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张守银:在全县高效课堂现场会上的交流材料

张守银:在全县高效课堂现场会上的交流材料

2012年05月25日 07:03:27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1623

在细节处下功夫  于改革上做文章

——全县高效课堂现场会上的交流材料

华池县列宁学校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校两年多实施课堂改革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请批评指正。

为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我校紧紧围绕 “全县示范、全市一流、全省出名、全国有名的示范校”这一目标,落实习主席“要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发挥独特优势,突出办学特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这一重要指示,倾力实施“打造红色教育品牌、构建高效课堂”工程,精心雕琢细节,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于改革上做文章。

一、构建“355”模式,为高效课堂蓄势

我校推行“355”模式,立足课堂教学,走自主、合作、高效之路,经历了艰辛的实践、探索过程。

1.充分酝酿,科学规划。2009年秋季,我校针对教师队伍结构年轻、专业性不强、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质量偏低的现状。组织班子成员深入一线,采集信息,反复酝酿讨论,逐步形成共识:传统课堂必须改革,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必须打破,不改革,课堂就没有生机;不改革,“列校”就没有明天。校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列宁学校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高效课堂评价方案》等配套制度,聘请陇东学院教授论证后,报县教育局批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期准备就绪。

2.对症下药,更新理念。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分头行动,宣读《列宁学校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讨论稿),搜集印发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等名校的相关案例,并与我校实施方案一并下发,让教师在寒假认真研读,围绕“355”教学模式提前备课,写感悟心得。邀请陇东学院专家到校为教师培训讲学;利用名师光碟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学会上课;召开家长会、发致家长一封信,让家长明白,消除家长疑虑;20104月聘请市县教育名师、庆阳市首席教师、课改名校校长来校做报告、答疑解惑,实行名师与我校教师同台做课、同课异构的“互动式”交流。使新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打消了师生、家长对课改的疑虑,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为“355”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立足高效,改革常规。“355”教学模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权利彻底地交给了学生,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地位、真理的化身、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评价者。突出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利用群体的力量和氛围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讨论、研究甚至争执更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4.多措并举,探索完善。

创造性地开展主题活动。实行名师课堂实录、示范课、引领课引领实践,“推门听课”、“每周一课”把诊问脉,达标课、研究课商讨对策,跟踪课、过关课督促改进,形式多样,全员参与,逐步深化探索,完善“三五五”模式。搭建及时快捷的交流学习平台。创办学校网站,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通道,链接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名师博客,为课堂教学改革导航。编辑出版《课改实验》,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及时将优秀课例、课件、学案、论文反思、困惑上传到网站、刊登在校刊上与教师交流分享。坚持每月一次高效课堂研讨会,及时总结、推介经验,收集困惑、问题和困难,边实践边改进。

5、筹措经费,保驾护航。

学校多方筹措经费,接通8兆光纤、配置办公电脑,购置小组展示黑板,磁性展板,安装电子白板教室,为课改提供保障。

二、推行“355”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导航

355”模式中的 3”指三种课型即基础课、应用课、巩固课。第一个“5”指“五环节”,是每节课教学要遵循的程序,包括:学案导学、互动交流、点拨释疑、小结评价、当堂训练。第二个“5”指“五突出”原则: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

 () 落实学案导学要求,让学生有备而来

所谓“五性”:即趣味性,统领性,层次性,操作性,可检性。这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基本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载体。

1.趣味性。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要让孩子在预习中兴趣盎然,对新知识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引领学生走进新知识。

2.统领性。导学案必须是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来的,必须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要认真研究,广泛收集,对预习题的设计做到精挑细选、宁缺勿滥,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务必使习题能很好地引领孩子为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

3.层次性。学生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知识体系也呈现出不同状况。所以导学案的设计要尽可能使内容体现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4.操作性。导学案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能独立地围绕预习题有效预习。能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化整为零,让学生便于理解,接受,通过学生的自学,能理解基本知识点,达到自主学习的预期目标。同时注意范围不能过大,语言不能模糊,避免出现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

5.可检性。导学案的设计还应考虑便于教师对学情进行检测、反馈。因此要求教师至少抽查三分之一以上同学的导学案,准确了解学生以什么样的基础进入学习状态。导学案的可检性是导学能否达到实效的保证。

 () 引领学生展示,让学生生命丰盈

我校“355”模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大量创设学生展示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所得,展示学习过程,展示学习中的困难,在交流中碰撞生成新的智慧,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启迪,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充分展示自我。刚开始,在学生展示交流中常常出现讲解不到位,重点不突出,表述不清楚等问题,我们要求教师从细节入手,加强示范指导,逐步规范课堂学生展示的言行举止。同时,学校实行星级学生评选,激励学生课内课外同样自信,让生命在展示中得到润泽和丰盈。

 ()遵循“三动”学习法则,让合作增值智慧

课堂中的互动探究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本质。让学生更好的参与互动探究,遵循“三动”法则:

1.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发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做到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2.互动。高效学习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组组互动”,从而达到“兵教兵”、“兵帮兵”、“兵学兵”的自主有效互动学习。

3.灵动。导学案的使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组组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思维与情感的交流和碰撞,共同生发出思维的火花,张扬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品格,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真实灵动的课堂。

()、把握“三度”拓展要求,让迁移运用有效

迁移运用立足于课内、课外的结合,体现了高效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迁移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在进行迁移训练时,要重视及时反馈。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进行变式练习,并把握好“三个维度”:

深度,能够在满足学生认识结构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增加课本内容的深度。让学生更好的拓展延伸学习。

广度,拓展时,要注意知识的趣味性、结构的合理性,在不打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地拓宽知识面,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梯度,拓展延伸也应特别注重梯度,让知识呈立体状呈现,使学生高效学习,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实施“多维”管理, 让高效课堂升值

1.实行“四位一体”管理,提升教学效能

为了推进“高效课堂”,真正实现向课堂要效益,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很好落实,我校坚持班子成员“四进”制度,即进课堂、进办公室、进宿舍、深入学生中间把握脉搏,做细、做实每件事。实行班主任、科任教师、年级组、教研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实行质量分层把关制,即班主任把思想关,端正态度;教师把知识关,答疑解惑;教研组把学科关,抓好薄弱学科帮扶;年级组把整体关,抓好薄弱班级帮扶;教务处把考查关,确保协调均衡发展。实行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学生四级质量分析会,坚持一月一次学情分析会,分析原因,明确问题,做到真问题、真研究。并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状况,实现教学家校互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2.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素养

1)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我校的教研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固定人员、固定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确保教研活动有序高质量地开展。教研活动过程采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论坛研讨”四个板块,全组老师集体备课,执教者上课之前把自己上课的内容印发给对应学科教师,便于他们更好地熟悉教材内容,参与其中。刚开始出现主备“一言堂”,其他人“吃现成饭”现象,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前必须进行个人初备,研究教材,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重点研究导学案的制定,精选预习题、当堂检测题,讨论解决个人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二次备课。评课时由执教者对设计意图进行简要介绍,并说说自己在执行层面上的完成情况,其他老师进行评述,阐述自己的建议、感悟、思考,并做好评课记录,评完后回头观看视频实录,矫正问题,批判吸收。学校围绕高效课堂举办“如何让学案导学这一环节更加完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如何让学生展示更精彩”等主题业务论坛,让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共同讨论,让智慧在碰撞中生成。

2)做实教师队伍培养。学校制定了《 1237名师培养方案》,人人制定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实施了“青蓝结对”工程,充分利用名师课堂实录、网络资源、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强化培训,先后组织教师赴北京望京实验学校、庆阳齐家楼初中、庆阳实验学校等地观摩学习,参加杜郎口经典课堂模式观摩会暨全国小学经典课堂展示会,走出去聆听窗外声音;引领教师沉下身来搞研究;每两周举行一次校级校本培训,课改领导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主讲,做实“草根式”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学校实行“十个一”自我修炼活动,即每天读一篇教研文章,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听一节课,间周向教研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讨性问题,每月读一本业务杂志,每期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每期交流一篇教学论文,每期读一本教育名著,每期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一节课改研讨课;实行教师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包级领导批阅制度,以评语建立感情、给教师鼓励和认可、指引教师成长,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励教师成名、成家。

 (4)开展课题研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 “主题式校本教研”其基本框架为:一个课题,即一个来自高效课堂实践的教学研究课题。一系列课,即一系列能反映高效课堂的研究思想,解决其中的问题的教学探讨课。一组活动,即一组围绕高效课堂的,有教研组和包级领导共同参与的教学研讨活动。在“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中,课题是主线,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体。

3.关注学生发展,润泽生命底色

1扎实构建了“四个一”红色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了“十个一”红色主题活动,即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红色校园文化,构建一套完备科学的红色校本课程,构建一支敬业乐道的红色师资队伍,构建一个读书报国的红色学生群体;每学期瞻仰一次革命烈士纪念碑,学会一首红色歌谣,搜集一篇南梁英雄史料,撰写一篇歌颂家乡文章,参观一次革命遗址或展馆,观看一部红色影视剧,栽植一棵常青树,讲述一个英雄故事,参与一次便民实践,聆听一次革命传统报告。现在,学校的红色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既有活动,又有教材。从活动看,既有纪念碑下的追思悼念签名表态,又有田间农家的劳作实践访贫问苦;既有零距离地聆听革命传统,又有掏心窝地演讲心得;既有感人肺腑的先烈事迹报告会,又有鼓舞人心的红色歌曲擂台赛。从教材看,学校自编的红色校本教材《红星照耀陕甘》阐述南梁斗争历史、传承南梁奋斗精神,红色诗词读本《长使丹心贯日月》选编经典诗词渗透国学经典。

2)开展多彩的活动。我们坚持举办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庆典仪式,让学生过好每一个节日。注重节日的形式与仪式,让每一个节日都能成为学生童年记忆中最美的片断。认真承办省市县各种大型活动,使每次活动都成为经典,用活动丰盈学生的学校生活。

3)积极打造“四种”文化,落实“四个”追求。“四种文化”:一是宿舍文化。以红色为主题,用革命烈士名字、国学经典内容命名,以传承南梁奋斗精神。二是班级文化。学生自己拟定班训,张贴在教室门上警示学生,引领学生奋发向上。三是阵地文化。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文化阵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四是校园文化。制作爱国主义文化长廊,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感恩社会、回报祖国的情怀。“四个追求”:追求艺术性,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美悦心;追求知识性,趣味性,增长学识;追求思想性,格调高雅,立意正确,陶冶情操;追求全面性,德、智、体、美及古今中外广泛涉猎。让墙壁说话、草木传情,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

四、春种秋获,高效课堂初见成效

耕耘教改虽劳苦,天道酬勤自觉甜。我校高效课堂改革初战告捷,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1、校本教研模式形成,校际交流常态化。

我校初步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35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熟练运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展示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开放课堂常态化,加深了与兄弟学校间的教学交流度。先后有县内外兄弟学校千余名教师前来观课交流。

2、家长、社会认同,赞许已成舆论主调。

学生逐渐显露出来令人惊讶的发展潜能,学校逐渐显露出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2011年学校获县级以上奖励14项,教师获县级以上奖励28人次,学生获县级以上奖励54人次,全县三科联赛中我校获团体总分第二名,2010年、2011年九年级毕业会考居全县第6、第4名,2011年语数英三大学科位居全县前四名。红色教育、高效课堂、办学纪实、综合实践被中央、省、市、县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家长、学校、社会已形成了支持列校的合力。

3、改革彰显活力,师生共同发展。

 “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成为高效课堂改革的生动写照。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自我研修、对应学科研讨交流,反思改进等改革提高了教学校能,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维习惯得以养成,学生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个性张扬,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成为现实,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发生了可喜变化,体现出了学习上的团队精神,显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

五、挑战与困惑并存,需要我们探究归正。

我校课改实施两年来也有诸多困惑:

1、课改管理上难免有些外在强化措施和量化考核,很难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有时会导致负面反应,教师疲于应付,造成目标与结果错位。

2、教科研活动与教学实践相游离,教师不能很好的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教师不能着眼于自身的专业发展,课改缺乏内驱力。

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部分教师受能力水平限制,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扭转。

总之,课改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理性地认识现状,客观地分析存在问题,才能不断改进课堂。我们坚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协作帮助下,只要我们坚持着、努力着,再有三年,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加充满活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更加优秀,我们的老师一定会更加卓尔不穷,我们的学校一定会更加令人瞩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