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的教育故事 > 王玉宝:成长需要自主塑造

王玉宝:成长需要自主塑造

2013年12月24日 08:36:40 访问量:2747

成长需要自主塑造

 

华池县列宁学校   王玉宝  

          

我是华池县紫坊乡人,生于1966年,大专文化程度,中学一级教师。1986从庆阳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紫坊初中任教,至今已有二十几个年头了。这里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条件艰苦。十几年前,无水、无电、无路,教师不愿来,学生不愿上,家长有意见,社会不满意,是全县典型的薄弱学校。尤其是家长看到自己的子女“升学无望,致富无门”而倍感失望,我也曾一度苦闷彷徨,失落消沉,深知人不可能超越历史发展,也不可能超越现实发展,但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需要创造的地方。我先天愚钝,却生性好强,先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函授学习,创作的散文《溪绕护林山》获全国首届“环保杯”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收入《同一片蓝天》一书。散文《藕花无数芳满汀》收入《心中的花园》一书,有对联、诗歌获《人民日报》新闻培训中心,中国诗歌学会联合举办的申奥寄语征文优秀奖,选入大型申奥文献《民族复兴的里程碑》。后又参加了天津茂林书法函授学习,毛笔书法作品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的段位证书。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虽没有给我炙手可热的权力,没有给我深奥渊博的知识,没有给我锦衣玉食的生活,但给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格。在长期的教学中,面对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设施落后,生源差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并没有沉沦,日渐觉悟,终于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对教育科研痴心未改,爱心不懈。《运用目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获《语文月刊》全国教育征文三等奖,“‘三多一主’读写教改实验”获庆阳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课题实验论文《推广“三多一主”读写教改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表在2002年《庆阳教育》第4期上。“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研究”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编写了校本教材──《乡土文化读本》通过省教科所鉴定。《课程开发方案》发表在《当代教育》2005年第4期上,《让乡土文化进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2007年第10期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思考》获甘肃省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庆阳市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与人合作)获甘肃省第六届优秀科研项目一等奖。学生习作获中国语文现代文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杂志等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华文中学生“关爱生命,关注亲情”作文大赛优秀奖,在《现代语文》读写与考试版增页公开发表。我先后被评为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甘肃省骨干教师,庆阳市优秀教师,华池县学科带头人,华池县十佳教研组长,华池县十佳教改能手等,并被中语会教研教改中心聘为研究员。

我在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的条件下,自觉乐研,敬业乐道,以“教而求实,研而求真”为座右铭,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教研工作能依据教学实际,不惟书,不惟名,只惟实,重实效,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与教研教改和谐统一。我的教研思想可概括为:“狠抓一个中心,改变两个定位,实现三个转变。”即“狠抓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改变自身形象的定位,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改变自身工作的定位,不能只看分数,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健全的个性和人文品质”。实现“三个转变”即将“学校、教研组、教师转变为学习型的学校,学习型的教研组,学习型的教师”。

“石压笋斜出,岩悬花倒生”。我身处逆境而其志弥坚,久居僻壤却理念超前,认同并践行“领先一步,就领先一个时代”的思想,具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和责任,具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愿望和追求。

一、学习——教研的基础

靠“韧”劲学习。《礼记、月令》曰:“学,效;习,鸟频频起飞。”学使自己获得教育理论,提高认识的过程;习是反复不断效法或模仿他人行为,使教育理论得到巩固,研究技能达到熟练的过程;是逐渐实现自我双翼丰满,振翅自由翱翔的过程。随着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理念不断涌现,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今天停止学习,今天便停止成长,明天便会终止教学。人的天性需要学习,人的生存需要学习,人的发展需要学习,人的生命意义在于学习。学习决定眼光,学习决定态度,学习决定思想的深度,学习决定成长的速度。学习不仅改变了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的思想,思想是人的真正生命。教师要成为社会最优秀的学习者,最成功的学习者。学习有用的知识才有力量,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有效率。一是科学高效地读书。读与自己专业和课题研究联系最紧密的书,必须做到:多读、熟读、多思、精思。正如我国宋代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最近我反复研读了余文森教授的《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批判中吸收,在审视中提高。当然有效的方法很多,如批注圈点,章太炎读《左传》满书皆批,令人叹服。二是科学收集整理资料,必须做到:有心、用心、得窍、得法。要懂得目录学,会运用索引,会搞调查研究,做文摘资料,建文摘卡片。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许多年来,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我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那就是做读书卡片。在1979年以来的我所订阅的每一期刊的封面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卡字,这说明我已经读过它而且做过读书卡片了。”我也为自己确立了“三个百万工程”,即“精读一百万字的教学论文,摘抄一百万字的教学论文(卡片),撰写一百万字的教学论文”。为自己设立“三本”:教育理论学习本、专业知识集锦本、教改信息札记本。经常用“三个甘于”激励自己:甘于艰苦,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业余时间力争做到“三不”:不看电视、不喝酒,不打麻将。早自习,我和学生一起放声朗读;课堂上,我和学生比赛背诵;晚自习,我和学生伏案苦读。读教育名著,与教育巨擘对话;读****,和同仁名师交流;读课程标准,随课改一同成长。于是,视野开阔了,思想活跃了,观念更新了,方向明确了,干劲更足了,效率更高了。

二、实践——教研的关键

靠“闯”劲实践。实践是人特有的方式,实践是人发展的基础,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实践是智慧增长的源泉,实践是能向成功的桥梁。只有通过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经历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才能体悟到科学研究的真谛,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我依据边远山区学生读、写、思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进行了“三多一主(多读、多写、多思,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读写教改实验,其要点为:①强化主体阅读意识,突出自读阅读;②强化主体写作意识,突出个性写作;③强化主体思维意识,突出创造思维。我明确提出: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成长不可无知,成功不可无书。写作既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起点,也是一个人摆脱愚昧的标志,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充实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他的重要途径。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是人类从理性上认识世界的工具,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体现,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在阅读中,思想是解读文章的钥匙。凡开卷须做到:“圈、点、勾、划、查、摘、批”。在写作中,思想是语言的土壤。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练笔,如日记,见闻录,杂感,练笔所得,集腋成裘,天长日久,其利甚丰。有一名学生的习作《永远的碎心鱼》获《写作》杂志全国征文一等奖,学生养成了勤读、乐写、善思的好习惯。
    “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研究”是我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我根据综合性学习第四学段的目标,依据边远山区农村学生的特点和语文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成立《山芽芽》文学社,创办《山芽芽》期刊。每周星期二、四课外活动为文学社活动时间。不但读书,搞创作,还办文学讲习班,召开习作评议会,作文会话比赛,读书演讲赛,课本剧表演,研究论文评选,调查报告展示,研究笔记展评,课题研究报告。订阅了《读者》(乡村版),开展了“读红楼,学语言”、关注“香包节”(报纸剪集)、浏览大顺城等语文综合性学习,编写了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实验教材——《乡土文化读本》。通过开发和挖掘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农业生产、人物风俗、宗教文化等,并以此作为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索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该教材着眼点放在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上,大力加强实践活动,课文知识则是围绕着语言实践来编写的。该实验做到了五有:有实验方案,有实验活动记载,有实验资料数据,有阶段性报告总结,有相关论文发表。

三、反思——教研的保证

靠“悟”劲反思。反思是人类基于探究外部世界活动的经验来追寻事物本质和意义的内心活动。美国学者波斯纳经过多年对教师成长的研究得出一个公式就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搞教育科研,能增强自我批评和反思的意识,培养“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教师应该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而且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对于提高教研水平有积极作用。一是对理论的反思,如什么是乡土文化知识?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是否必须跨学科?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在与其他内容的交叉与联系中,如何守住自己的田园?如何处理与其他相关课程在课程目标,能力目标等方面的关系?在反思中悟其真、悟其理。二是对实践的反思。如在实验教材第四章“灿烂的文化”中设计的专题活动,“走进民间文学”,对活动目标,活动重点设计的是否合理;采访民间艺人的提纲拟定,录音机,采访本的准备是否充分;整理修改,展示成果,互相评价,编订成册等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等进行检查、总结、评价、补救,是更重要的反思。我说:“反思可以让我们沉下心来,专注研究;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

四、修正——教研的提升

靠“恒”劲修正。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由于理论思想的不成熟或由于学生的实际导致出现错误是经常的。不是要求不犯错误,而是要不怕犯错误,并在犯了错误及时识别错误,毫不吝惜地改变错误。实质上,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学走路的过程,就是犯错误和改正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特别是乡村教师无专家引领,要注定走不少弯路,但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畏惧修正就是毁灭成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正,只有这样课题才能不断得到完善。边远山区学生学习起点低,见识不广,知识面相对较窄,信息较为闭塞,学生的课外书籍少,很多学生买不起学具和必要的课外书籍,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对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在“三多一主”读写教改实验中,学生无书读怎么办?学生读了之后不理解怎么办?有些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怎么办?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不愿动脑怎么办?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当一个学习主题确定后,无材料查阅怎能么办?根据实验方案,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有5种: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网络学习(学校上网后便有条件),在实践中如果出现形式化、片面化、庸俗化,怎样办?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让我做出判断、决择、修正。每当我把这些问题最终一一解决之后,我就发现,自己具体的教研实践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展开和修正,还可能是新的理论因素的萌芽,是一种生命的创造。

我阅读了于漪、于映潮、李镇西等众多语文名师的文章、著作,在名师的引领下我深知:成长是不断学习后理念的更新,是不断实践后经验的积累,是不断反思后思想的升华,是不断修正后教训的积淀,是认定一个目标后不懈的追求,是基于身心技能成熟之后的心灵成长。虽然,成长需要自主塑造,但更离不开他人的关心、爱护、扶持、激励,这将更加促使我成长为精于教学的能手,善于写作的好手,长于教研的高手,努力使我向学者型的教师转变,具备不凡的学术勇气,强烈的课题意识,执着的探索精神,全面的信息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丰硕的研究成果。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