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修订稿)
第一部分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类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新的威胁。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的。《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标准》提出了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规定了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要求。《标准》是编写教材,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实施体育教学和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和健康素养的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要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课程。本课程强调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是以体育学习为主,同时融合部分保健、卫生、安全、救护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本课程强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的整合和体现,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乐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中心地位。课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标准,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四级水平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性,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将高一级水平的学习目标作为自己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利用和开发各种有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