青釉瓷色彩碧绿温润,晶莹饱满;白釉瓷如雪似银,光彩辉耀。一言以蔽之,釉色典雅,引人入胜。

  造型优美,构思为之精巧。其造型有瓶、壶、杯、盂、盘、碟、炉、碗、盒等,有的高瘦清俊,有的扁平宽敞,有的鼓腹稳妥,有的花俏引人,有的灵秀雅致。其结构规整,比例和谐,古朴典雅,既有敦厚玉立之美,又有灵动精巧之秀。充分表现出能工巧匠的超人智慧。

  纹饰新颖,画面为人所爱。这批古瓷表面纹饰(即瓷画):

  一为人工彩绘。画花、雕花、堆塑或印、贴花。纹样取材有花草、鱼虫、飞禽等;最有趣的是水波游鱼、鲤鱼闹莲、凤凰戏牡丹等。宋代耀州窑花瓶浮雕技法,清新明快,立体感强,具有强烈的主体装饰效果,瓷瓶上吉祥纹饰充分表达了人的心理愿望和生活意趣。瓷面上莲、鱼等图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观念。莲为花中君子,牡丹象征繁盛、幸福。莲纹属外来艺术,它与华夏牡丹、鱼纹文化艺术巧妙地融合,这是唐尧宋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佐证。

  二为烧造纹饰自然。李良子出土单釉古瓷器面大多布满裂纹,这是宋瓷别具一格的装饰法,本为烧造缺陷,后演化为独特的美学效果,因而名噪古今。纹片形态不一,有冰裂纹、流水、鱼子纹、百圾碎等之分。这种自然开片纹,格外雅致,为单釉瓷器增添了异样的情趣。

  另外,这批宋、金瓷器还有胎质细腻、质地坚硬、击而如磬、华丽美观等艺术特色。其不但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价值,也具有强烈浓厚的乡土气息。它充分地反映了宋、金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及华池李良子一带的风情民俗。欣赏这批窖藏古瓷,犹如观画或品尝美食。可使人流连忘返,如醉如痴而惊叹不已。

  窨子山与古瓷同时出土的古钱币,部分出售给李良子供销社。本村当时在华池二中任教的李兴洲闻讯后去李良子商店库房鉴赏并收藏了各种样品。遗憾的是之后不知去向。其中少量的秦半两,汉五铢,王莽的货币、货泉,唐代开元通宝,大多数是北宋的钱币,诸如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通宝、至道通宝、咸平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皇宋通宝、庆历重宝、至和通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等20多种年号钱。另外有少量的南宋的建炎通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西夏的天盛元宝、金代的正隆元宝。这些古钱币中较有价值的是秦半两、北宋的御书“对钱”,南宋及西夏、金代的铜布。此外还有几枚十二生辰、天官赐福等铜钱。

  李良子石沟窨子山和古瓷同时出土的古钱,数量不多。按其功能分类:一是流通货币,俗称麻钱。二是民俗钱,俗称花钱。这些古钱从入窖数量和样品看不是储藏的金币,而是收藏的古钱币。其多为金代以前的方孔钱,有铁、铜铸两种。引人注目的花钱,其中有压胜钱,即钱上绘有雷霆号令或天罡咒,小孩佩之驱邪避凶;有吉庆钱,上绘有金玉满堂、天官赐福等吉祥用语及图案,用于祝寿、馈赠等民俗活动;有支钱,亦称生肖钱,上有12地支字样和生肖图案,图文并茂,常被人当作饰物。

  另外出土的文物有大铁锅两口,一口锈破,一口完好。口径75厘米,高57厘米,壁厚1.2厘米,鼓腹,口内敛,当作装瓷器的容器,灰陶罐两个,是装古钱的容器,铁杵、双柄切面刀各一件。宋代大铁锅,今藏于华池县博物馆,这些物件均为家庭生产生活用品和工具。

  

  由于在那个年代,人们不懂得文物的价值,保护意识欠缺,管理不善,给这批文物造成了一些不可弥补的损失。李良子出土的以宋代瓷器为主的珍贵文物,在回到文物管理部门前后,部分遭到人为损坏,甚至有的遭到了灭顶之灾。

  回收到文化馆的这批文物由于没有存放设施,被搁置在馆里的平房中。每到节假日,文物看管也成了管理人员头疼的事情。春节长假期间,他们只得用麻袋装着背到家里存放,收假后又背回馆里。这其间磕磕碰碰被损坏的情形可想而知。更有一件事情让人哭笑不得。一位工作人员在清理房间时,在睡了几年的床下的灰层中发现了一件瓷瓶。他叫来管理人员说:“我在床底下发现了一个瓷罐子。”管理人员才知道此事,赶紧将其收到了库房。这个“瓷罐子”就是国家二级文物——褐釉刻花梅瓶。

  徐生芳后来回忆道,当年挖出的那口笨重的大铁锅,清理分装文物时,将其推掀到沟底的。这口铁锅在沟底躺了整整一年时间没人问津,多次山洪也没有撼动。之后,在文物部门回收文物中,清理勘测发现文物现场时,在管理人员的指使下,徐生芳才将这口重达50公斤的文物背回家,和瓷器一块送回到县文化馆。可是这件先被省上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后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宝贝并没有被真正地保护起来。收回到县上之后,铁锅被搁在了院子长达数年之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县上决定建设文化馆大楼。工程开工之后,施工人员没有设备和砂浆,看到后院的铁锅,便抬出来当作和砂浆的设备使用。使用中,竟然将铁锅沿打掉一块。主体工程建成后,又被用作和白灰的设备,直至工程结束,又被扔在院子多年没人问津。后来,华池县的第一位文物专业人员倪树隆在文化馆上班,发现这口满目疮痍的大铁锅,整整清理了两天时间,收藏了起来。现在这口铁锅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灰浆的痕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文物管理设施仍然十分落后。库房防盗门是简陋的栅栏钢筋框,给了文物倒卖分子以可乘之机。1988年元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两个黑影潜入文化馆,打开“防盗门”进入了文物库房,盗去了两个瓷碟两个瓷碗四件珍贵文物。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奔赴陕西省、河南省调查取证,抓捕罪犯,追缴文物,历时半年之久,终于破案,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只可惜被盗的四件文物只追回了一个瓷碟一个瓷碗。文物管理人员在公安民警的护送下,背着两件文物上兰州进行鉴定,均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李良子发现出土的这批珍贵文物,在徐生芳家里存放期间,得到馈赠一个三寸瓷碟的一位亲友,带着文物回家之后不久,由于管理不当,被跌到地上摔为碎片,后来文管人员回收这批文物时,将这件文物只找到了个别碎片。得到馈赠的其他亲友,将文物带回家之后,均用于生活器具,有用来盛菜,有用来盛饭,有的被用作写毛笔字调墨用。

  这批文物真正被管护起来的时间还是华池县文化馆有了专业管理人员之后了。第一位专业管理人员倪树隆上班后,才全面清理,逐一造册登记,并尽可能用最科学的保管方式珍藏了起来。我们目前之所以能观赏到这批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的风采,也不能不感谢这些专业人员在不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文物管理的年代所做的努力,正是由于他们的劳苦功高,才使这批文物不再遭到人为损坏。

  笔者第二次见到这批文物,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县上拍摄第一部电视片《壮歌》,笔者担任专题片的主摄像。片子需要这批文物的镜头。在华池县博物馆,管理人员倪树隆小心翼翼地将珍藏在馆里的文物一件件拿出来让他拍摄。看到这一件件珍贵文物,笔者真正被震撼了。

  如今,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作为这批文物的发现者,徐生芳张秀珍夫妻俩已经年逾八旬,但身体硬朗,生活清闲安逸。前不久,徐生芳和儿子去市博物馆想再看看这些文物,却因正值春节放假,没有如愿,最后,在博物馆门前拍了一张照片留影。张秀珍运气好,听说市博物馆珍藏着这批文物的一部分,兴冲冲地前往,再次和这些文物近距离接触。在博物馆待了一个多小时,管理人员得知她是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者时,详细了解了当年的发现过程,还主动邀请她合影留念。(陇东报)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