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制度建设 > 【新教育】华池县列宁学校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讨论稿)

【新教育】华池县列宁学校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讨论稿)

2013年09月24日 17:07:27 访问量:5561

 华池县列宁学校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县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新教育试验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以“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终极目标以“五大核心理念”为先导(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尝到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以“十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实验,努力实现“教师的行为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四大改变,追求“四大精神内核”(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让新教育实验惠及广大师生,“以‘1410’红色教育工程为依托,铸造德育品牌,以‘135’模式课堂改革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让我校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实验背景

新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研究的一项全国性行动研究科研成果,被媒体称为“新希望工程”、“心灵教育”。 新教育实验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具活力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一。

我校拥有一个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勇于改革的领导班子,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学校红色教育、高效课堂,两大特色创建初具规模,我校中青年教师居多,学历层次高,专业水平较好,教师队伍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发展后劲比较大,特别是组织开展了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岗位练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但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新教育实验的内容与我校正在实施的1410红色教育工程、“135”模式高效课堂改革相辅相成,“大行动”我校的改革契合点很多,只要有机融合对我校原有的改革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工作目标

㈠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寻求学校课程改革与新教育的默合点,巧妙嫁接,探索学校“红色教育”“高效课堂改革”创新、发展的新道路。

三、具体工作:

(一)营造书香校园

1、以班为单位,制定符合本班的学读书计划,组织班级开展特色读书活动,并积累读书活动的相关书面材料(活动方案、记录、总结等),学期结束作为评比书香班级依据。

2、充实班级流动图书室,采取学生自筹与学校配备相结合的形式筹集图书,各班专门配备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归还登记、保管工作让所有的教室都成为阅览室

3、建立书香班级档案。包括:班级方案实施方案、计划读书活动记录,做好读书手抄报、读书笔记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记、心得体会、读书资料剪集等,读书活动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建立书香班级档案。组织开展班级“读书标兵”、“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1)学期初各班确定好阅读主题、做好详细的诵读计划。

(2)扎实开展“晨诵-午读-暮写”活动。晨读主要诵读国学经典、英语口语,辅导教师加强诵读指导及陪读。午读为自由阅读时间,班级组织落实,第一节自习前20分钟为暮写时间。

(3)举行“经典诗文诵读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4)结合读书活动情况,积极开展好书推荐活动,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读书主题班会等活动。

5、教师阅读及要求

每位教师每周最少做一次读书笔记,每学期读两本教育专著,参加3次教研组层面的读书沙龙活动,每学期写2篇图书感悟。依托校园网站、教师博客等网络资源参加读书交流活动。

师生共写随笔

师生共写随笔,就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教师可以把随笔写在批阅里,可以为每个孩子写信,写贺卡,写观察日记,鼓励教师和学生坚持记录生活的轨迹和人生反思的成果。

师生在坚持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教育随笔日记的写作,成为教育日常的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1、学生随笔与周记相结合

(1)利用周记,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及学习、生活的点滴。

(2)做好学生周记的推荐工作。班主任老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保存好,定期在班级板报、展板上展示,并将精彩篇章推荐到有校园网站或者投稿

(3)以“广播站、校报、校刊”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活动,鼓励爱好写作的学生勤写优秀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写随笔

专业阅读与老师的业务学习相结合,专业写作与日常教学的随笔、反思、案例、小故事等形式相结合,老师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

(1)教师可以结合本职工作撰写班主任工作日记、课堂教学反思、教育反思等,每周至少一篇。

(2)提倡教师随笔,建立个人教育博客,鼓励教师与大师对话,与同行交流。

(3)要求50周岁以下的教师在校园网上注册建立博客记录和反思教育教学生活,在更广更高的平台上与更多更优秀的人进行交流,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的飞跃。

(三)、聆听窗外声音

这是新教育独特行动之一,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组织报告会:聘请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知名人士、法制副校长、消防、交警等专业人士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定期举办学生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专题报告要求写心得、话收获,并开展评比。

2、社区服务:利用节假日、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进入社区、敬老院、纪念馆等,进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

3、科学探究:各学科科任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实践活动

4、社会调查:团少队、班级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四)培养卓越口才 

1、实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可以是学科小故事,也可以是精彩美文诵读、读书心得、学习方法交流等。

2、课堂、活动(升旗仪式、节庆活动主持等)给学生提供演讲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口才,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锻炼中逐步自信起来。

3、办好学校广播站,实行班级轮流担任主播任务,发挥广播站在锻炼学生口才展示学生风采中的独特作用。

5、学校、级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举行故事演讲赛、辩论赛等阶梯式口才训练活动,采用班级筛选学生参加。

(五)构筑理想课堂

1、新教育提出的“构筑理想课堂”,是指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把知识学习与生活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高效率、个性化,促进师生共成长,这正是我们“135”模式课堂改革的永恒追求只要积极学习新教育理念,将我校“135”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推进,真正落实“学案导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学、合作、探究、讲解的机会,在作业“减负”、学习“自主”、效率提高上下功夫,变课堂为学堂,努力打造开放且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

2、用新教育的六个度评价、指导“135”模式高效课堂(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六)推进每月一事

    1、“每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要与学校红色教育“1410”工程结合起来借助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力争做到“组织到位,决策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2、制定学校“每月一事”的具体实施方案,从“学会吃饭”、“学会过马路”、“学会几句礼貌用语”、“学会演讲”等常规做起,组织师生参与。 

3、把“每月一事”与团少队活动结合起来,“每月一事”是德育工作的一项具体教育活动,而常规德育也要为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保障。

(七)建设数码社区

办好学校网站,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实验学习、交流、研究、展示。进一步拓展交流领域,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1、优化学校网站,规范网站管理。学校完善校园网软硬件建设,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构建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2、博客建设:每位教师建立自己博客,并与学校博客建立联系。要求每周最少有一次原创日志上传,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心得、读书感受、人生感悟、工作计划总结办公文件等。也可以转载有价值的文章借鉴学习名出处以免侵权)。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研究、交流与反思。构建新教育师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管理平台。通过电子档案袋记录新教育实验学校师生成长和发展历程。

3、利用网络开展师资培训的研究。学校将在校园网上定期上传教育理论、教育的最新动态、学科信息、新教育实验情况、学校老师外出参加学习带回的讲稿或会议视频等,使老师们不出门也能学习。

4、规范信息技术课程提高网络技能

5、探索体现新教育理念、基于“数码社区”环境条件下的课程实施方案、教学方法或相应的实践个案。一线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

6、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平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教研互动和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为教师提供展示风采、分享成果的平台。

(八)研发卓越课程

卓越课程是实现理想课堂的载体。课程新,则课堂新,课堂新,则教育新,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课程。

    1、严格执行《华池县列宁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方案》,挖掘南梁本土文化,继续完善现有的校本教材,逐步形成“红色教育” 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国家、地方、校本三层课程齐动。

 2、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文艺、文学社团,开设社团课程,重大节庆日举办相应的校本课程展演活动。坚持综合实践活动、经典诵读课时化,兴趣小组、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团少队活动等社团化,节庆活动常态化,逐步形成课程体系。

     3、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创新活动形式,逐步形成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活动类课程;推进体艺2+1+1+1活动,继承传统的体育、文艺项目,按照全面普及,兼顾兴趣特长培养,努力由级级有特色向班班有特色转变,开发卓越的班本课程。

4、在校园网中开辟校本课程专栏,创办校本课程论坛、交流的平台,让师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学习、交流,充分展示校本课程成果。

5、编印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的《红色童谣》校本教材,与《红星照耀陕甘》、《长使丹心贯日月》及庆阳市配发的《经典诵读》教材配套使用,形成“红色经典诵读”课程。

6、开发社区公益性社会实践课程,组织社区卫生保洁、主题宣传教育、扶贫济困、废品回收等活动,与建设数码社区结合起来实施,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7、尝试校本课程与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整合,开发拓展课程,彰显课堂特色,让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欲望。

(九)缔造完美教室

    1.创建校园红色文化。发动学生收集、推荐各优秀作品,进行全校性大评议,以入围作品来布置校园文化。

 2.创建红色警示文化。校园提示语等宣传语言,以学生作品来表现。

   3.创建红色阵地文化。主题创作与无主题创作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内。把学生创作较好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专栏中,供学生相互学习、欣赏。

4.开辟专门橱窗。在宣传窗展示师生作品:专门在宣传窗中开辟学生作品专栏,每月推荐好的作品。同时还举行了学生创作大赛,把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十)家校合作共建

   1、坚持家长委员会换届,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优化家教方法,从理论上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纠正陋习。

   2、组织教师进行家访,有针对性的进行家校沟通。每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共同商讨学校发展大计。

3、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家长的疑问,深入浅出地为家长讲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4、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使家长重温当年的求学情景,激发情感共鸣面向社会举行大型活动,方便家长触及学校的巨大变化,架起了“三结合”教育的桥梁。

四、保障措施

1、组建强有力的推进团队,做好新教育实验的各项工作。学校成立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新教育实验工作室,全面负责新教育实验工作的组织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教育实验规划和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及时解决实验教师在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列宁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柴建平

副组长:王忠社  高发

成员:李博   高明彦  余国栋  蒋仕奇  韩恒福教研组长

新教育实验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蒋仕奇兼任办公室主任

业务主办:寇生

2、制定方案,全力推进。把新教育实验与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立足学校实际制定新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责任人,做到科学谋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第次推进。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3、强化培训,评价引领。一要充分发挥培训在新教育实验中的基础作用。通过采取通识培训、跟进培训、特色展示、典型引领等方式,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深刻把握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逻辑框架、主要内容及操作实践,按照新教育的理念组织学校管理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培训的系统性。

二要注重发挥本土学术力量。通过开展专题式培训、推介式培训、竞赛式培训、研讨式培训等各类本土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创新评价方式。学校把新教育实验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加强督查考核,创新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的导向作用。积极倡导和鼓励实验教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实验研究,创出特色。对在新教育实验中涌现出的典型团队、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在各级评选表彰活动中优先考虑,积极为他们的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学生评价方面,努力倡导阅读评价、展示评价、生生互评及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大力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积极推动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倡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建设者。

4、做好宣传,舆论推进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的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内容和措施,及时报道新教育实验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取得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新教育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和认同,为新教育实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新教育实验工作深入开展。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