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35模式课堂 > 统整与跨界:做“减法”丰盈课程

统整与跨界:做“减法”丰盈课程

2016年01月04日 11:53:5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访问量:2702

学校课程改革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我们的理念、视野,还有是否具备马上就行动的勇气。当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化的时候,我带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构建起丰富而开阔的“新小孩”课程体系。

  “新小孩”课程体系是在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打造“无边界教育”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什么是“无边界教育”?简单地说,“无边界教育”就是一种打开边界的教育,是走向开放的教育。它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开拓学习时空,寻找、纳入、整合、建构、创生各类优质的课程资源,将生活与世界作为教科书,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贯通,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成为拥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小孩”。

  基于这样的理念,“新小孩”课程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框架:统整性国家课程和拓展性校本课程。其中,拓展性校本课程又分为两个板块:必修性专设跨界课程和选修性社团活动课程。但不论是哪一个课程板块,统整与跨界都是主要特征,也可以说是我们构建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改革的主要战略。

  统整后的课怎么上

  在推进课程统整的改革时,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不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彻底推翻,然后另起炉灶?

  诚然,目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确实有一些问题,但这不是我们“彻底推翻”“另起炉灶”的理由。课改不是一场运动,不能为了所谓创新而放弃已有的优势。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果值得研究和传承,但确实也有不少问题应该反思和改进。事实上,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表现突出的学校,不论提出何种课程主张,在我看来,其实质内涵都是在传承中进行创造。因此,我和我的团队也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

  下面,先看我校几位老师的课堂。

  场景一:

  老师和孩子们团团坐,正在读绘本《巫婆与三颗星星的故事》。孩子们眼睛闪亮,听得专注而开心。绘本读完了,老师请孩子们讨论故事,大家为故事里的友情和信任而感动;后来孩子们打开面前的玩具盒,玩一玩、数一数盒子里的玩具,并随机将表示玩具形状的汉字如“球”“圆”都写在黑板上,还给每一个汉字注上拼音;再后来分组游戏开始了,欢快的集体舞跳起来了……

  这是一节什么课?语文课、数学课,还是音乐课,抑或是舞蹈课?似乎都像,但又似乎都不像。这是“四不像”的一节课。它令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有点茫然了。

  其实,这既是语文课,也是数学课,还是舞蹈课、音乐课,甚至还有人说,这是一节品德课。而执教这节课的,是我校毛燕敏老师,她原本是一位数学老师。

  场景二:

  课堂上,陈培骊老师正在给一年级小朋友们讲故事,那是一只穿着漂亮的连衣裙、充满幻想的小兔子的故事。孩子们面前是打开的绘本《我的连衣裙》,那是一本很好玩的书。讲故事的讲得带劲,听故事的也听得带劲。陈培骊老师讲故事讲到兴致盎然之处,吴晶晶老师就带领孩子们一起唱起了歌谣。小朋友们一边唱着歌谣,还一边煞有介事地踩着缝纫机的节奏:“啦啦啦,啦啦啦,咔哒咔哒,咔哒咔哒,我的连衣裙,穿上漂亮吗?”唱完了歌谣,踩完了缝纫机,刘玉洁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服装设计:每一个小朋友手中都有一只白色剪纸小兔子,正等待着小朋友给它们穿上最美丽的连衣裙。小朋友们拿起彩色画笔,小兔子白色的裙子上就缀满了花朵、云彩和小鸟,甚至还有昆虫!当然,还有一些说不出是什么的奇怪的图案。但不管是什么图案,在孩子们眼中都是那么漂亮,他们互相欣赏着,赞美着……

  这节说不出是什么课的课,是由我校三位老师一起上的,她们是语文老师陈培骊、美术老师刘玉洁和音乐老师吴晶晶。

  这就是我们的课堂。从这两节课,可以窥见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和努力。

  为何要统整,怎么统整

  我们为什么要统整,统整什么,如何统整?我们为什么要跨界,跨什么界,如何跨界?对这些问题有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实践才能有章法,不盲目。

  我们对课程进行统整,一方面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学生在校的时间是一定的,国家规定的课时数也是不能超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对现有的课程做统整,课改就极有可能加重师生的课业负担,这种课改之路是走不远、走不通的;另一方面,我们对现有各门课程、各个学段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各门课程、各个学段的内容互相重复、前后交叉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统整的必要性,也给我们提供了统整的空间。

  我们决定首先对各学科内容进行梳理,将可以统整的内容挖出来。过去,由于各门学科各司其职,各个学科老师也不相往来,因此要打破学科边界、教师边界、学段边界、资源边界进行统整,实在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各学科老师聚在一起,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沟通和讨论。有时是语文、数学、美术老师在一起研讨,有时是数学、音乐、英语老师在一起研讨,有时又是科学、美术、音乐老师在一起研讨……渐渐地,那些可以统整的课程内容被一点点梳理了出来,形成了贯穿不同学段、融合不同学科的统整课程。

  后来,我们又根据当下国家基础课程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现行教材所体现的学科知识体系,分别编制了“语文核心的统整性课程”“数学核心的统整性课程”“美术核心的统整性课程”等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的统整性国家基础课程表现出明显的跨界特征。不同的学科在很多时候不再是孤立的学科,不同的学科老师在很多时候也不再是孤军奋战。这种跨界是学科的跨界、教师的跨界、思维的跨界、课程资源的跨界、学习组织的跨界,还有师生角色的跨界。比如,在一节以数学为核心的统整课上,你不但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看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甚至有美术作品的欣赏、音乐节拍的领悟与感受;在一节以语文为核心的统整课上,带领孩子们学习的可能不仅是语文老师,还有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数学老师、科学老师,他们都有可能走进孩子们中间,只要课程需要。

  绘本——实施课程跨界的桥梁

  实施课程跨界必须搭建一个“跨”的桥梁。我们选择了绘本作为这个桥梁。这首先是由于绘本的特质和优势所在。绘本不仅天然地适合儿童,也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它是图文的合奏,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一个个或温暖、或忧伤、或绚丽的故事,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题材使它具有多种适应性和长久的生长性。因此,在绘本阅读中,孩子们可以习得语言,欣赏美术,聆听故事,学会思考,理解亲情,学习国际理解,感受多元文化。从没有任何一种书,能够像绘本这样承载那么多丰富、润泽、美好、让人能够感念和回味一生的东西。把绘本作为课程资源引进课堂,会让课堂也变得丰富、润泽、美好起来,会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后能够不断地感念、回味,并且伴随他今后的人生。

  但是,绘本可以进入不同学科的课堂吗?绘本适合任何一个学段的教学吗?绘本该怎样作为桥梁帮助不同的课程进行跨界呢?

  我们的实践证明,这些都不是问题。绘本不但可以进入不同学科的课堂,而且当绘本进入课堂之后,作为一种最受小朋友喜爱的课程资源,它让课堂充满了生趣。以往,我们总是将绘本阅读与语文课联系起来,认为绘本阅读就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资源。其实这是对绘本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经典的绘本都是最好的美术教材。因此,在美术核心的统整性课堂上,绘本往往直接可以被拿来进行美术教学。比如二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材中“可爱的猫咪”这一单元,老师结合绘本《猫医生》《戴帽子的猫》《猫和鱼》等,指导孩子一边读故事一边学习作者绘画的技巧、表现力和想象力。在数学核心的统整课堂上,绘本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方位、图形、数理等概念。比如,绘本《宾果找骨头》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左、右这两个方位;绘本《猫咪城堡》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立体图形;绘本《甜甜的糖果屋》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等。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于绘本的加入,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又生动有趣。

  绘本除了可以进入不同的学科,也可以进入不同的学段。我们在统整性的国家基础课程中,都在不同学段纳入了绘本,将绘本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事实上,几乎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学段我们都找到了相应的绘本与之匹配。当然,为了寻找这些足以匹配的绘本,我们在充分把握各门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又阅读了大量绘本,使之不再局限于低段的学科教学中。这样,绘本作为一个桥梁,就真正帮助我们实现了各门国家基础课程之间的跨界。

  至于有人提出“绘本读多了会不会影响孩子逻辑思维”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发现,在幼儿期和小学低段的孩子,阅读绘本越多,他的语言表达、思维水平、观察能力,还有情感发育等各项指标,都比不阅读绘本或很少阅读绘本的孩子表现更加优异。

  这几年,学校教师团队在绘本阅读课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校“爱丽丝”绘本馆迎来了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教师前来参观,被朋友们誉为“国内最美的校园主题图书馆”;同时,我们独立研发的“爱丽丝”绘本阅读课程已经逐渐臻于完善和成熟。我们在实践中恰恰是使用绘本在帮助孩子突破年龄与认知的局限,实现认知与情感等多方面的提升。比如,我们在绘本阅读课程中研发了8个课程板块:儿童智慧开启、儿童哲学启蒙、儿童心理治愈、儿童国际理解、儿童人际交往、儿童亲情体味、儿童美学鉴赏、儿童创作评鉴。这8个课程板块涵盖了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它们在绘本阅读的主题下,其实都已经是相对独立的课程。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绘本阅读所带给孩子的收获远远超过了我们能够想象的东西。

  统整让校本课程建设“无边界”

  其实,我们不只是在国家基础课程中进行统整和跨界,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同维度、不同深度、不同范畴的课程统整和跨界,其中绘本依然是一个主要的桥梁。比如,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绘本改编成剧本,排练绘本剧,成为戏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一年级就开设了英文原版绘本阅读课,将英文阅读和绘本表演相结合,由我校老师和外教一起执教,这同时也成为我校国际理解课程的一部分。这样,绘本不仅是桥梁,还是学校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经过统整后的跨界课程都已经完成了一整套详细的、操作性极强的实施方案,涵盖了不同学段,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学期和单元,有的细化到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扎扎实实付诸行动。

  在拓展性校本课程板块中,我们除开设了50多门社团选修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必修性专设跨界课程。有人问我们,课时哪里来?由于我们将国家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统整,因此就拥有了一些课时可供自由支配。目前,我们不但能够开齐开全国家基础课程,还能够做到不增加学校课时总量,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利用自由支配的课时开设了若干门必修性专设跨界课程。目前这类课程主要包括:“爱丽丝”绘本读写课程、“原点”生活主题课程、“NO.1”想象力培育课程、“夏洛网”国际理解课程和“彼得潘”儿童戏剧课程。负责这些课程实施的不仅是学校各门学科教师,还有学生家长,甚至还有孩子担任课程导师。这些课程具有明显的跨界特征:教师之间的跨界、师生之间的跨界、家校之间的跨界、校内外的跨界、课程资源的跨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跨界……

  如果说,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在课程改革方面有什么价值意义,我认为就是找到了一条可操作、可借鉴同时又关注了儿童生命成长和学习规律的课程统整与跨界之路。

  其实,当教育回到人本身,我们就必然跳出了学科本位,跳出了学校本位,回到了儿童本位。而儿童本身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就像这世界本身是完整的一样。因此,我们就一定能够理解课程改革为什么必须统整与跨界。而这,也是我们打造“无边界教育”的根本要义。(作者系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4日第7版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