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同学们:
清明节是缅怀先辈的传统节日,也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但近年来,假期安全事故频发,给许多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伤痛。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的假期,我们结合真实案例提醒您关注以下安全隐患,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放假和到校时间:按照国家规定,2025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六,星期四)下午放假,初中部于4月6日(星期日)下午到校,小学部与4月7日早晨按时到校,假期共计3天。
预防溺水
生命只有一次,别让亲水变“亲险”
2022年4月3日,安徽淮北3名年轻人在河沟钓鱼时落水溺亡。
2022年4月4日,浙江温州一名13岁女孩在楠溪江边玩耍落水,父母营救时一家三口全部遇难。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广东汕头潮阳区金灶镇一家十余人扫墓后,17岁女孩在水库洗手时不慎落水,其亲属及同学共7人相继下水救援,因均不习水性全部溺亡,其中包括2名中学生和1名小学生。
1.不私自下水:严禁孩子到水库、河沟、池塘等危险水域玩耍,如需亲水活动,务必由家长陪同并选择正规场所。
2.科学施救:若遇同伴落水,立即呼救或拨打110,切勿盲目下水救人。可寻找竹竿、漂浮物等间接救援。
3.警惕“隐形危险”:水边湿滑的石头、暗流漩涡、深坑等都可能致命,切勿因“看似不深”而放松警惕。
4.家长务必做到“四知道”:知孩子去向、同伴、活动内容及归时,加强监管。
交通安全
细节决定安危,守法才能平安
2024年清明假期前后,某地发生多起涉学生交通事故,包括未成年人无证驾驶摩托车、行人横穿道路未观察车辆等,造成多人受伤。
2019年4月5日,江西上饶一名家长为赶扫墓超速驾驶摩托车,撞倒行人致死后逃逸。
1.遵守交规:家长驾驶车辆时严禁超速、酒驾、疲劳驾驶;孩子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禁止骑电动车;骑行时佩戴头盔,不逆行、不载人。
2.步行安全:过马路时走斑马线,遵守信号灯,远离车辆盲区;不在路上追逐打闹或低头看手机。
3.乘车安全:系好安全带,不将身体探出窗外;上下车注意“开门杀”。
4.拒绝“黑车”:扫墓、出游时选择正规交通工具,不乘坐超载车、农用车或非法营运车辆。
消防安全
文明祭扫,莫让火患毁家园
2018年清明节,17岁高中生小赖在祭祖时燃放鞭炮引发山火,造成山林过火面积949亩,经济损失4.05万元。法院以失火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
2024年4月,多地因祭祀烧纸引发山火,肇事者被依法刑拘。
1. 倡导文明祭扫,用鲜花、植树、网络追思替代焚烧纸钱、燃放鞭炮。
2. 祭扫时远离山林、草地等易燃区域,结束后彻底清理火源。
3. 祭扫过程中,家长要时刻看管好孩子,确保祭祀用火安全。
4. 发现火情立即拨打119,撤离至安全地带,切勿自行扑救。
户外活动
美景虽好,安全第一
2015年清明节,重庆万州8名学生露营时突遇暴雨,因营地靠近水库被洪水围困,经消防紧急救援脱险。
1. 踏青选择正规景区,避免前往未开发区域;野外露营远离河道、悬崖。
2. 水上活动全程穿戴救生衣,家长全程陪同;漂流、乘船时听从指挥。
3. 放风筝远离高压线和铁路,避开人员密集区;登山注意防滑,不攀爬危险岩石。
其他安全提醒
居家安全:独自在家不随意给陌生人开门,妥善保管药品、消毒剂等危险品;阳台、窗户加装防护栏,教育孩子不攀爬。
防拐防骗:教育孩子不与陌生人搭讪,牢记家长电话和报警方式(110)。
网络安全: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泄露个人隐私;警惕网络诈骗,转账汇款前核实对方身份。
饮食与健康: 不采摘野生菌、野菜,不吃“三无”食品和变质食物;规律饮食,饭前便后洗手,减少到人群密集处活动,预防春季传染病。
家长朋友们,请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以身作则传递安全知识;同学们,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成为假期的底色。
愿我们共同守护,让每个家庭都能在清明时节寄托哀思、拥抱平安!
华池县列宁学校
2025年4月1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