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池历史 > 第四编 经 济 志

第四编 经 济 志

2016年06月15日 21:10:08 访问量:5025

第一章 农 业

第一节 农 业

    一、概况

    华池农业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从事农牧业生产。县内五蛟、王嘴子、上里塬、怀安、紫坊畔等公社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镰、石斧以及仰韶、齐家文化的陶器等,说明当时的农业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之一。汉以前人们主要从事射猎与畜牧。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令民得畜边县,官假母马,三岁而归,及息什一。”西汉武帝时,为讨伐匈奴,巩固西北边防,除了军屯外,又从中原移民七十余万到北方诸边郡开荒屯田,使这里的农业有了大的开发。

    汉末至隋初的四百年间,华池陷于羌胡、鲜卑族统治,以牧业为主。

    唐、宋之际,内附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定居,华池遂由单一的牧业逐步转为半农半牧。

    明以后,移民纷至,人口増加,原始森林被毁坏,荒山草地被开垦,华池转入了以农(粮食生产)为主,畜牧次之。

    华池苏维埃政权建立到全国解放前,边区区政府注重发展农业,尤其是四十年代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组织变工互助,粮食生产和畜牧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实现了自给有余,曾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的模范县之一。在这一时期,尽管战争频繁,人民负担很重,但群众劳武结合,边打仗,边生产,粮食充裕,六畜兴旺。

    全国解放后,华池农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一九五四年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五年全县实现合作化,建成初级社,一九五六年转为高级社,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了几千年封建落后的农业生产的历史,农民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九五八年后,由于错误地开展地“反右倾”斗争,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华池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人民生活困难,粮食供应紧张,元城、乔川等地人口外流达百分之三十。一九六一年后季,中央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的原则,适当地放宽了自留地、集市贸易和社员家庭副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一九六二年至六六年,华池农业生产有所恢复,群众生活有了改善。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推行了一系列“左”的政策,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又出现新的困难。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了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经济调整,提高农副产品价格,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恢复并适当扩大自留地,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农村副业和多种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但由于生产和工作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华池县当前农业生产水平仍然很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三年,每年人均产粮八百三十三斤,收入六十二元。

    本县粮食作物,县城柔远及县南城壕、悦乐、温台、王嘴子、上里塬、李良子、五蛟等公社以小麦为主,糜谷、玉米、高粱、洋芋、豆类次之;县北的元城、乔川、白马、怀安、乔河、庙巷、紫坊畔等公社,以糜谷为主,洋芋、小麦、荞麦、豆类次之;县东的山庄、林镇、南梁、定汉以玉米、糜子为主,谷子、洋芋、荞麦、小麦次之。

    本县气候干燥、寒暑差异大,春旱秋涝,春暖偏迟,秋凉偏早,一年一熟,早则不生,迟则不实,作物之耕获因气候所异亦各有别,麦收南早,秋收北先,南北收获期相差二十余天。若遇风调雨顺,年景尚好;旱冻之年,收成则减,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

    本县悦乐、王嘴子、上里塬、城壕公社耕作较细,其它地方耕作粗放,操作技术较落后,习于广种薄收,倒山种地。个别社队至今运送肥料、庄稼,靠人背畜驮。庄稼登场后赖牛羊踩之。近年来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旧的耕作技术正在逐步改革。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和社员分配

    本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实种数字大于上报数字。现按上报数字将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和社员分配择年统计如下表,可略见农业生产之总貌。

    三、农田建设

全县总面积三千八百一十二平方公里,折合五百七十二万亩,耕地面积四十万四千二百一十四亩,其中川(台)地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五亩,塬地二万五千五百八十六亩,其余为山地。

一九三七年全县有耕地二十万亩。

    —九四〇年耕地三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亩。

    一九四三年边区政府提出“多开秋荒,扩大耕地面积”的号召,全县有五千九百多劳力参加开荒,新垦荒地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二亩,

华池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表

                                         单位:万亩

 

 

项 目

年 度

1949年

1956年

1962年

1965年

1976年

1979年

总播种面积

32.93

35.94

42.74

42.26

40.63

38.86

夏田

小麦

9.23

8.61

10.67

12.05

12.06

10.97

夏杂粮

0.32

1.72

3.22

2.46

1.2

秋田

糜子

4.08

5.23

6.99

6.31

4.99

6.48

谷子

1.92

3.29

4

4.18

3.11

3.12

玉米

0.98

0.95

1.13

2.25

1.85

2.59

高粱

0.94

1.73

1.66

1.68

2.66

1.09

豆类

1.03

1.49

2.68

2.5

1.14

1.75

其他

11.4

10.83

9.43

6.2

6.21

5.45

 

油料

1.13

1.7

0.89

1.79

3.23

3.01

大麻

0.41

0.04

0.03

0.06

0.14

0.05

其他

1.81

1.75

3.54

2.02

2.78

3.15

 

 

耕地面积增加到三十六万三千八百一十二亩。

    一九四五年各区耕地面积(亩)如下:

华池县农作物产量表

                                          单位:万斤

 

 

项目

年度

1949年

1956年

1962年

1965年

1976年

1979年

总产

1970

2661

2576

4866

5862.14

6805.72

人均

490

612

464

861

761

856

夏田

小麦

277

276

841

1624

2272.14

2892

夏杂粮

10

54

244

233.15

110.2

合计

277

286

895

1868

2505.29

3002.21

 

糜子

367

680

373

806

773.45

1083.86

谷子

150

346

147

453

263.86

355.5

玉米

88

118

126

487

571.07

735.98

高粱

90

233

138

221

1012.79

270.63

豆类

99

155

180

308

103.8

347.59

其他

899

843

717

723

611.88

1009.95

合计

1693

2375

1681

2998

3356.85

3803.51

经济作物

油料

57

85

15

137

98.68

199.19

大麻

16

1

1

3

1.06

3.02

    一九四九年耕地三十二万九千三百亩。

一九五三年,开始开展水土保持,重点为改水道、堰地埂、种苜蓿。

一九五五年后,土地入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群众进行较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培堰、打埂、拦蓄雨水。

华池县农村社员分配表

 

 

  项  目

  年  度

1962年

1965年

1976年

1979年

收入总计(万元)

227.51

454

817.66

975.5

分配总计

166.78

338

439.09

706.32

其中

分配总额(万元)

146.98

279

368.19

565.79

人均(元)

27.80

48

47.70

71.40

 

 

 

现金(斤)

44.77

20.19

80.15

61.03

人均(斤)

8.06

3.57

10.30

7.70

粮食(斤)

1022.11

2588.01

2247.22

4395.34

人均(斤)

194

445

292

552

 

 

 

项 目

区 别

白 马

柔 远

温 台

悦 乐

元 城

总 计

山 地

64050

47534

36273

78770

96658

323285

塬 地

 

632

11277

1249

 

13158

川 地

19037

5533

13311

7437

8297

53615

合 计

83089

53699

60861

87456

104955

390058

    一九七〇年中央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同年冬,庆阳地区在镇原县三岔召开现场会,以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大规模开展起来了。每年冬春大搞两次群众运动,平时以专业队专搞。截止一九七九年底,全县共修梯田五万二千一百亩,条田三万九千三百亩,合计九万一千四百亩。

    四、水利和农电

    全县共有大小河(支)流二百二十八条,总流量约一点八四立方米/秒。

    解放前,群众多利用地面水资源解决人、畜饮用,无灌溉农田之习。四十年代大生产运动中,东华池一带农民始修水地十二亩,试种水稻成功。

    全国解放后,华池县积极兴办水利事业,七十年代发展最快。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九年全县水利投资七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元,九年共发展水地一万四千亩,保灌八千三百亩,实灌四千八百亩。截止一九七九年统计,全县共建成小型水库七座,总库容量二千四百八十四万立方米。自流渠道二十条,一百零七公里。安装电力提灌站四处,柴油机提灌站二百八十一处,水轮泵站六处,小高抽十七处,固定和半固定式喷灌站各一处,流动式喷灌站八处,机井六眼(已全部废弃)。共发展有效灌溉面积二万零三百四十六亩,保灌面积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七亩。但由于干旱季节水量不足,多年来实际灌溉面积最多只有五千亩。在水利建设上,本县走过一些弯路。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五九年,全县(当时庆华合县)动员了几万名劳力,兴修从元城到庆阳的北干渠,由于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结果劳民伤财,工程半途而废,群众称之为“白干渠”。

    本县主要水库和自流渠道情况如下:

水 库

    芋嘴沟水库:一九七一年开工,一九七二年建成。国家投资四万元,群众投工一万九千个。坝高十五米,总库容量十二万立方米,有效容量十万立方米,可灌地二百亩。主要组织施工单位为县水电局,技术员鄢昌初。

    太阳坡水库:一九七一年开工,一九七二年建成。国家投资十七万元,群众投工八万二千五百个。坝高二十五米,总库容量一百四十四万立方米,有效容量一百四十二万立方米,为调蓄工程。主要组织施工单位为县水电局,工程师涂兴文。

    鸭子嘴水库:一九七二年开工,一九七四年建成。国家投资六十一万七千七百元。坝高三十七米,总库容量三百八十三万立方米,有效容量三百六十三万立方米,可灌地三百亩。主要组织施工单位为县生产指挥部,主任张建德,县水电局,局长王峰银,副局长何国钧,工程师涂兴文。

    造纸沟水库:一九七七年开工,一九七八年建成。国家投资六万元,群众投工三万五千个。坝高十七米,总库容量四十万立方米,有效容量二十万立方米,可灌地一百五十亩。主要组织施工单位为县水电局,技术员邓树仁、韩永成。

    黄大湾水库:一九七七年开工,一九七八年建成。国家投资四万元,群众投工一万八千三百五十个。坝高十九米,总库容量二十万立方米,有效容量十五万立方米,为调蓄工程。主要组织施工单位为县工交局,技术员王根厚。

    庙湾水库:一九七七年开工,一九七八年建成。国家投资四万元,群众投工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个。坝高十二米,总库容量十九万立方米,有效容量六万立方米,可灌地一百亩。主要组织施工单位为县水电局,技术员邓树仁。

    土门沟水库:一九七六年施工,—九七九年建成。国家投资一百一十一万元,群众投工三十一万八千六百个。坝高四十米,总库容量五百六十八万立方米,有效容量五百六十三万立方米。可灌面积三百亩,改善面积八百亩。主要组织施工单位为县水电局,局长王峰银、王志明,副局长陈兴财,技术员朱子省,工程师涂兴文。

自 流 渠 道

怀 惠 渠:一九五四年修建,全长六公里,可灌面积八百亩。

五里坪渠:一九五四年修建,全长八公里,可灌面积八百亩。

东 沟 渠:一九六三年修建,全长四公里,可灌面积三百亩。

尚 湾 渠:一九六四年修建,全长四公里,可灌面积五百亩。

荔园堡渠:一九六五年修建,全长五公里,可灌面积一百亩。

红 旗 渠:一九六五年修建,全长十三公里,可灌面积八百亩。

    张 川 渠:一九六五年修建,全长六公里,可灌面积一百五十亩。

余家砭渠:一九六六年修建,全长十公里,可灌面积一千亩。

蒋 湾 渠:一九六六年修建,全长四公里,可灌面积三百亩。

东 风 渠:一九六八年修建,全长六公里,可灌面积一千零三十亩。

    上梁沟门渠:一九六八年修建,全长二公里,可灌面积二百亩。

白家砭渠:一九六八年修建,全长五公里,可灌面积一百亩。

石嘴子渠:一九六九年修建,全长六公里,可灌面积一百五十亩。

范 台 渠:一九六九年修建,全长四公里,可灌面积三百亩。

向 阳 渠:一九七〇年修建,全长六公里,可灌面积九十亩。

梁沟门渠:一九七一年修建,全长三公里,可灌面积一百五十亩。

    夏 沟 渠:一九七二年修建,全长二公里,可灌面积一百三十亩。

兰沟门渠:一九七四年修建,全长三公里,可灌面积一百亩。

温 台 渠:一九七九年修建,全长八公里,可灌面积八百亩。

水电站一九七〇年始建,现有水电站七处,情况如下:

马登砭水电站:一九七〇年建成,装机容量四十千瓦,年发电量四万五千度。

    赵洼子水电站:一九七二年建成,装机容量十千瓦,年发电量六千度。

    寺沟门水电站:一九七二年建成,装机容量十千瓦,年发电量五千度。

    燕窝台水电站:一九七二年建成,装机容量十二千瓦,年发电量四千度。

    路旗水电站:一九七二年建成,装机容量十千瓦,年发电三千度。

    店坪水电站:一九七六年建成,装机容量一百五十千瓦,年发电量一万七千度。

    杜右手水电站:一九七八年建成,装机容量二十四千瓦,年发电量一千二百度。

    华池农用火电,于一九七六年始建,当年从马岭化工厂至悦乐上堡子架设三十五千伏农电线路二十五点五公里;十千伏线路,分柔远、五蛟、城壕三条,一百五十公里,用电区为县城及九个公社。国家投资五十一万二千元,由县民政局局长张建德、水电局长王志明、电管所所长李荣珊、技术员肖含芳、文锦邦负责施工。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交付使用。

    各公社自办小型火电站,从一九六九年开始陆续建立。十二个公社装机四百一十二千瓦,年发电量十三万五千度。

    县城照明用电,一九七二年前,由县粮油加工厂和县农具广代供,一九七二年六月县电厂建成,装机四百六十千瓦,年发电量二十五万九千度。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农电线路建成后,县电厂改设为电管所,设备作为备用电源。

    五、农具、农机

    农业合作化前,华池农具原始、落后,主要有木犁、耩、耱、碌碡、连枷、石磨、石碾和锨、镢、锄、铡、镰、筐、驮笼、口袋等,以牲畜为主要动力。一九五五年农业合作化后,开始推广新式山地步犁。一九五七年开始使用双轮双铧犁。一九五八年试用拖拉机。六十年代新式农具和农机扩大使用,七十年代得到大量推广。到一九七九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一百一十七台,七千零八马力;手扶拖拉机六百九十二台,八千零九十六马力;机动脱粒机二百零三台;机引播种机五十五台;推土机二十九台,收割机十二台;排灌动力机械五百三十九台,八千七百三十九马力;加工动力机械四百五十八台,五千二百八十七马力;农用水泵四百九十八台;粮食加工机械七百一十台;榨油机五十三台。年平均机耕面积五万多亩。

第二节  林 业

    华池古时原始森林茂密,后经历代战争的破坏和毁林开垦,森林逐年减少,但仍有残林。清同治以后,人口大量逃亡,不少地方变为无人区,田园荒芜,梢林再起,至一九四〇年,山庄、南梁、紫坊畔、定汉形成为次生林区,乔河、柔远、温台、城壕为残败次生林区,其余为散生林区。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特别在一九五八年后,由于不断毁林开荒和砍伐,森林面积逐年缩小。一九六一年有次生林一百五十三万亩,一九六六年中央林业普查五队普査结果,为一百零五万三千亩。到一九七九年,天然次生林仅有八十八万八千亩,主要分布于林镇、山庄、南梁、定汉、温台、城壕、柔远、紫坊畔公社,南北长约四十公里,东西宽约三十余里,其余地方的次生林已经破坏。昔日苍翠的群山已变为光山秃岭。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的三十年中,国家号召并大力组织职工、师生和广大群众植树造林,全县先后建起大队办林场九十七处、生产队果园四百七十处,并广植了公路行树。造林投资总额共六十四万八千五百元,但因管理不善,人工造林成活率不高,当前仅成活十四万七千亩。原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高隆清一九六九年以来,带领社员大搞植树造林,已成活六万余株,绿化了四座山头,为发展林业生产做出了贡献。一九七九年落实林业政策,鼓励社员私人造林,给每户社员划林地一至三亩,并颁发了自营林业证。

    为保护子午岭森林资源,地处林区的林镇、南梁、紫坊畔、山庄四个公社,整建了群众护林组织二百五十一个,设置入山检査登记站,社队交界处插设护林防火分界牌,明确责任区。在林区及时査处毁林事件,仅一九七八年就查处二十多起,收回木料三百七十立方米,收回现金二万七千余元。停办了林区十五个砖瓦厂,撤销了县物资局设在山庄的木材收购组。

    近五十多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

    一九二八年,大凤川森林起火,烧半月,遇雨熄灭,毁林数万亩。

    一九五六年夏,豹子川森林因熏野蜂起火,烧六十多小时,毁林数千亩。

    一九七八年四月九日,林镇公社塌泥沟掌因外流人烧荒垦种引起森林起火,烧十小时,毁林一千零九十三亩,烧毁大树二万三千多株,幼树一万五千九百多株,价值约一万五千多元。

    华池盛产杏、梨、桃、苹果等。年平均产量:杏二百七十万斤,梨一百六十万斤,桃二十一万斤,苹果三十六万斤,核桃十三万斤,枣八万斤,黑木耳五千斤。

第三节  畜 牧

    一、畜牧业发展概况

    华池古代为牧区,多牛、羊、马。据《汉书》记载:归德有堵苑、白马苑,郁郅有牧师苑官。又据《庆阳县志》记载:二将、城壕、柔远等川,水草丰茂,最宜畜牧,农家多兼牧业,以牛羊为主,羊群大者三百只;猪户户畜之,售于西安、三原等地;牛驴骡马,农户悉畜之。各地举行骡马会,日聚售,亦多出境。

    一九三四年华池解放后,边区政府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一九四〇年,华池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划为草原畜牧区之一。

    一九四二年,华池有四千一百三十一户,二万五千七百九十六人。养羊十六万零四百一十四只(户均三十只),牛一万零六百九十七头,驴八千八百七十六头,骡马九十四匹,大家畜合计一万九千六百六十七头,户均四点七头。

    —九四七年,国民党军队进犯,加上一九四八年春土改政策过激,畜牧业下降。一九四八年大家畜存栏一万八千四百零八头, 比一九四四年减少一千五百二十三头,羊减少八万只。

    全国解放至一九五六年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速度较快。一九五六年有大家畜三万零五百头,是解放后大家畜数量最多的一年。当年转高级社时,牲畜入社,羊价猛跌,大量宰杀,致使该年羊只比一九五五年减少二万多只。此后二十多年来,畜牧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一九七八年羊只二十三万三千三百只,比一九五五年相比,十三年中仅增加了七万七千七百只。大家畜数也略低于一九五六年的水平,且质量大为下降。近年来菜羊平均出肉率只有七斤多,其原因是近亲交配,草山减少。

    在改良方面,一九五六年以来主要抓了绵羊改良。一九五八年引进新疆细毛羊,近年来引进滩羊、纱毛羊。五十年代引进荷兰牛、早胜牛、约克夏猪。一九七一年在九只窑口办起了良种猪场。一九七四年来,引进秦川牛、关中驴、河曲马。

    现将本县牲畜存栏数,择年列表如后:

    二、畜病防治及兽医机构

    病、虫对羊畜危害甚重,常常造成羊畜大量死亡,危害最大的是羊鼻蝇幼虫、肝片吸虫、肺丝虫、肠道线虫及一些外寄生虫。—九七六年因上述病、虫危害,死亡羊只四万二千八百一十七只,有些社队羊只死亡几近一半。

    家畜主要传染性病有:

    羊瘟  一九四五年春流行,遍及全县,死羊达三万五千多只,占当时羊只总数的四分之一。

    气肿疽  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五十年代在二将川一带有过局部散发。

    牛流感  一九六二年春季,在悦乐、李良子一带发病,因发觉早,及时隔离治疗,制止了蔓延,牲畜未死亡。

    猪瘟  一九五五年在二将川一带发生并蔓延,从东华池到山庄沿

华池县牲畜存栏数择年统计表

 

 

 

年 度

 

 

项 目

大家畜总头数

其  中

其  中

其  中

改良羊

绵羊

山羊

集体

社员

 

1949

19200

12400

5900

200

700

68500

26700

41800

7400

 

7400

 

1956

30500

18100

10400

500

1500

135300

38700

96800

12500

 

12500

 

1962

19400

11600

6100

600

1100

180800

47100

133700

9500

200

9000

 

1965

22900

13100

8000

500

1300

187000

31500

155500

13000

1300

11700

200

1976

28028

12939

10943

2439

1707

218500

34800

183700

35600

2900

32700

3700

1979

30870

13583

12495

2976

1816

239981

46305

193676

32674

39

32571

4930

川农户的猪皆死于此病。以后又发生数次。

    炭疽病  是人、畜和野生动物、鸟类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九五七年夏季,在城壕小沟门生产队发病,两天内死亡牛三头,后又于一九六四年在该队再次发生,死亡牛两头。

    疫病防治及机构:

    在战争年代,边区政府对牲畜保健很重视,一九四四年,成立牲畜保险委员会,请民间兽医三人,每区还配备兽医二名,帮助群众医治牲畜疾病。

    一九五三年始建县兽医防治站(后更名为畜牧兽医工作站),在柔远、山庄、元城、南梁、悦乐设立分站,加强了对牲畜疾病的防治。

    一九五八年,全县先后修建羊药浴池十四处,定期为羊只驱虫药治(后因无人管理,药浴池大部分失修废弃)。

    一九六六年以来,十四个公社相继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工作站,各大队配有兽医员。

    一九六九年,撤销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一九七二年三月恢复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经过数年发展,现在县、社、队三级兽医防治网初具规模,有畜牧兽医人员一百一十三人。

 

第二章 工交邮电

第一节  工业、手工业

华池在土地革命前,没有现代工业,手工业也极为落后,仅有个别皮匠、毡匠、毛口袋匠、木匠、铁匠游乡串户。

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决边区军民穿衣、日用品等问题,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手工业生产。

—九四一年,边区政府提倡植棉、纺纱、织布。华池县政府筹款一千五百余万元(边币,下同),在悦乐成立毛纺工厂,职工十人。这是华池历史上第一个手工业小工厂(见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三日《解放日报》第二版)。

一九四四年掀起了生产热潮,政府供给区、乡干部每人资金五千元,要求县、区、乡三级千部每人捻毛线五斤,羊毛由自己解决,县级单位职工所需羊毛由第二科统一购买。三月,县联社在悦乐成立民兴织布厂,从业工人二十名,资金三十万元,织布机四架,年产布五百匹。全县有纺线妇女二百五十七名(见一九四四年六月三日《解放日报》第二版)。

一九四五年纺织业有较大发展,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提倡和资助;另一方面是由于布贵粮贱,人民穿衣确感困难,促使纺织事业迅速发展。这年,全县纺织妇女八百六十三名,纺车一千零一十九辆,纺棉纱五百二十七斤,毛纱一千一百二十八斤,织布六百八十七丈,毛布(毛褐子)五百七十九丈。但由于原料不足和大多数人忙于农业生产,不习惯纺织,所以限制了纺织业的进—步发展。这一年,其它手工业也得到发展,全县有木匠十一户四十三人,铁匠十三户五十五人,口袋匠五户十八人,油坊四户五十二人,毡匠六户十三人,石匠六户十五人,银匠一户二人,鞋匠一人,壶匠二户五人,箩圈匠一户十四人,裁缝三户十八人, 箩匠一户二人,面坊三户十二人,皮匠一户三人,砖瓦匠二户十三人。

—九四八年白马区贸易货栈吸收各地工人十多名,建立农村手工业毡坊二处、口袋作坊一处、木工作坊一处,由贸易公司供给原料,计件付给工人工资,制成的产品,由公司按市价收回。当年制黑、白毡六百余条、毡鞋二百余双、口袋五百条、套绳七十余付。同时在全县农村发展家庭小手工业,纺纱织布。情况见下表:

项目

县联社

悦乐社

柔远社

白马社

合 计

据点

3

4

5

6

18

人数

16

14

39

39

108

纺机

3

3

5

6

17

纺车

16

14

37

37

104

贷棉花(斤)

32

109

205

166

512

织  布(丈)

57

44

220

136

457

全国解放初,本县手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一九五一年,个体手工业者十三户,从业人员三十一名,年产值二千五百元;一九五二年,个体手工业者十六户,从业人员四十五人,年产值一万三千四百元;一九五三年,个体手工业者二十八户,从业人员七十六人,年产值二万六千二百元;一九五四年,个体手工业者六十户,从业人员二百六十六人,年产值五万九千元。这年共生产铡墩四百二十四个,镢头四百三十二把,斧头七百四十四把,锄九百一十二张,镰二百四十张,刃子九十六个,桌凳五百七十二个,门窗一百四十三合,箱柜一百四十三个,驮鞍一百六十六个,桶五十五担,粪斗三百个,房屋十间,被服一千三百零二件,清油五千斤,口袋一千零九十五条,毛毡三百九十条,碾子一千八百合,壶二百个,萝圈四百八十套,箩五百个,磨面粉三万六千斤,皮绳三百斤,皮条五百根,鞋一百六十七双,砖瓦五十八万五千二百三十四页,炭二百七十五万二千斤,柴六十六万斤。

—九五五年,县上在柔远、荔园堡办酒厂两处,设计年产量七十七吨,实产四十四点七吨,酒质为六十点七度,一九五六年停办。还组织手工业小组七个,从业人员三十四名,年产锄、镢、马鞍、木锨等大小农具二千七百四十九件,总产值五千多元。

一九五六年七月,县供销社榨油厂竣工并投产,定员十二人,年产清油十四万三千二百斤,油饼三十万八千二百斤,总产值四万二千二百四十七元。这年,对私营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起手工业合作社(组)三处(木工、铁业、被服),从业人员五十七名。

—九六二年,有地方国营企业加工厂一处,职工二十二名;县属手工业有铁、木、自行车修理、小五金、印刷、被服等六个社(组),职工三十一名。分散在农村的各行业手工业工人二百一十二人,其中属生产队领导的有七种行业一百五十三人(内有组织起来的铁、木、缝纫生产小组九个,二十七人),个体手工业者五十九人。共完成产值十三万九千四百五十元,占全年计划十二万元的百分之一百一十六。其中:地方国营企业完成八万三千六百五十元,占年计划五万六千一百零八元的百分之一百四十九。粮油加工厂完成六万六千二百五十六元,超过全年计划三万八千七百元的百分之七十一;县属手工业完成二万四千七百八十五元,占全县计划三万二千七百九十五元的百分之七十五点六;分社手工业完成三万一千零九十七元,占计划的百分之百。

一九六五年成立地方国营华池县印刷厂,职工十三人;地方国营华池县砖瓦厂,职工十五人;华池县基建修缮小组,职工十人。

一九七八年,全县工业机构、编制、生产状况是:

砖瓦厂  职工六十四人,制砖机二台,年产砖二百五十万块;制瓦机一台,年产六万页。年净产值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七元。

印刷厂  职工二十四人,两个车间,四开四平印刷机一台,大元盘机二台,小元盘机二台。年净产值二万八千四百四十五元。

地毯厂  职工六十五人,四个车间,年产地毯五百五十平方米,棉絮一千二百八十六床。净产值四万一千二百九十四元。

农具厂  职工三十七人,两个车间,年产铁制农具一万六千件,铁皮制品八吨。净产值六万六千五百九十五元。

修理厂  职工二十三人,两个车间。年净产值九千一百二十一元。

被服厂  职工二十八人,一个车间。年净产值一万七千五百一十元。

化工厂  职工十三人,一个车间,年产炸药七十四吨,蜡烛六万支。净产值一万六千七百二十五元。

农机修造厂  职工八十九人,车工、锻工、钳工、木工、铸工和修理六个车间。产值十二万元。

粮油加工厂  职工二十七人,粮食、油品两个车间,年加工粮食一千四百零八点八吨,食油一百零二点五吨。总产值五十七万八千元。

食品加工厂  职工十二人,四个车间,产值十二万五千元。

建筑工程队  职工一百二十二人,完成基建面积三千六百平方米,产值十四万元,纯利润二万元。

一九七九年县造纸厂投产,职工四十七名,锅炉、发电、造纸三个车间,年产包装纸二十吨、黄板纸十吨。产值一万零三百元。 .

华池县择年工业总产值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年  度

1951

1956

1962

1965

1976

1979

全部工业总产值

1.0

8

13.9

30.8

317.57

207.00

1.工业企业

 

5

7.0

19.7

 

 

其中:中央企业

 

 

7.0

18.55

 

 

  地方企业

 

5

 

1.15

 

 

2.手工业

1.0

3

6.9

11.1

 

 

全民

 

 

 

 

 

 

‚集体

 

1

6.9

11.1

 

 

其中:农村公社

 

 

2.4

 

 

 

续表

 

 

  项  目

 年  度

1951

1956

1962

1965

1976

1979

合作

 

1

4.5

 

 

 

ƒ个体

1.0

2

 

 

 

 

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

 

 

 

 

 

 

1.按所有制形式分

 

 

 

 

 

 

全民

 

 

 

 

151.17

134.29

‚集体

 

 

 

 

166.4

72.71

其中:分社

 

 

 

 

105.8

40.62

2.按生产性质分

 

 

 

 

 

 

重工业

 

 

 

 

73.7

79.83

‚轻工业

 

 

 

 

243.87

127.17

3.按工业部分分

 

 

 

 

 

 

金属加工、机械工业

0.6

4

5.8

13.6

154.54

69.54

‚建筑材料工业

 

 

 

 

25.55

10.29

ƒ木材(森林)工业

 

 

1.1

0.89

4.35

 

④纺织、缝纫、皮革工业

0.4

1

 

3.27

21.60

19.48

⑤电力工业

 

 

7.0

 

8.94

 

⑥食品工业

 

3

 

19.7

72.07

71.97

⑦文教艺术用品工业

 

 

 

1.53

23.03

23.11

⑧其他工业

 

 

 

4.05

7.49

21.16

 

华池县择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项  目

年  度

1951

1956

1962

1965

1976

1979

发电量(万度)

 

 

1.88

2.80

23.6

15.14

运出木料(立方)

 

 

 

208

 

 

砖   (万块)

 

 

 

5.73

502

378.11

瓦   (万页)

 

 

 

8.94

10

22.7

食用植物油(吨)

 

8

12.4

64.3

115

119.01

面粉   (吨)

 

 

160

329

1316

1005.8

铁质小农具(万件)

0.4

2.4

4

1.17

 

4.06

车马挽具(万件)

 

 

 

 

2.32

0.03

地毯(平方米)

 

 

 

 

502

601.7

炸药    (吨)

 

 

 

 

35

25

 

第二节 交 通

    一、道路:

全国解放前,华池的道路多为便道,交通极为不便。主要便道有四条:

一是从庆阳经悦乐、五蛟、怀安、元城、铁角城,通往定边、宁夏。

二是从西峰、驿马、葛崾蚬、蔡家庙、孙家湾子经王嘴子,李良子通往定边。

三是从庆阳经悦乐、柔远、打扮,通往吴旗、延安、榆林。

四是从合水太白,沿葫芦河西上经东华池、林镇、山庄、紫坊畔到吴旗、定边。

全国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华池的交通事业逐步得到发展。一九五〇年三月,全县动员民工三千六百多名,以四天时间修通柔远至新堡的道路,全长八十华里,可通行马车。

此后,经过不断重修、整修、改线,特别是随着油田开发,道路大为拓展。现在县境内各公社间均有简易公路,并全部通车。全县共有干、支(公路)线十四条,全长四百二十公里。主要线路有:

庆华公路(庆阳至华池),县内长三十八公里,一九五〇年初修,后经几次整修,一九五七年通班车,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铺沥青路面。

华定公路(华池至定边):境内长九十一公里,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九年修成,途经柔远、悦乐、李良子、五蛟、怀安、元城、乔川六个公社。北行可通往陕西定边县。支线有四:李良子至上里塬,全长三十二公里,一九七二年修通;五蛟至白马,全长二十公里,一九七三年修通;悦乐至王嘴子,通往庆阳孙家湾子,全长二十五公里,一九七三年修通:怀安至糖坊嘴,全长八公里,一九七四年修通。

柔东公路(柔远至东华池):全长五十三公里,途经山庄、林镇,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四年修成,一九七〇年又建成支线二条:山庄至紫坊畔(二十公里),九只窑口至荔园堡(八公里)。

新山公路(新堡至山庄):全长四十公里,一九七一年修建通车,途经城壕、定汉公社。

华吴公路(柔远至陕西省吴旗县):境内长二十点五公里,途经柔远、乔河两公社,一九七二年修成,七八年通班车。

悦孙公路(悦乐至庆阳县三十铺公社孙家湾):全长三十四公里,途经王嘴子公社,一九七四年修成通车。

定东公路(定汉经什社沟至东华池):全长三十六公里,一九七九年九月修成。

二、桥梁(见208附表)

三、道班、公路段

一九六六年设马登砭、温台、孙家巷道班,各编制八人。一九七九年三月设乔河道班,编制十六人。

—九七四年成立华池公路段,设悦乐,编制十八人,

四、运输

全国解放前,华池运输全靠人背畜驮。

一九五六年始用马车运输。

一九五七年通汽车。

一九七三年成立县交通局汽车运输队。

一九七六年成立商业局汽车运输队。

择年交通运输生产情况见211页附表。

五、交通监理与交通事故

一九七四年成立华池县交通管理站,职工三人。

近几年来发生较大汽车肇事如下:

—九七三年事故二起,伤亡二人。

—九七四年事故四起,伤亡二人。

一九七五年事故五起,伤亡二人。

一九七六年事故三起,无伤亡。

—九七七年事故四起,伤亡一人。

—九七八年事故八起,无伤亡。

一九七九年事故四起,伤亡九人。当年三月,地区化工厂“黄河”牌载重汽车,从华池驶往庆阳,在鸭儿洼桥翻车,车上六人当场死亡,汽车摔坏,损失一万五千多元。地区交通监理所在现场开会,总结教训。

华池县公路主要桥梁基本情况表

                                    单位:米

线路

名称

桥名

建成时间

桥 型

(石拱)

孔径

 

柔远东沟桥

1956.10

23

9.3

6

3

6

温 台 桥

1959

15.4

8

6

2

6

南沟门桥

1966.1

20

8.7

5

1

5

大沟门桥

1966

13

5

8

1

8

赵沟门桥

1966

37

8

8

3

8

余家坪桥

1969.10

52.6

10

11

3

11

张  桥

1969.10

18.8

6

5

1

5

鸭儿洼桥

1969

35

11

10

2

10

林 沟 桥

1970.5

23.5

9

6

3

6

上堡子桥

1970.6

67.8

13.3

12

4

12

李沟门桥

1972

17

10

8

1

8

华吴公路

打 扮 桥

1972

13

 

8

1

8

关道岔桥

1969

38

10

7

1

12

周园子桥

1969.10

20

8

6

1

6

东华池桥

1969

30

5

6

1

5

高石崖桥

1978

21

11

7.5

1

7

张庙支路

张 湾 桥

1977

50

10

8

1

 

五白支路

杜寨子桥

1973

20

10

6

1

8

 

续表

线路

名称

桥名

建成时间

桥 型

(石拱)

孔径

李上支路

水路嘴桥

1967

27

8.5

6

1

12

悦孙公路

寇庄桥

1973.7

19

8.5

8

1

6

王嘴子桥

1974

24

12.5

8.5

1

10

军王寨子桥

1974

37

9

8

1

6

路(上堡

城段)

店坪桥

1964.7

23

7

6

1

6

董沟门桥

1966.4

19

9

8

1

10

土沟门桥

1966.5

24.5

8.4

7

1

8

小沟门桥

1965

29

11

7

1

10

元城桥

1967

24

9.5

6

2

5.5

阳湾湾桥

1968

24

10

6

1

10

鸭子嘴桥

1968

20

6

6

1

8

英岔桥

1969

21

12

7

1

15

乔川桥

1970.10

21

8

7

1

13

毛嘴嘴桥

1971.10

21

14

6.5

1

13

陶岔桥

1971

18

13

6.2

1

10

华定桥

1971

20

11

6.2

1

10

兰沟门桥

1976.11

27

10

8

1

10

五蛟桥

1976.11

51

11

8

3

10

续表

 

 

线路

名称

桥名

建成时间

桥 型

(石拱)

孔径

李良子桥

1978.7

60

12.15

8

4

16

寇沟门桥

1979.6

37.5

10.2

9

1

16

杨坪桥

1979.7

49

12

8

3

10

怀安桥

1979.10

50

9

8.5

3

10

张川桥

1972.5

16

10

6

1

9

桥沟门桥

1972.5

20

8

5

1

10

石嘴子桥

1972.6

29

8

8

1

15

穆拉沟门桥

1972.6

19

6.5

5

1

8

太阳坡桥

1972.7

28

7

8

1

14

新堡桥

1972.10

98

12

7.5

5

15

赵湾桥

1972.10

20

7

8

1

13

梁沟门桥

1972.10

23

8

7.5

1

8

白沙沟门桥

1979.4

28

10

8

1

15

石嘴子沟桥

1979.4

19

9

8

1

8

                 

 

 

项  目

年  度

计算单位

1949年

1956年

1962年

1965年

1976年

1979年

1、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166

166

365

420

   其中简易公路

公里

 

 

166

166

365

340

2、机关企事业车辆

 

 

1

3

45

68

载重汽车

 

 

 

2

37

60

‚载客汽车

 

 

1

1

5

5

  其中小客车

 

 

1

1

4

5

3、民间运输工具

 

 

 

 

 

 

畜力车

 

12

23

 

 

128

‚货运人力车

 

 

 

 

 

10224

ƒ驮畜

375

376

745

 

 

 

一、货运量

万吨

0.94

0.92

0.68

5.8

2.71

5.38

1、机关企事业

万吨

 

 

 

5.8

2.71

4.38

2、群众运输

万吨

0.94

0.92

0.68

 

 

1

二、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1.6

2

7.3

23.7

540.3

624.42

1、机关企事业

 

 

 

 

23.2

540.3

624.42

2、群众运输

 

1.6

2

7.3

 

 

18

 

 

第三节   邮 电

一九二七年,甘肃电报总局在西峰镇设电报支局。

一九三〇年,甘肃邮政局在西峰镇设三等邮局,庆阳设邮政代办所。

一九三五年后季,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设陇东分站,并开辟延(安)庆(阳)邮政线路,经志丹、华池到庆阳,徒步投递信件,九天一趟,至一九四二年二月终止。一九四四年十月,通讯总站又开辟吴旗至东华池邮线。华池县没有邮电机构,传递信件由交通员步行传递,信件插羽毛的表示“飞速”;插火柴的表示“火速”。

—九四五年,陇东分区在庆阳成立邮电局,华池县设立邮政代办所,由县政府事务秘书兼办。一九四七年五月配备机要通讯员两名。

—九四八年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决定:为节省人力、物力,支援前线,解放大西北,边区各机关学校、报社、公营商店及机关团体交寄各种邮件,一律免费收寄。必须挂号时,由机关团体负责人在邮件上写“挂号”二字并加盖私章;军属寄往前线的信件一律免费。

一九四九年七月,在悦乐成立华池县邮政营业处,在征兵对象内每区选一人,共五人充当邮递员。

一九五二年成立华池县邮政局,安装10门总机一部,职工二人。

—九五五年设悦乐邮政所。

一九五六年设元城、李良子、南梁、东华池邮政所。

一九五八年华池并入庆阳县,原县邮政局改为支局。

一九六二年庆华分县后,恢复华池县邮电局。一九六九年县局分设交通邮政局和电信局,又于一九七四年合并为邮电局。

—九五五年以前邮件投递均为步班,五五年后逐步改为自行车,到一九七八年时有摩托车三辆,往返山庄、林镇、东华池和乔河。

一九六三年始用无线电发报机,一九七〇年又增设西峰至华池电路一条。

一九七八年县邮电局共辖十四个支局(所),计七十四名职工,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九万三千九百八十八元零七分,年内邮路总长度为一千八百零一公里,生产队投递面达到百分之八十六,完成函件出口十七万三千七百五十九件,进口三十二万四千八百六十三件;机要文件出口五百一十二件,进口七百七十八件;包裹出口四千五百八十三件,进口六千二百九十八件;汇票出口七千八百二十五张,进口四千四百二十三张;长途电话一万四千四百零八次,农村长话八万零八百一十三次;电报一万一千零九十八份。全年订销报纸累计一百五万零六百一十九份,订销杂志累计六万零八百二十一份。

县邮电局邮工牛玉海,一九四五年参加革命,先任交通员,建国后任乡邮员。他绿衣红心,二十多年行程八十余万里,运送邮袋一百三十多万袋,投递邮件二百六十多万件,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生产者,受奖一百七十多次,一九六四年当选为县党代会代表,一九六五年出席西北局工业交通会议,被树为西北地区工交战线标兵,同年赴北京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会议,参加了国庆观礼。

附:华池县各公社邮电支局(所)情况表

 

公社

 

数目

项目

成立时间(年)

总机

情况(门)

人        员

营业员

封发员

机线员

话务员

乡邮员

悦    乐

  1955

50

1

1

1

2

7

元    城

  1956

30

1

 

1

1

1

南    梁

  1956

30

1

 

 

 

 

东 华 池

  1956

 

1

 

 

 

 

山    庄

  1957

50

1

 

1

1

1

五    蛟

  1965

30

1

 

1

1

1

林    镇

1969.6

30

1

 

1

1

 

城    壕

  1969.6

50

1

 

 

1

 

上 里 塬

  1971.7

20

1

 

 

1

 

乔    川

  1971.7

20

1

 

 

 

 

紫 坊 畔

1974.7.21

30

1

 

 

 

 

怀    安

1976.3.1

30

1

 

 

1

 

乔    河

1977.10.1

30

1

 

 

 

 

白    马

1977.11.1

30

1

 

 

 

 

 

第三章  财  贸

第一节  财政、税收

华池县过去由于地僻人稀,交通阻塞,群众不善工商,集市寥落,商卖无几,地方财政收入微薄。土地革命后,各级人民政府注重了财政工作,全国解放后,逐步有所发展。

一、财政收支

华池在土地革命前,财政税收无系统资料。仅据《庆阳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屯银为:柔远里一七四•〇〇两、荔原里四〇•九〇两、骆驼里六一 •三〇两、杨集里一二三•七〇两、 北乡里一三三•〇七两。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〇年,本县地方财政归边区政府统一管理,县上无权支配。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将经费由边区全部发给改为主要靠生产自给,边区财政厅只补助一部分。—九四二年高干会后,一切地方财政收入归分区财政分会支配,地方粮作为民财建教各项经费之用。

—九四五年实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为方便生产与供给,分区拨给华池县粮食一百二十石,并借给油籽一百石,扶植开设油坊,准许将地方税收抽百分之十补助陇东中学外,其余均归本县使用,百分之六十作为教育经费,百分之四十作为区乡行政经费(见一九四六年二月《陇东分区历年来地方财政工作基本总结》)。

一九五〇年五月财经统一,并于七月始建乡财政体制。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二年全县三年的乡财政收支以人民币计算,情况是:收入五万一千零六元,其中,农业税附加(已于一九五二年停征)占百分之八十九点四。支出六万七千九百四十三元,其中:行政费支出占百分之五十八点八,文教费占百分之二十六点五,其他如卫生费、财务费、经建费与会事业费、民兵费等合占百分之十点五。三年共出现赤字一万六千九百三十六元。全由上级弥补。

一九五二年中央及西北财政会议决定,自一九五三年一月起,取消工资分,工资按人民币计算发给。同时,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体制。

历年财政收支情况:

一九五一年    总收入五万六千八百元

              总支出五万一千二百元

一九五三年    总收入十六万三千三百元

              总支出三十四万零六百元

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一年财政收支无据可考

一九六二年    总收入二十八万一千九百二十元

              总支出七十九万八千八百三十八元

一九六三年    总收入三十四万元

              总支出八十七万元

一九六四年    总收入三十七万四千元

              总支出九十五万七千元

一九六五年    总收入三十八万四千元

              总支出一百零五万三千元

一九六六年    总收入三十八万五千元

              总支出一百一十万六千元

一九六七年    总收入三十六万二千元

              总支出一百三十四万七千元

一九六八年    总收入三十万七千元

              总支出九十九万八千元

一九六九年    总收入三十六万九千元

              总支出一百六十七万二千元

一九七〇年    总收入三十九万四千元

              总支出一百三十四万七千元

一九七一年    总收入五十万六千元

              总支出一百七十万八千元

一九七二年    总收入六十五万五千元

              总支出二百七十七万三千元

一九七三年    总收入五十三万一千元

              总支出二百五十八万元

一九七四年    总收入七十二万八千元

              总支出三百六十万八千元

一九七五年    总收入七十五万元

              总支出三百五十二万六千元

一九七六年    总收入七十二万三千元

              总支出三百四十二万五千元

一九七七年    总收入六十八万八千元

              总支出三百七十七万四千元

一九七八年    总收入六十九万元

              总支出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元

一九七九年    总收入五十八万三千元

              总支出四百五十一万一千元

二、税收

华池一九三四年前税收不详。一九三四年建立革命政权后,税收情况如后:

农业税:一九三七年下半年开始征收粮草。一九四三年开始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一九四七年又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农业税条例》。

地方牲畜买卖手续费(税):创于一九四〇年,初由边区政府财政厅兼办。一九四三年统归分区财经分会支配。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将地方牲畜买卖手续费的百分之八十五归边区,百分之十五归地方政府。同年十月一日起,将牲畜买卖手续费由原规定百分之三提高为百分之五。

粮食斗佣费(即买卖手续费):一九四六年始征收。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将粮食斗佣费的百分之八十五归边区政府收入,百分之十五归地方政府收入。同年十月一日起,粮食买卖手续费由原规定百分之二提高为百分之三。

货物税:一九四六年始实行,分入境、出境、边产三种。定有起征点,各类货物税率不等,低者为百分之二,高者为百分之三十。

一九五〇年全国统一税收,建立新税制。

一九五三年对税制加以若干改革,裁并税种,修订税率,修改税法,并拟开征个人所得税,举办商业流通税。

一九五八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一九七三年进一步改革工商税收制度,试行工商税。

经过四次税制改革,一九七九年税收主要有以下六种:

工商税:其税率不等,商业零售为百分之三,油脂工业为百分之八,交通运输为百分之三,服务行业为百分之三至五,其他行业为百分之五。

工商所得税:税率不等,个体实行四级累进征收法。社队企业于一九七五年开征,税率为百分之二十,起征点年所得金额为六百元。从一九七九年起,起征点提高为三千元,在此以下者一律免征。

屠宰税:为地方税之一,征收范围主要是猪、羊、菜牛三种牲畜。原税率为百分之八。一九六五年以来除买卖和机关屠宰征税外,自养自食的均予免税。一九七三年试行工商税后,税率降为百分之四。

牲畜交易税:为地方税之一。一九六五年以来,对集体交易的予以免税,只限征个人,税率为百分之五,由基层税务机关直接征收。

农业税:又称公粮。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二年税率为百分之十二至十五。从一九五八年起,平均税率为百分之十三点五。由县财政局兼办,税务机关代征。

牧业税:一年计征一次,扣除应免税的收入,按百分之三征收。由县财政局兼办,税务机关代征。

三、经费标准

清光绪三十四年:

安化县知县全年养廉银六百两,俸七两,公费一百六十两,津贴四百零八两,上食六百二十四两,共计一千七百九十九两。

民国三年:

知事一员,全年俸费银三千一百二十元。

科员四员,全年俸费银共一千八百元。

管狱员一员,全年俸费银二百八十八元。

警察长一员,全年俸费银七百二十元。

办公经费全年四千三百二十元。

民国十九年:

县长一员,额俸年支银九百元。

科长三员,额俸年支银共一千二百六十元。

科员四员,额俸年支银共七百二十元。

书记若干员,额薪年支银共九百六十元。

行政警察经费额年支银二千四百元。

办公经费额年支银一千五百六十元。

(以上均见《庆阳县志》)

民主革命时期:

一九三七年七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实行供给制。其标准是:

口粮: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三年,工作人员每人每天一斤半;一九四三年以后每人每天降至一斤三两;一九四五年每人每天又降为一斤至十五两(每斤十六两计);一九四六年增为一斤二两至一斤半。

清油:每人每月一斤三两(包括点灯)。

食盐:每人每月一斤。

服装:一年一套至两套。

(见《革命历史案卷》十九)

—九四六年教职人员薪金规定标准:

完小校长:每月细粮九斗;

教导主任:每月细粮八斗五升;

级任教员:每月细粮八斗正(高年级);

普小及中心校长:每月细粮七斗五升;

教员:每月细粮七斗正(完小初级级任同此)。

注:1.不教课的职员每月五斗(完小)。

    2.兼职不兼薪——如临时调工作、生疾病时间在两周以上的,代理全部工作的,可

    领原教员的粮半数。

    3.普小、中心小学不脱离生产的校长和工读生均无薪金。

(见庆阳地区《革命历史档案〉〉案卷〇五四号)

—九四七年财粮供给标准

(一)伙食标准:

大灶每人每月猪肉一斤半、油一斤、盐一斤、菜三十斤、柴九十斤、调料钱券洋一百元。

(二)粮食供应:

大灶每人每天米一斤(机关、学校工作人员及供给的家属、犯人等)。其中麦子三分之二,米三分之一。

(三)办公开支:

甲  个人办公开支

    1.千部每人每月麻纸十五张,毛笔、铅笔三月各一支,墨两锭,灯油半斤(科长一人一盏灯,科员三人一盏灯)。

    2.战士每人每月麻纸三张,笔四分之一支,墨一锭(杂务人员同样),供学习之应用。灯油春冬每月半斤,夏秋每月四两(每班一灯)。其警卫队干部和一般干部同。

    3.火柴每月每灯一盒。

乙  公共办公开支

    1.县政府每月麻纸二刀,复写纸每季度一盒,腊纸两季度一筒,油墨全年两盒。

    2.县委每月麻纸一刀,复写纸两季度一盒,腊纸全年一筒,油墨全年二盒。

    3.保安科每月麻纸半刀,复写纸全年一盒。

(四)草料供给:

1.驴每头每天料一升,草六斤。

2.乘马每匹每天料一升二合、草十斤。

(五)被服供给标准:

1.干部每人全年发单衣一套,衬衣一套(杂务人员在内)。

2.战士每人全年发单衣一套,衬衣一套,棉衣一套(交旧领新)。

3.被毯按所有人数,干部每年补充百分之十,战士每年补充百分之二十。

(六)日用品供给标准:

1.干部(包括杂务人员)每人每年棉鞋一双、单鞋两双、毛袜两双(均由个人生产解决),新到干部没有老婆者,由二科发军鞋两双。

2.战士每人每年单鞋三双、毛袜两双(由个人生产或所在单位解决)。

3.干部战士每人每年另供毛巾两条、肥皂四条、牙刷一把、牙粉两包(其购置费均由个人生产解决)。

(七)关于家属供给的有关规定:

1.凡居住本县的干部家属,不论外来人或本地人一律实行包耕。

2.女干部有三个孩子以上者,由该干部所在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使用女保姆一人。保姆粮由政府按大灶标准发给,其余自给。

(八)女干部的小孩供给:

1.粮食:一岁以下每人每月麦子一斗;二岁至三岁每人每月麦子一斗二升;四岁至六岁每人每月麦子一斗五升;六岁以上按大人计。

2.被服:初生小孩发加生布三丈、棉花一斤半(不再发粮);二岁至六岁发单衣布一丈五尺、棉衣布三丈、棉花一斤半;六岁以上和大人同。

(九)杂费:

1.路费:三天以上每人每天券洋三百元边币,三天以内每人每天券洋二百元。

2.脚费:依据实际窬要发给。

3.生育费(只限女干部),大产鸡一只、鸡蛋三十个、红糖半斤、麻纸五十张。双生加倍,小产减半。

(见县政府《革命历史档案》一九四七年七号卷《华池县四七年财粮供给标准》)

全国解放后:

一九五三年三月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其供给标准无资料可稽。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财务开支标准:

(一)公用经费:

办公费:县级工作人员每人每月三元;公社级工作人员每人每月二元五角;民警一元五角。

邮电费:县级每人每月五元;公社级三元五角。

水电费:县、社级每人每月水费六角;照明用电每人每月一元二角。

自行车修理费:县级每辆每月二元;公社级三元五角。

取暖费:一个年度内取暖期为四个月(十一月十五日至第二年三月十五日止),每人每月办公烤火费七元五角,取暖费每人每月四元。

(二)会议费:

县党代会、人代会,每人每天伙食补助一元;政协会议,每人每天伙食补助八角;其他会议,每人每天伙食补助七角。公社级党代会、人代会、团代会、贫代会等,每人每天补助公杂费和开水费一角。

(三)其他开支:工作人员亡故后,在五百元范围内开支。

    公费医疗:每人每年三十元。

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点五提取。

工会会费:行政单位按工资总额百分之一提取,事、企业单位按百分之二提取。

第二节  金 融

货币之流通随时代变迁而不同。

秦兼天下,币为两等:黄金以镒(二十两)为上币:铜钱为下币。汉、晋、唐、宋各朝均用铜币。

清同治以后,物产缺少,流通不畅。此时货币普遍为制钱铜铸,每串一千文。大商则兼用元宝(旧秤五十两、十两、一两不等),每银一两可换制钱一千二百文。大商人亦有自制布币,俗名“贴子”,票面有一串、二串或三串不等;亦以牛、羊、皮毛、土地计贏余(见《庆阳县志》)。

民国元年,银币(有银锞、银元等)输入各省,所制黄铜铜币,每枚有二十、五十、百文三种,较清制钱稍觉灵便。二年,甘肃省银行先后设分行于平凉,从事存款、放债、汇兑、兼事买卖金银等。纸币一时不能兑现,人民大受损失。十一年,陇东镇守使张兆钾开设陇东银号。银元几乎被其收尽,市场银洋现钱罕如珍宝,纸票充塞街市,张掠夺银元三十万元以上。十五年,张兆钾败北,陇东官银号倒闭,钱票遂即作废,百姓甚为恐慌。十八年,国民军在西峰镇设西北银行钞票兑换处,发行一角至五元钞票,奉令禁用四川省造黄质铜元,复因不靖,兑换处撤裁,元票亦停止流通,民间大受影响(见《庆阳县志》)。

一九三四年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为保护人民财产,支前打仗,抵制蒋币,遂发行布制苏币。后又发行“陕甘省苏维埃银行”券。

—九三六年十一月,统一陕甘宁、晋绥边区的金融货币。确定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发行之货币为西北解放区之本位币,而以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发行之商业流通券作为辅币。还发行有“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

—九四一年一月三十日边区禁止国民党法币使用,边区政府发行边币。

一九四四年,华池发放农业贷款二百四十万元,借贷给二百一十五户、五百七十九人。购买耕牛三十三条、镢头三十三把、锄头二十四把、铧八十六页、钩头九付(见《华池县四四年放农贷及移民工作报告》)。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边区政府和联防军司令部发布命令,确定陕甘宁边区银行之边币(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为边区本位币。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九日,边区政府授权西北农民银行及西北贸易公司统管外汇与对外贸易。同年,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国民党政府宣布实行所谓“币制改革”,从八月二十日起发行“金元券”纸币。边区政府也采取措施,组织缉私队,査缉敌法币及“金元券”。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一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了统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券,即人民币。从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起,实行以人民币为本位币。

一九五一年发行胜利折实公债。同年七月开展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华池乡村农民除捐金银、首饰、货币、粮食外,在白马(今南梁公社)一带还捐牛羊、牲畜折交。截止当年十一月,全县共捐献人民币四千零六十八万九千四百元(旧人民币)。

一九五二年六月十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华池县支行。年内共发放贷款八亿二千三百六十五万五千元(旧人民币)。

一九五二年后季,开始组织信用互助合作社。到一九五三年九月,全县共组织十三个,有一百九十六人加入。

一九五五年三月,我国政府发行新人民币,兑收旧人民币 (其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发行的货币,与陕甘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与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与一九四八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之旧人民币的比价分别为 1 : 2000、1 : 2000、1 : 40000、1 : 10000 )。

一九五八年,由县支行投放水利集资券,无利息。

一九七一年以来,社队大量贷款购买农机、化肥,负债量大增。截止一九七九年底,全县社、队贷款四百五十万元,户均三百元,人均五十六元五角,每年需付利息十三万八千二百元。

第三节  货 易

一、发展概况

清同治以后,华池商品极少流通。悦乐、新堡等镇不过小商数家而已。

土地革命后,边区政府号召各地自办合作事业,发展经济建设,解决群众困难。华池县一九三八年开始兴办供销合作社,当年入股社员一千九百六十二人,集股金一十五万零五十元(边币)。—九四三年,合作社转为民办,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温台区合作社一九四三年五月份二十天内集股金十余万元,至年底股金扩火到八百七十多万元,当年获净利一百五十六万余元,平均每股分红利九元。县联社原有社员二十二人,年底达七十人,股金二百多万元,每股分得红利二十四元。合作社事业的发展,方便了群众,促进了生产,加快了物资交流。一九四二年全县收购总值十六万五千零八十五元,销售总额十四万二千八百一十元。合作社商品价格也较私商便宜,如每尺土布合作社卖三元钱,私商卖三元五到四元。水泛区合作社农铧一页七十元,而私商卖一百元。特别是合作社卖给抗属的货物八折优待,有利于巩固军民关系。私商不收边币,而合作社收边币,对巩固边区金融起了很大作用。

—九四六年成立贸易公司,并在柔远、元城、白马庙设立贸易货栈各一处。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进犯华池,合作社转移。

一九四八年敌退后,恢复华池县联社,整顿了柔远、元城、白马、悦乐四个区社。社员二千一百二十六名,资金一亿三千八百万元(边币)。获净利三亿八千一百万元,当年分红利一次,最高一股分八元,最低一股分二元。

全国解放后,商业迅速发展,无论商品种类、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五十年代初,全县只有一家国营商业门市部。县城(柔远城)有二十四家摊贩、饭馆,街头临时卖熟食者二十五处,逢集营业兴旺,达七十多家。

一九五五、一九五六两年公私合营,私商转为合作企业。

一九六二年庆华分县以来,商业购销网点不断扩展,至一九七九年底,县城有百货、食品、烟酒、五金、医药、物资和农副产品购销门市部十处,有基层供销社十四个、分销店十个、大队“代购代销店”七十六个。

二、集市

清初设村市。本县有悦乐、五蛟、柔远、骆驼巷(今城壕公社石嘴子)、怀安、东华池等六处村市。同治后废市。直至土地革命前本县无集市。

—九三四年冬,南梁政府于荔园堡设集市,一九三五年春因敌进犯遂废。

一九三七年四月,在县政府所在地刘坪建集市,十天一集,因人稀货少,后废。

—九四一年春,县政府迁至悦乐后又设集市。

一九四七年陇东分区驻元城后,于一九四八年春在元城(农 历逢五、十)、柔远(逢四、九)、白马(逢一、六)设集市,后因国民党军队进犯而废。一九四八年敌败退后,元城、柔远集市相继恢复。

一九五一年,在悦乐(逢一、六)、王嘴子、五蛟(逢二、七)、上里塬(逢三、八)、荔园堡设集市五处。

一九七四年设山庄集市一处,因人稀自废。

一九七五年将各地集市日统改为农历逢一、十一、二十一。

—九七九年底,全县共有柔远、悦乐、王嘴子、上里塬、五蛟、元城六处集市(同年十月改为星期日为集日,后来又改为五天一集,各集市插花开市)。

三、购销

收购:

以生猪、菜羊、鲜蛋、羊毛、羊绒、杏仁、白瓜籽等为大宗。一九六二年至一九七九年十八年中,分项收购情况如下:

生猪  累计十三万三千五百一十七口,年平均七千四百一十七口。一九七二年、一九七六年、一九七七年、一九七九年四年收购均在万口以上。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七年,一万一千一百六十口。

菜羊  累计二十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七只,年平均一万二千八十三只。年收购万只以上者十二年,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三年,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五只。

菜牛  累计二千八百四十七头,年平均一百五十八头。年收购最低为一九六二年,二十四头。

活鸡  累计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一只,年平均八千二十只。年收购万只以上者五年,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六五年,一万九千二百只。

鲜蛋  累计九十三万九千八百八十八斤,年平均五万二千二百一十六斤。年收购超过十万斤者五年,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九年,二十万一千一百三十六斤。

白羊毛  累计一百一十二万八千五百一十九斤,年平均六万二千六百九十五斤。年收购超过十万斤者五年,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五年,十一万六千斤。

黑羊毛  累计八十万七千四百四十九斤,年平均四万四千八百五十八斤。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五年,八万七千三百斤。

羊  绒  累计九十一万七千六百一十五斤,年平均五万九百七十九斤。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七四年,六万七千五百斤。

黑羊皮  累计八千八十张,年平均四百四十九张。

白羊皮  累计五十三万二千八百三十六张,年平均二万九千六百张。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七六年,五万八百张。

杏  仁  累计一百八十四万三千六百斤,年平均十万二千斤,一九七四、一九七九两年年收购均超过二十四万斤。

白瓜籽  累计七十六万二千七百斤,年平均四万二千斤。数量最髙年份为一九七九年,十二万四千六百斤。

黄花菜  累计三十六万五千八百三十一斤,年平均二万三百三十斤,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五年,二万七千八百斤。

黑木耳  累计三万一千二百一十七斤,年平均一千七百三十四斤。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九年,六千三百一十四斤。

花  椒  累计五万五千九十斤,年平均三千零六十斤。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七四年,六千九百斤。

大  麻  累计三十万六千七百四十斤,年平均一万七千四十斤。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六六年,四万一千四百斤。

蜂  蜜  累计三十七万九千七百七十二斤,年平均二万一千一百斤。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九年,五万八千二百斤。

小苘香  累计三十七万六千斤,年平均二万零八百六十斤,数量最高年份为一九七五年,十万二千斤。

葵花籽  一九七四年始收购,至一九七九年,累计四十三万三千七百七十斤。

—九六二年至一九七九年收购总值,累计三千八百九十大万元,年平均二百一十六万元,一九七九年为二百八十五万一千三百元。

销售:

择年见232页表。

主要商品价格对照

               —九五二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七九年

标准面粉(斤)   八分八厘   —角三分一厘   一角七分

小   米 (斤)   六分       八分五厘       —角二分四厘

清   油  (斤)  三角五分   七角五分       七角六分

       盐    (斤)  八分       二角二分       一角五分

白   搪  (斤)  六角七分   七角八分       八角四分

花   椒  (斤)  一元五角   二元一角七分   三元五角五分

鸡   蛋  (斤)  二角        六角九分      一元零四分

猪   肉  (斤)  四角        六角五分      九角五分

黄   花  (斤)  三角五分      六角        一元二角八分

木   耳  (斤)  六角五分 二元一角六分    六元零一分

白瓜籽  (斤)   二角五分 五角五分        一元一角八分

 

 

项  目

年  度

1950年

1956年

1962年

1965年

1976年

1979年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77

200

209

293.56

1012.15

1283.43

按对

销象

售分

对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品

68

183

191

169.86

731.17

849.63

队公社和社员的生产资料

9

17

18

117.5

280.98

433.80

商业零售额

75

126

201

263.86

889.4

1152.21

饮食业零售额

0.5

2

3

11.4

22.7

25.93

工业零售额

 

 

5

12.1

1.56

17.76

其他零售额

1.5

72

 

 

98.49

87.53

 

               一九五二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七九年

大   葱 (斤)   三分        八分          二角五分

白   布 (尺)   一角九分   二角八分五厘  二角八分五厘

平口素袜(双)   四角二分   七角二分     —元零八分

絮   棉 (斤)   八角二分   一元二角八分  一元一角六分

布   鞋 (双)    二元五角   四元一角七分  五元一角四分

  醋    (斤)              八分           八分

火   柴 (合)    一分       二分           二分

煤   炭(公斤)  九分       九分零厘八     九分二厘四

煤   油  (斤)              五角           三角七分

铅   笔  (支)  一角五分   —角           —角

肥   皂  (条)   二角五分   四角一分       四角四分

电   费  (度)              九角           三角

邮   票  (张)   八分       八分           八分

阿斯匹林(瓶) 十四元七角五分  十一元五角七元   七元

 

第四节  粮 食

革命政权建立初期,华池无粮仓。

一九三七年八月在县政府所在地大沟门设置了华池第一个粮仓。同年开始征公粮。接着于白马庙、悦乐、元城、李沟门等地先后设立区粮仓。

一九三九年粮食通行斗量制,即为二十四桶斗,折合四十市斤。一九四〇年改为十八桶斗,折合三十市斤。

一九四三年实征公粮五千五百六十三石、公草五十万斤、公盐贷金券十三万五千元。

一九四五年实征公粮四千一百八十石、公草三十七万四千斤、公盐贷金券二十九万八千元。

解放战争期间,为便于粮草供给,边区政府于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五日起实行票证制度。粮票按小米计,面额分为八两、一斤半、一斗、五斗四种。料票按花料计,面额分为一升、二升、一斗、五斗四种。七月又启用草票,

一九四八年,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反国民党抢粮斗争,领导群众坚壁清野,疏散保管。各区、乡都设立了随军粮站,每乡一处。战后,取消各乡粮站,保留仓库四处:县库(在悦乐李家湾)、柔远区库(在姚庄)、白马区库(在柳树湾)和水泛区库。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起,粮食收支改斗量制为斤量制,规定暂以老秤(十六两为一斤)为标准。

—九五〇年成立华池县粮食局。

一九五三年六月,开始执行粮油统购统销政策,并指定柔远、悦乐、元城、荔园堡、城壕、王嘴子为粮油购销点。

一九六六年后,公社以队为单位积存储备粮。

一九七二年始建“土圆仓”,因修建仓促,质量低下,今已弃之不用。

一九七九年全县有山庄、柔远、悦乐、元城、城壕、五蛟、南梁、上里塬、林镇九个粮管所和李良子、乔川、怀安、乔河、 白马、紫坊畔、王嘴子七个粮站(点),仓容总量四千二百三十二万斤。

粮食征购、回销情况:

一九五六年   征购二百八十七万斤      回销二百七十五万斤

一九五九年   征购一千七百四十二万斤  回销三百九十一万斤

一九六二年   征购四百八十八万斤      回销一百万斤

—九六五年   征购五百六十一万斤      回销九十三万斤

一九七三年   征购一百三十九万斤      回销五百七十一万斤

一九七五年   征购一千三百万斤        回销四万斤

一九七六年   征购一千三百万斤

一九七九年   征购四百一十万斤        回销一百三十叫万斤

    食油统购情况:

—九五九年    二十万三千五百斤

一九六二年    五万六千六百斤

—九六五年    九万三千四百斤

一九七三年    十万斤

一九七五年    七万四千五百斤

一九七六年    九万零二百斤

 一九七九年    六万二千九百斤

编辑:高发
上一篇:第五编 文化志
下一篇:第一编 地理志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