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报《星火》 > 【读书典型事迹】许新海:农村孩子的眼神因阅读而闪亮

【读书典型事迹】许新海:农村孩子的眼神因阅读而闪亮

2011年01月07日 18:07:34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2222
许新海:农村孩子的眼神因阅读而闪亮
 
 
许新海

  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努力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有同样的阅读机会。

   ■获奖理由

  爱读书的农村孩子许新海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定下一个教育目标:“无论城乡、无论贫富,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腾飞的双翼。”为此,他进行了18年的努力。

  1992年,在一所只有两间平房的城郊小学里,校长许新海提出“兴趣识字,广泛阅读,自主作文”的主张,要求学校阅览室订阅全国所有的儿童报刊,便于老师随时选择文章向孩子推荐。在这所一穷二白的小学,他在学校开支中保证第一笔就用来落实此项目。1996年,他打造本校的“广泛阅读手册”,并每年都修订、更新。1998年号召“让教室成为图书馆”,为教室配备图书,在绝大部分人都不知图画书为何物的当年,该校的图画书已经走进课堂……

  2005年,时任教育局副局长的许新海带领同事们到当地的所有农村小学考察,面对孩子们无书可读的情况,他倡导“图书漂流”活动,从单本书的“移动书架”到师生共读书的“图书漂流箱”,漂流的形式根据实践中的问题在不断调整。为了监督阅读的有效开展,他想出了在全市统考中必有2-3分课外书内容的“损招”,点名批评学生大面积没答上课外书几分的学校领导……

  满市书香中,海门教育在攀升。许新海迄今已应邀开讲座200余场,相对于香港、新加坡等大城市而言,他去的更多的是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些和当年的自己一样,只能靠读书改变人生的孩子们。

  ■读书故事

  阅读是我最大的财富。上世纪70年代初的农村,正在读小学的我没课外书读,就反复读课本。每学期末,我都基本上能将课本倒背如流,假期时,同龄的伙伴都去帮家人卖瓜果赚钱,只有我躲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本……就这样,长得颇为结实健壮的我,还落了个“憋房小姐”的绰号。

  当然,伴随童年绰号而来的是优异的学习成绩。初中毕业,我成为家乡当年唯一一个考进师范学校的学生。师范毕业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阅读,我又开始边工作边求学,直到读完哲学博士学位,阅读对我来说已经和呼吸一样自然。生命因阅读而丰富、精彩——这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我的亲身感受,所以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我总会不遗余力地试图去感染他们,希望他们也爱上阅读。

  记得1992年我当上东洲小学校长时,在那只有两间平房的学校里,我许下了一个心愿:这里毕业的孩子无论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一辈子喜欢读书。

  为了让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我和老师们绞尽脑汁,最后决定在低年级孩子中开展“日记画”活动,孩子回家后讲学到的故事并绘画,由父母记下文字。为了避免强制推行引起父母的反感,当时特别申明“父母自愿参加”。但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为做得出色的父母、孩子合作的“日记画”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展览。如我所料,展览在父母中引起轰动,展览之后,全部家长都积极加入了“日记画”的行列,由此不仅推动了家庭教育,也大大促进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2005年,我被任命为市教育局副局长,上任第二天,我就带领几位同事去了一所农村小学。那一次,同行的几位从未到过农村小学的老师当场流泪了:村小的孩子们眼神纯真而呆滞,教室墙壁光秃秃的,除了课本之外,压根儿无书可读!

  半年内我带同事跑遍了海门全市60所农村小学,有了这样的经历,接下来4年中推行的农村学校“图书漂流”活动,就真正落到了实处。但是,我心里很清楚,一所学校、一间教室里,阅读是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还是真正成为内容,决定权往往取决于校长和老师。我坚信爱读书的校长、老师,肯定会教出爱读书的孩子,因此除了为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创造必需的硬件条件之外,我还千方百计“威逼利诱”校长、老师们读书。

  记得2007年的一天,我买了100本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送给全市的校长——这“威逼”的潜台词非常明显。但我也进行“利诱”:把校长们召集在一起,利用整整半天时间,亲自和他们一起共读了该书中论述阅读的章节。

  共读结束几天后,有一位50多岁的校长主动找到我,说:“你发书给我时,我真的非常生气,觉得你为什么要这样逼着我读呢?我做了那么多年校长,从来不读书的,我觉得我的工作干得也不错。可我读完那一部分后,真是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忍不住一直读完了它。”

  就是这位自称“从来不读书”的校长,在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自己开始读书,还开始买书发给学校的其他老师读。

  这些年来,发生在我身边的类似的故事有很多。我在全国各地的报告中,经常会讲到这些真人真事,而真实的故事往往是最能感染人、激励人的。有一次,我应邀到云南楚雄开一场讲座,一下飞机就被告知有1000多人在会场等着我,他们大半是来自偏远山区、坐几小时车才赶到现场的山区教师。于是我午饭都没吃,只喝了几口水,就开始交流我这些年将阅读贯彻落实到教育细节中的经验,其中就涉及大量此类事例。校长、老师们倍受鼓舞,讲座原定3个小时,最后我却被堵在台上不能离开,饿着肚子一口气讲了6个多小时。

  正因为讲述这些故事,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故事: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发现我在阅读研究与推广上进行了多年探索,主动与我联系,希望我能在阅读上做一些可供全国推广的项目。2008年年初,基金会对海门进行实地考察后,决定提供近38万元资助我们开展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这些钱,我们除了为孩子购买最适合各年龄段的图书,还为孩子积极开发出富于个性而又有效的阅读指导。项目实施两年多,基金会对我们的研究成果很满意,又批准了一个“0到6岁社区阅读”的新项目,帮助我们在社区里推广阅读……

  朱永新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想,其实推动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阅读——是我阅读社会的过程。从爱阅读到推动阅读、从自己到他人、从孩子到教师、从学校到社区、从家乡到各地——是阅读让我在成年之后还能一直成长,这种感觉是超越一切的幸福。

■推荐书目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读的书。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和让孩子自由成长的乐园。阅读这本书,你们的孩子也一样可以非常优秀,他们的人生也一样可以获得无限伸展的可能!

  《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美]罗恩·克拉克著,汪颖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本书介绍了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老师“管”学生的55条教学心得。他总结的这55个细节既适用于老师教学生,也同样对家长和希望提高个人修养的人们有所帮助,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高绩效校长的10大特质:从优秀走向卓越》,[美]伊兰·K·麦克依万著,吴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参加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周末学习班。这是来自美国的明星校长们的教育故事,虽然他们拥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和性格特征,但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践行领导智慧、提升教育品质、追逐教育理想。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