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池历史 > 第三编 民政志

第三编 民政志

2016年06月15日 21:08:33 来源:华池县政府网 访问量:11000

    第一章  民   政

第一节  编 制

汉,郁郅置县长一员,丞、尉、斗、食、佐、史各一员,共七人。

隋,弘化县令一员,领丞、尉、正、功曹、金、户、兵、法、主簿、两曹、士等曹佐十一员。共十二员。

唐,安化县令一员,下属丞、尉、主簿各一人,录事一人,司工、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典狱、经学博士、助教各一人。共十四人,

宋,安化知事一员,有戎兵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熙宁四年置丞一员,属领主簿、县尉、教官各一员。共五人。

金,安化县令一员,领主簿、尉各一员。共四员。

元,安化县达鲁花赤(县令)一员,尹、丞、簿、尉各一员,典史二员。共七员。

明,安化县知县一人,县丞、主簿各一人。另有典史一人,教谕一人,训导二人,定边、怀安巡检司各一人,驿马关驿丞一人共十一人。

清,安化县知县一员,另有典史一员,儒学教谕一员(后裁), 巡检二员,驿丞一员(后裁)。共八人。

民国,庆阳县知事(后改县长)一员,下属科员四员,管狱员一员,劝学所所长一员,劝学员无定额。一九二六年将劝学所改为教育局,设局长一员,县督学、事务员无定额。建设局局长一员,财政局局长一员,警察所警佐一员,巡官二员,西峰镇设警察分所,所长一员,巡官一员;一九二九年改警察所为公安局,改警佐为局长;改警察分所为分局,改分所所长为分局长。司法公署设审判员一员,书记监、书记官各一员。孔庙奉祀官一员(一九一五年设,一九二九年裁)。

一九三四年秋,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同时,建立华池县苏维埃政府。县下设区,区下设行政村。当时县政府编制如下:

部门或职别

 

保  卫  局

粮  食  部

土  地  部

财  政  部

内  务  部

劳  动  部

军  事  部

秘  

 

其 

 

合 

 

人数

1

1

5

4

3

3

2

3

4

1

2

29

一九三五年秋,华池成立战区党委,组织机构如下:

部门或职别

书  

 

秘  

 

组   织   部

宣   传   部

共   青   团

工   

 

其  

 

合   

 

人数

1

1

2

2

5

2

2

15

一九三七年七月,将原华池、赤庆、赤安县的全部以及曲子县的悦乐区合并为华池县,九月将华池县苏维埃政府改为抗日民主政府。辖白马、元城、悦乐、温台、柔远、水泛、吴旗等七个区。区下设乡,乡下设行政村。

一九三九年华池县各级机构编制如下:

―、政府机构:

县民主政府组织机构

部门或职别

 

 

 

副县长

 

 

一科

(民政)

二科(财粮)

三科(教育)

保安科

军事大队部

 

裁判员

 

 

科长

科员

科长

科员

科长

科员

科长

科员

队长

 

人数

1

1

2

1

1

1

2

1

1

1

16

1

6

1

36

区政府组织机构

职别

区长

营长

秘书

行政助理员

保安助理员

粮秣助理员

文教助理员

其他

合计

人数

1

1

1

1

1

1

 

1

1

乡镇府组织机构

职  别

乡  长

文  书

小  计

乡下设行政村

村长

人  数

1

1

2

 

二、党的机构:

中国共产党华池县委组织机构

部门与职别

书记

副书记

秘书

组织部

宣传部

勤杂

其他

群众团体

合计

部长

干事

部门

干事

青救会

救妇会

工会

人数

1

1

2

1

2

1

1

1

1

2

1

1

15

区委组织机构

部门或职别

 

 

组织科

宣传科

群众团体

 

说明:区委下设乡支部,每个支部由书记、委员等人组织。

青救会

妇救会

 

人 数

1

 

1

1

1

1

1

6

 

    一九三九年县政府增设第四科,即经济建设科,配备科长一 人,科员二人。

—九四〇年,司法干部除裁判员外,增设书记员、检査员、通讯员各一人。同年设立县级裁判委员会,由县长、县委书记、保安科长、大队长、裁判员等五人组成。

—九三九年召开第一届参议会,由议长一人、议员若干人组成。

一九四一年二月召开第二届参议会,由议长一人、议员若干人组成。

一九四三年改裁判处为司法处,处长由县长兼任,另设审判员及书记员各一人。

一九四四年县政府新增保安大队副一人,区政府新增副营长一人。

一九四五年实行精兵简政。

一九四六年初,华池实有干部二百一十二人,其中县机关干部三十七人,区机关干部三十四人,乡干部六十八人,仓库干部六十八人,休养干部五人。

—九四六年二月召开县第三届参议会。

—九四九年八月,改司法处为人民法院。院长一人(由县长兼任),审判员一人,书记员二人,看守员一人,共五人。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党的县委、县政府编制机构如下表:

县委组织机构

 

 

副书记

 

组织部

宣传部

青年团

妇联会

农  会

通讯员

 

部长

干事

部长

干事

书记

干事

主任

干事

主任

干事

人数

1

1

1

1

1

2

1

1

 

1

 

 

 

1

11

区政府、乡政府组织机构

区政府:

项 目

正副区长

 

 

民政助理员

财政助理员

公安助理员

教育助理员

建设助理员

自卫营长

 

 

 

 

 

编 制

2

1

1

1

1

1

1

1

1

1

11

乡政府:

项  目

正 乡 长

副 乡 长

文   书

合   计

编  制

1

1

1

3

区委组织机构

 

 

副书记

 

组织科

宣传科

青年干事

妇女干事

 

科长

科员

科长

科员

人数

1

 

 

1

 

1

 

 

 

3

县政府组织机构

 

县级

 

 

 

 

 

数目

 

职别

正副县长

秘 书 室

一  科

二  科

三  科

四  科

武装科

 

 

 

管理员

 

 

 

 

 

 

 

 

 

 

 

 

 

 

 

 

乙 等 县

2

2

1

1

1

5

2

3

5

2

4

6

2

1

3

2

3

5

1

1

2

 

人 民 法 院

公  安  局

事 务 人 员

合  计

 

书记员

看守员

 

 

 

 

治安科员

侦查科员

侦查员

预审科员

 

通讯员

公务员

炊事员

 

2

1

1

2

6

2

1

1

1

1

1

7

1

2

3

6

47

 

每个乡及县级各机关都设有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由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组成。

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七年,仍以县、区、乡为行政体制。一九五七年底,全县共有职工、干部八百七十九名,其编制如下:

(―)行政方面:共有三百二十八人,其中县、区两级二百二十二人,乡级一百零六人。

(二)企业职工人员二百三十五人,其中商业系统五十九人,供销系统一百零二人,邮电系统三十二人,粮食系统四十二人。

(三)事业方面:共有职工三百一十六人,其中农林、水、牧系统五十八人,金融系统五十人,文化系统(包括新华书店)九人,教育系统一百一十六人,卫生系统八十三人。

一九五八年四月,撤销华池县,并入庆阳县,境内并为十八个乡,撤销区的建置。同年秋季人民公社化时,原华池县境内,划为柔远、悦乐、元城、南梁四个公社,共三十三个大队,一百零九个生产队。

—九六一年,又将这四个公社划分为十四个公社。下半年,庆阳县委派出工作组筹建华池县。

—九六二年元月一日,正式重设华池县,辖原华池县政区,并接收了原庆阳县所辖的刘家庙大队以及新堡大队王湾生产队。全县分为十九个公社,一百四十四个大队,六百九十八个生产队。人员编制情况如下表:

 

 

 

 

县委实编人员

部门

 

副书记

秘书室

组织部

宣传部

公交部

财贸部

 

 

 

 

管理员

打字员

 

 

炊事员

档案馆

信访室

 

副部长

 

组织员

 

副部长

 

 

 

 

 

人数

1

3

1

3

1

1

1

1

1

2

3

1

1

1

1

6

7

1

1

4

1

3

1

3

 

农村部

监 委

党 校

团 县 委

妇 联

副干部

 

 

 

副校长

理论教员

 

管理员

炊事员

 

 

组织部长

 

 

副主任

 

1

5

1

4

1

4

1

1

1

1

1

1

2

1

1

3

 

华池县人委(即华池县政府)实编人员

 

 

副县长

办 公 室

民 政 局

财 政 局

经 计 委

统 计 局

副主任

 

 

 

管理员

打字员

 

炊事员

 

信访室

 

副局长

 

 

副局长

 

 

副主任

 

 

副局长

统计员

人数

 

2

2

2

 

1

1

1

1

2

1

1

1

1

4

1

 

4

1

1

4

1

1

1

 

 

文 卫 局

农 建 局

公 交 局

税务局

 

文化站

 

广播站

电影队

教研室

 

防保站

药材公司

 

副局长

 

兽医站

农技站

林 场

 

副局长

 

 

手工业社

 

工作人员

个数

人数

 

 

 

 

 

 

 

2

4

2

3

3

6

2

25

3

10

1

2

11

4

4

 

 

1

1

2

2

35

1

7

 

商 业 局

供 销 社

粮 食 局

 

副局长

工作人员

理发馆

 

 

 

副主任

工作人员

经理部

 

副局长

工作人员

面粉厂

1

1

4

2

3

3

1

1

3

2

1

1

8

24

 

银 行

邮 电 局

公 安 局

手管局

行长

副行长

工作人员

局长

工作人员

工人

局长

副局长

教导员

秘书股

侦查股

治安股

预审股

看守所

打字员

中队

1

1

11

1

1

41

1

1

1

6

3

5

3

2

1

33

4

              人民法院实编人员

院长 1       副院长 1       秘书 1        

审判员 2       书记员 2

人民检察院实编人员

副检察长1       秘书1       检察员 3  

兵役局实编人员

局长 1       政委 1       秘书 1       助理员 4

人民公社实编人员

副社长

党委秘书

管委文书

人数

1

1

1

1

1

1

3

 

 

1

一九六五年进行合并和调整后,全县为十四个公社,一百二十七个大队,五百八十七个生产队。

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华池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革命委员会由军代表金海潮、李明、易平升,领导干部王建荣、文天荣、李廷义,群众代表董士存、左凤桐等二十七人组成,金海潮任主任,王建荣、董士存、左凤桐任副主任。设立了常委会,文天荣、李廷义、邹显潮、刘培旺、李明为专职常委,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机构组建情况如下表:

一九六九年县革委会四个组改为三部一室,即政治部、保卫部、生产指挥部、办公室。

一九七九年,华池县党及政府各种机构设置情况是:

华池县革命委员会组织机构

组织名称

 

 

其 中

办事组

政工组

生产组

保卫组

 

副主任

 

 

 

档案室

 

副组长

 

 

副组长

 

 

 

人数

27

1

3

9

1

7

1

1

3

12

1

1

7

1

2

 

县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农村工作部、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党委、党校、报道组、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工会、贫协、共青团县委、妇联。

县人民政府:

办公室:下设信访室、招待所。

民政局

劳动局

人事科

知青办

司法局

公安局:管理县中队,下设城关、悦乐、山庄三个派出所。

计划委员会:下设建筑工程队。

科学技术委员会

体育运动委员会

工交局:下设印刷厂、地毯厂、造纸厂、砖瓦厂、运输队、汽车修理保养厂。

物资局:下设悦乐、山庄物资站。

邮电局;下设悦乐支局、公社邮电所。

手工业联社:下设被服广、化工厂、综合厂。

农林办公室

农业局:下设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公司、良种场、经营管理站。

林业局:下设柔远、悦乐、元城苗圃、柔远林业站。

水电局:下设电管所。

畜牧局:下设畜牧普医工作站、草原工作站、山庄良种猪场。

农机局:下设农机公司、农机厂、农机学校、农机管理站。

气象局:下设气象站。

社队企业管理局

财政局

税务局:下设十四个税务所。

商业局:下设百货公司、糖业烟酒公司、饮食服务公司、食品公司、燃料公司、五金公司、医药公司。

粮食局:下设油脂公司、粮油加工厂、十个粮管所。

工商行政管理局:下设柔远、悦乐工商所。

供销社:下设农副公司、悦乐农副站、十四个基层供销社。

人民银行

农业银行:下设十四个公社营业所。

建设银行

文教局:下设教研室、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文化馆、剧团。

卫生局:下设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县一、二医院。

广播局:下设广播站及公社放大站。

计划生育办公室

一九七九年十月底,全县共有脱产干部一千五百四十五人。其中县级行政机关二百三十二人,县级企事业单位三百六十三人,公社行政机关二百二十九人,公社企事业单位二百八十九人,中、小学教员四百三十二人。按系统分布如下表:

 

 

 

 

 

 

 

 

 

 

 

 

项    目

干部总数

县(市)

项目

干部总数

县(市)

总计

1545

1545

政法系统

人民检察院

7

7

党委系统

小计

113

113

人民法院

12

12

办公室

14

14

公安部门

30

30

组织部门

7

7

民政部门

7

7

宣传部门

7

7

其他部门

37

37

纪律检查委员会

6

6

工业系统

小计

52

52

党校

8

8

计划委员会

5

5

机关党委

3

3

经济委员会

 

 

其他部门

68

68

科学技术委员会

5

5

政权机关主要负责人及办公室

68

68

劳动部门

5

5

小计

93

93

物资管理部门

9

9

工业部门

28

28

 

项    目

干部总数

县(市)

项目

干部总数

县(市)

交通运输系统

小计

4

4

财贸系统

供销联社

84

84

邮电部门

4

4

粮食部门

56

56

小计

180

180

工商行政部门

12

12

农业办公室

4

4

小计

246

246

农业(畜牧)部门

66

66

文教部门

7

7

林业部门

17

17

文化部门

33

33

水利部门

28

28

卫生部门

196

196

社队企业部门

4

4

体育运动委员会

3

3

农机部门

24

24

广播事业部门

7

7

知青办

2

2

小计

48

48

其他部门

35

35

工会

2

2

小计

309

309

贫协

12

12

财政部门

39

39

共青团

18

18

人民银行

50

50

妇联

16

16

商业部门

68

68

中、小学教职员

432

432

设在华池的庆阳地区直属单位有:华池林业总场、华池公路段、华池汽车管理站、华池汽车站,其实编情况如下表:

 

林  业  总  场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场长

副场长

办公室

政工科

生产科

财务科

林场

个数

干部

生产队员

人数

1

1

 

1

 

9

6

13

6

32

66

 

单位

公  路  段

管 理 站

汽 车 站

指导员

段长

副段长

工作人员

道  班

站长

工作人员

站长

工作人员

个数

生产队员

人数

1

1

 

11

4

40

1

2

1

3

    一九三四年以来,历任县委书记名单如下:

崔凤鸣  本县南梁公社人  1935年11月任职

张建业  陕西延川县人    1935年12月至36年2月任职

马仰西  陕西绥德县人    1936年2月至36年7月任职

张建业  陕西延川县人    1936年7月至36年9月任职

罗忠信  陕西延川县人    1936年9月至37年1月任职

李光英  陕西清涧县人    1937年2月至37年4月任职

徐锡麟  陕西子长县人    1937年5月至38年4月任职

高伯祥  陕西延川县人    1938年5月至39年6月任职

王德明  陕西延川县人    1939年6月至40年12月任职

高伯样  陕西延川县人    1941年1月至43年2月任职

白向银  陕西清涧县人    1943年2月至45年4月任职

贺建山  陕西绥德县人    1945年4月至47年8月任职

扈宪章  本县五蛟人      1947年9月至49年7月任职

王生第  甘肃环县人      1949年7月至50年2月任职

王  统  甘肃环县人      1950年3月至51年4月任职

李培贤  本县悦乐人      1951年5月至57年1月任职

马  斌  安徽人          1957年2月至57年12月任职 

李培贤  本县悦乐人      1958年1月至58年4月任职

陶义庭  甘肃环县人      1962年1月至63年4月任职

王怀璋  陕西志丹县人    1963年5月至64年4月任职  

张诚志  甘肃环县人      1964年5月至68年4月任职

杨风翰  山东黄县人      1970年12月至73年10月任职

王  宽  甘肃庆阳县人    1973年10月至78年12月任职

王生金  本县王嘴子人    1979年1月至80年10月任职 

金学斌  陕西西安市人    1980年10月 

县长名单如下:

贾生秀    陕西横山县人    1934年9月至35年3月任职

高生荣    本县南梁人      1935年9月至36年2月任职

李兴高    本县南梁人      1936年2月至37年10月任职

李培福    本县悦乐人      1937年10月至42年春任职

第五汉杰  陕西旬邑人      1942年春至43年秋任职

白国明    陕西吴旗县人    1943年9月至46年元月任职

李生华    本县柔远人      1946年元月至47年12月任职

张建堂    本县南梁人      1948年初至49年10月任职

袁凯成    本县紫坊畔人    1949年秋至51年任职

张积录    本县柔远人      1951年至58年4月任职

张诚志    环县毛井人      1963年4月至64年4月任职

胡振祥    宁县盘克人      1964年4月至68年4月任职

金海潮    镇原县太平人    1968年4月至70年12月任职  

杨凤翰    山东黄县人      1970年12月至73年10月任职

王  宽    庆阳县赤城人    1973年10月至78年12月任职

金学斌    陕西西安市人    1978年12月至80年10月任职

孙建邦    陕西蒲城县人    1980年10月

第二节  户 口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灾害、瘟疫和战争的影响,本地居民时有徙变,其情况是:

一、迁移:

古代,华池地处边陲,且以牧为主,各民族之间的争夺战争频繁,人口迁移流动较大。据史书记载,汉、隋、宋、明、清各代,都曾经从外省大量迁入移民,也有少数民族留居的。

清同治以后,原本地居民十不存一,人口多由秦、晋、蜀等省迁入。光绪十一年,安化知县陈昌(四川铜梁人)从四川大量招来居民,安置在今华池县柳树河、艾其塬、马河、杨寺岔等地。经近百年繁衍,人口上升。如柳树河当时移来四川居民七户,四十四口,今发展为五十一户,三百零五口。

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大旱后,陕北、渭北有不少饥民移居华池。

一九四三年,在小凤川一带安置河南省灾民十六户,八十人。

一九四四年秋,安置陕北移民三十四户,八十二人。

一九四八年,安置陕北灾民一千零一十四户,三千七百四十五人,占当时本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强。

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三年,南梁一带克山病流行,有两千余陕北群众迁回原籍。

二、户口

隋大业时,弘化郡五万二千四百七十三户。

唐开元时,安化郡二万四千三百九十户,一十七万七千四百六十人。天宝元年,庆州顺化郡二万三千九百四十九户,一十二万四千二百三十六人。

宋崇宁吋,庆州二万七千八百五十三户,九万六千四百三十三人。

金,庆阳府四万六千一百七十一户,第二将营、白豹城三千七百一十六户。

明嘉靖时,安化县三千七百零七户,五万三千九百四十一人。

清嘉庆时,庆阳府一十三万二千二百三十六户,九十八万六千零三十三人,男女屯丁二十八万六千七百九十人(见《甘肃民 族志》二)。同治年间后,人口锐减,光绪三十四年,庆阳府共计三万一千九百七十三户,一十六万七千四百五十二人。其中安化县六千八百零五户,三万七千四百七十七人。宣统元年,安化县五千九百二十三户,三万六千七百九十五人。

一九二九年庆阳县一万三千八百一十八户,八万八千八百十一人。其中第四区(包括今华池县及陕西吴旗县的白豹、庙沟公社)二千五百九十五户,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人。

—九四二年,华池县四千一百三十一户,二万五千七百九十六人。其中:男一万三千三百八十四,女一万二千四百一十二。

一九四五年,华池县四千五百零四户,三万四百八十一人。其中:男一万五千五百一十四,女一万四千九百六十七。

一九四九年以来,历年人口如下表:

年度

公社(个)

大队(个)

生产队

户数

人口

农业劳动  力

合计

其中:农业户

合计

其中:农业人口

1949年

 

 

 

8700

8600

40200

39400

17300

1950年

 

 

 

8800

8615

40200

40000

17500

1951年

 

 

 

8800

8641

41400

40500

17800

1952年

 

 

 

8300

8078

42000

41000

18100

1953年

 

 

 

8400

8097

42600

41900

18300

1954年

 

 

 

8400

7985

44000

41200

19200

1955年

 

 

 

8100

7893

46000

43000

19800

1956年

 

 

 

8300

7726

46000

43500

20000

1957年

 

 

 

8600

7950

47900

45100

18600

1958年

4

33

109

8400

8400

48000

46200

19000

1959年

4

24

109

8300

8300

49400

47500

16400

1960年

4

25

98

8200

8200

50900

49100

17900

                     

续表

年度

公社(个)

大队(个)

生产队

户数

人口

农业劳动  力

合计

其中:农业户

合计

其中:农业人口

1961年

14

159

473

9400

9400

52100

50500

19900

1962年

19

144

698

10100

10000

58000

55500

19600

1963年

19

135

696

10100

10100

54700

52000

19700

1964年

19

121

696

11500

11500

57900

55500

19600

1965年

14

127

685

11500

11500

59900

56500

19700

1966年

14

117

599

12000

11070

61500

59100

19600

1967年

14

117

598

12300

11775

61600

85200

19800

1968年

14

117

598

12500

12130

71100

67700

20000

1969年

14

97

573

13000

12142

71500

67500

19300

1970年

14

97

573

13400

12591

75300

71900

20000

1971年

14

97

573

13688

12731

79371

71412

20013

1972年

14

97

582

14496

13146

85596

73466

19802

                     

续表

年度

公社(个)

大队(个)

生产队

户数

人口

农业劳动  力

合计

其中:农业户

合计

其中:农业人口

1973年

14

97

586

15351

13716

85699

75108

19855

1974年

14

97

587

15482

13989

86572

76079

19640

1975年

14

97

587

15329

14056

87125

76888

19636

1976年

14

97

587

15161

14175

85724

77082

19649

1977年

14

97

587

15515

14380

86980

77889

19661

1978年

14

97

587

15806

14635

88748

79111

19685

1979年

19

124

1043

17019

15027

90414

79542

19764

 

 

 

 

 

 

 

 

 

 

 

 

 

 

 

 

 

 

 

 

 

 

 

 

 

 

 

 

 

 

 

 

 

 

 

 

 

 

 

 

 

 

 

 

 

                     

 

 

第三节  优 抚

战争年代,华池人民在大力支前的同时,积极开展优抚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逢年过节,群众自动带着礼品,慰问军、工、烈属、退伍军人,请他们吃饭;向立功战士家属贺喜,动员他们向部队亲人写信,鼓励指战员杀敌立功,保卫边区。建国以后,根据“中央优抚条例”,又作了大量工作。对加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巩固国防,夺取革命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一、优抚对象(系指烈、军、工属、残废、复退军人等):

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五年本县优抚对象如下:

 

类别

年度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抗属

入伍军人

我军

293

293

325

530

友军

21

21

16

16

共计

314

314

341

545

抗属

户数

292

291

328

536

人口

2695

2792

3102

 

工属

工作人员

234

224

293

332

户籍

234

228

289

332

人口

2492

2606

3009

3354

退伍残废军人

30

30

76

106

备注

抗日战争期间,只要是枪口对外,一致抗日

   的都叫抗属,均予照顾

 

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日战争结束,凡在蒋管区的军政人员的亲属一律停止照顾。

—九五五年冬季,全县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在农村,除了对生活上有困难的烈、军属、残、退军人给以必要的优抚照顾外,一般工人、干部家属的优待工作,随着本人普遍享有工资待遇而 较前减少。

一九五六年,全县共有烈属一百四十户,九百四十七人,军属二百四十二户,一千九百五十八人;复员军人三百四十八人;一、二等残废军人五十七人。

一九六五年优抚烈、军属一百一十八户,七百一十二人;残、 退军人、老红军等七十六户,四百三十四人。

一九七九年,实行定期定量补助的共计二百六十二户,其中复员、退伍军人一百八十三户,烈属三十八户,军属三十六户, 病故军属五户,老红军七十六人。

二、优抚办法:

民主革命时期,优抚分别采取包耕、代耕和帮工的办法。抚恤费由政府发给,均以粮食折合计算。建国后,政府除每年发放优抚款及抚恤费外,对一部分老干部、老红军及烈军属和残废军人,分别给予定期定量补助。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抚恤情况如下:

一九四六年,全县共给优抚对象三百一十三户包粮七百六十七石,包柴五万五千一百斤,帮人工四十九,牛工四十二。当年安置复员军人一百四十一名。其中本县籍六十二名,外籍七十九名。政府支援解决住室五十二处,土地三百八十六亩,锅三十六口,粮三石八斗二升,籽种二石六斗二升,布二丈,毡八条。

一九五六年发给一百零八户、六百六十四人优抚款四万五千四百

一十元。其中革命烈士家属补助抚恤费二万二千八百三十元。

一九六四年优抚费开支八万五千元。

 

分类

年代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8

粮(石)

 

 

 

67.5

柴(斤)

 

 

 

74600

29

29

23

4

 

88

78

 

地(亩)

1152

780

715

128

 

 

14

55

人口

 

 

 

765

牛驴

 

 

 

102

退伍残废

人数

 

 

 

23

粮数(石)

 

 

 

13.8

人数

15

56

46

53

亩数

93

563

498

675

群众

粮食(石)

 

7.3

2

 

籽种(石)

 

0.82

0.72

 

布匹(丈)

 

15.2

6.4

 

军人

救济

柴(斤)

 

4400

1500

 

油(斤)

 

18.5

7.5

 

盐(斤)

 

33

9.5

 

钱(斤)

 

 

22750

 

    续表

 

 

分  类

年  代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23

粮(石)

 

 

 

81.45

柴(斤)

 

 

 

31900

181

19

23

4

地(亩)

696

219

976

280

柴(斤)

 

 

 

43000

 

 

11

44

人工

 

 

 

680

蓄力

 

 

 

88

 

—九七四年优抚费开支七万八千元。

    一九七六年优抚费开支八万元。

一九七七年优抚费开支八万八千元。

一九七八年优抚费开支九万元。当年新建红军敬老院开支十八万元。

    —九七九年优抚费开支一十八万八千元。

三、拥军工作:

—九四三年春节前,华池县群众冒雪前往大凤川慰问驻军。慰劳品有羊五十五只,猪肉四百零一斤,鸡十二只,现金三十万元(边币)。

—九四四年华池县慰劳军队的礼品有:猪肉四百七十斤,活羊六十一只,硬柴十万斤。

一九四五年本县劳军猪肉六百八十八斤,活羊六十只,蔬菜三百六十五斤,木炭二万斤,硬柴二十八万斤,鞋一千三百双。同年扩兵时,群众欢送新兵的礼品有:边币三百万元,羊二十三只,鸡二百五十四只,布三十丈九尺,鞋二十六双,皮衣三件,猪肉二十五斤。

一九四六年上半年慰劳军队猪肉四百七十七斤,蔬菜一千三百三十九斤,硬柴二十四万斤,鞋一千四百二十双,袜子五百一十九双,鸡十八只,鸡蛋二百五十二个,边币二百万元。同年冬,王震率三五九旅自中原突围抵陇东,本县群众送去的慰问品 有:活羊一百二十九只,鸡十六只,西瓜七十二斤,鞋五百双,硬柴二十六万斤。

建国后,拥军主要对象为当地驻军,逢年过节由县委、县政府及武装部领导赴营地慰问、致贺信,并举行文艺晚会,军民联欢。驻军亦同时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第四节  救 济

宋真宗咸平六年八月,诏环庆路秋田践伤者,赐粟十五斛,民被掠者赐米一斛(见《宋史》)。

神宗熙宁七年八月,赐环庆安抚使度僧牒,以募粟赈汉番饥。熙宁八年遣使赈环庆饥(同上)》

徽宗宣和六年十二月,环庆、邠宁、泾原流徙,令所在赈恤 (同上)。

明太祖洪武八年七月,赈平、庆、临、巩路饥(见《明史》)。

英宗正统九年七月赈平、庆、临、巩路饥(同上)。

神宗万历十一年二月,赈临、巩、平、庆等府旱灾免田租(同

上)。

思宗崇祯六年五月,诏免庆阳田租(同上)。

清世祖顺治四年平凉、临巩、庆阳雹,免当年田租(见《清通考》)。

顺治十二年平凉、庆阳、巩昌地震,凡被灾之兵丁田賦悉予放除(见《清通考》)。

圣祖康熙七年二月赈庆阳等四府饥;三月以宁州、安化等五州县民疾病免其丁银(见《东华录》)。

康熙二十二年庆阳卫安化县旱,均免赋十之三,八月免庆阳卫安化县旱灾额赋十之三(同上)。

康熙三十六年免甘肃明年田租(见《清通考》)。

康熙三十八年免甘肃四十一年田租(同上)。

康熙四十年冬以甘肃切近边陲,土田瘠薄,雨泽愆期,将四十一年丁粮蠲免(见《东华录》)。

康熙四十五年免甘肃四十三年以前银粮悉予放除,其已入者作本年正赋(冋上)。

康熙五十年以国庆绵长普免天下地丁钱粮三年一周(见《清通考》)。

康熙五十一年甘肃等省五十年、五十一年地丁钱粮,累年旧欠并免征(同上)。

康熙五十二年庆阳卫等州县所岁不登,其明年各额赋银米及薪刍悉除之(同上)》

康熙五十三年以甘肃去岁薄收,民难食,命大臣一人巡察兼行赈济,自二月至六月,每大口日给米三合,小口二合(同上)。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将庆阳州等州县五十六年额征银粮草束等通行蠲免,积年通欠亦兴蠲除(见《东华录》)。

康熙五十六年免甘肃等八省带征屯卫银二百三十九万八千三百八十两(见《清通考》)。

康熙五十七年以军兴,免陕西甘肃两省逋赋及明年田租,其甘肃康熙五十三、四、五、六年未入之银米草豆悉予放除(同上)。

康熙五十八年夏四月免甘肃所属历年逋赋,九月免甘肃地丁税粮(同上)。

康熙五十九年免六十年甘肃应征地丁银(同上)。

康熙六十年以甘肃去年灾拨解户部库银二十万两,贷给籽种以济春耕(同上)。

世宗雍正八年以大军经过,全免甘肃地丁,并加免陕、甘两省银四十万两(同上)。

雍正九年将甘肃所属额征地丁银全行蠲免(见《东华录》)。

雍正十一年五月免甘肃所属本年应征额赋二十七万余两(见 《东华录》)。

雍正十三年甘肃省入夏以来雨泽愆期,将雍正十三年应征地丁钱粮全行蠲免(见《清通考》)。

高宗乾隆二年以西陲用兵,甘肃钱粮全行蠲免(《东华录》)。

乾隆十六年除甘肃元年至十年各逋赋(同上)。

乾隆二十三年五月免甘肃通省二十五年额赋(见《东华录》)。

乾隆二十六年征西大兵凯旋,免甘肃明年田租(见《清通考》)。

三十四年甘肃偏灾赈如例(同上)。

乾隆三十六年甘肃各属灾,均予正赈加赈拨陕甘藩库银二百万两赴甘,其经运米粮三十万石,尚恐不敷赈粜,饬地方大吏就近续拨(同上)。

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命甘肃应征各属番粮草束随戊戍年地丁钱粮一体蠲免(见《东华录》)。

乾隆四十四年以甘肃动乱挽运粮草有需民力除今年田租(见《清通考》)。

乾隆五十四年免甘肃通省逋赋(同上)。

仁宗嘉庆十六年免甘肃各属自元年至十五年逋赋(同上)。

民国十三年全省春夏亢旱,立秋后西路各县迭降水灾。正宁、 合水、环县等均受灾。省设筹赈处募款赈济,并与征收烟酒各局 附加一成赈损。省垣办理粥厂各县分拨急赈(见《甘肃通志》)。

十七年(1928年)春夏亢旱,自陇东南迄于河西被灾五十余县,又值河狄战乱,粮价奇昂,饥民载道。省垣士绅倡立筹赈会,政府拨款及募捐洋共得二十一万六千余元发各县急赈。镇原、庆阳、宁县、合水、正宁、环县等均属受灾急赈县(同上)。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游击队常将打土豪获得的耕畜、粮食、衣物发给贫苦农民。

一九三八年、一九三九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曾向贫苦农民发放耕牛、种籽、口粮款,扶助发展生产。

一九四一年,华池县遭雹、风灾,边区政府拨给粮款,赈济灾民。新堡区二乡参议会全体议员主动捐款二十余元救济灾民。

一九四二年边区政府拨给华池粮二十二石,款一千五百元,救济荣誉残废军人及贫苦抗日军人家属、鳏寡孤独、老弱残废。同年,开办义仓,以行政村搞集体开荒耕种、收储,专做救济支出。

—九四三年,华池遭受晚霜及雹灾,受灾严重,政府拨救济粮九十四石,借公粮一百七十余石,解决群众困难。并发动群众贫富互相调剂粮一百七十五石五斗三升,籽种三十三石。

一九四六年元月,因上年遭受霜冻、旱、雹、水等自然灾害,粮食减产过半,陇东专署拨给华池县救济粮一百五十石,借公粮六百石,发动群众互相调剂粮二百三十六石,籽种七十一石六斗,解决了群众生活困难。同年给烈、军属、残废军人及无依无靠的生活困难者救济粮四十一石二斗。

一九四八年,因国民党军队进犯华池,使一千三百七十四户、 四千三百三十八人的生活困难,政府拨给救济粮六十一石一斗,并发动群众调剂粮三百二十四石。全县给移民调剂土地三万五千八百九十四亩,拨救济粮三百一十一石。发动群众调剂粮一百四十二石,籽种二十七石,农具、灶具二百八十二件。

建国后,全县较大规模的救济有两次。一次是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发放救济款十三万四千元(人民币),粮一百九十八万斤,给四千二百一十五户救济棉布一万五千一百八十二尺,棉衣五百四十二件、铁锅五十八口。另一次是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四年,发放救济款七十五万五千元,粮一千一百九十八万斤,给七千八百四十户,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九人救济棉衣八千八百九十九套、单衣八千九百九十六套、被子五千九百九十八条、棉布三十三万市尺、棉花一万九千六百九十九斤、芦席五千零八十页。

第二章  民  俗

第一节  民 族

    华池古为戎狄之地。数千年来,这里先后居住过犬戎、羌胡、鲜卑、突厥、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他们在和汉民族长期的共同劳动中,逐步接受了汉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到了明代,各民族已融化为单一的汉民族。据《二十四史》、《庆阳县志》有关资料记载:

    夏太后政衰,周祖不窋率部徙居戎狄之间(今陇东一带)。不窋孙公刘迁居豳地后,本县为严允所居,属犬戎族系。

    周贞定八年(公元前四六一年),秦与韩、魏剪灭诸戎后,华池属义渠戎国。惠公五年,秦北伐义渠取郁郅等二十五城。周赧王四十三年(公元前二七二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宮,并起兵灭义渠戎国,置北地郡。

    秦末汉初,匈奴常侵犯北地诸郡县,掠夺人口,抢劫财物。公元前一三三年,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讨伐战争。为加强北部防务,采取了大量移民的措施。公元前一一九年曾一次从潼关以东移民七十多万到北地等郡设立官田,戎卒屯田。近年来在温台、五蛟等地陆续出土的汉代铁锄、铧、铲,以及汉墓、陶仓、汉币等,证明在汉代华池已居住着汉民族。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北地郡陷于羌胡,原迁居这里的汉民族大量流离失所。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七二八年)将党项部落及逃离户安置于怀安,并置怀安县(今怀安公社所在地)。另据《旧唐书》记载:唐有芳池州都督府,寄在庆州怀安县界,管党项、野利氏部落。

    庆州有破丑氏族三、野利氏族五、把利氏族一与土蕃姻,援赞普悉王骚扰边境十多年。郭子仪言党项阴结土蕃为变,可遣使者招慰,因令将作少监梁进,用为庆州刺史。

    后周广顺三年,杀牛族、野鸡族(系党项族居庆州北)。讨平,以郭彦昭为剌史,安抚之。

    宋治平年间,知州蔡挺筑荔原(园)堡,分熟羌三千人守之。

    明、清以来华池基本为汉族。清同治后,有少数回民留居此地。清末民初,另有一些宁夏冋民先后迁居于本县境内。解放后,陆续迁回原籍。目前,本县仅有一户回民,其余均为汉族。

第二节  宗 教

    一、佛教和道教

    佛教与道教、儒学是中同封建社会的三大精神支柱;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以至人们的习俗都有很大影响。在华池民间,基本情况是佛道不分,信神的居多,崇教的很少。

    佛教在本县的传播可上溯至南北朝,至唐、宋渐盛,元、明、清时又有发展,清末渐衰。

    道教在本县的规模虽不及佛教,但在清代也曾兴盛一时,而从民国以来渐衰。

    佛教、道教徒均曾在本县广建庙宇,遍及城乡。历代兴建的大小寺观共约一百余处,遍布全县各地。其中著名的有:双塔寺、定汉寺、彭家寺、新堡天德观、城壕娘娘庙、白马庙、菩萨山庙、柔远山庙、荔园堡庙、元城关帝庙、王嘴子道德观等。历代在华池建筑的佛塔有东华池砖塔、豹子川双石佛塔、白马庙砖塔、脚扎川万佛塔、白马石佛塔、蟠龙寺石佛塔、彭家寺砖塔等。

    佛教、道教在本县传播发展中,将民间关于神仙的传说,对各族祖先和对历史上忠孝义烈之士的奉祀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夺尸还魂”、“斩妖除鬼”等迷信观念杂揉了起来。真正崇教的人数很少,多是一般的信神信鬼。民间信奉的神,以道教的玉皇、关帝、土地、山神、财神、灶君、门神等为多,逢年过节烧香敬神,定期举行庙会。

    解放后,经过宣传教育,迷信活动大为减少,但仍有活动,不过由明转暗,时伏时起,一些老年人仍迷信神鬼。

    二、天主教

    一九二七年,比利时传教士在华池县上里塬柳树河设天主教分教堂(一九六二年毁),吸收当地四川籍移民入教。解放后,教徒仍不时去庆阳三十里铺教堂作弥撒。一九六四年,有教徒四百余人。

    三、基督教

    一九三六年,一位西班牙基督教传教士在华池南梁的高台,以六百八十元购置土地一百余亩,修小窑洞二十余孔,吸收教徒七户,三十余人(均为陕北逃荒移民)。一九三八年解散。

第三节  习 俗

华池在古代地处华夏边陲,在群众中保存着许多古朴的风俗习惯,是研究人文、民族学的宝贵材料。   

一、民情:

    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汉书•地理志》)。

    安定、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性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无复寇盗矣。雕阴、延安、弘化,连接山胡,性多木强(《隋书•地理志》)。

    陶复陶穴(窑洞)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婚丧仿古礼,不惑于释道异教(见《庆阳府志》)。

    本邑人民重农轻商,工艺各种科目多未研究。赋性勤俭朴诚,惟泥古太深,实为进化之一大障碍。民性直率,不喜浮伪,尚勤俭,勤稼穑,富不辍耕,虽缙绅之妇女躬作陇亩,不与寒微有异(见《庆阳县志》)。

    今华池群众憨厚老实,勤苦朴素,喜客好酒,开朗爽直,勤于农牧,不善工商,泥于古人,思想守旧。

    二、节日:

    古正月初一为春节。人们天不明起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称作接神。又在祖宗神牌前供设献饭,子孙跪拜;此后长者坐于堂上,子孙依次叩拜,叫拜年;拜毕,全家饮酒吃饺子。饭后,约日出时刻,按喜神方位,閤家人赶着牲畜,在大路焚香、烧表,敬祀喜神、财神,鸣放鞭炮,名曰出行。

    正月初三日,收去院子、门、灶等旁钱马纸表焚烧,鸣炮,名曰送神。

    在此数日内出门或邀集亲友,互设酒席庆贺新春。

    正月初五日,俗名“五穷”,清晨大扫除,倒垃圾,吃养面搅团或黑面馍,名曰:“填穷坑”。

    正月初七日,又叫“人七”,夜间向灶神烧香表并在门前放火,各屋灯火通明,亲人为全家人叫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街市遍张灯火,放火炮,农家在灶前摆设十二盏荞面菜油灯,设酒宴欢渡佳节。城乡耍社火。

    正月二十日烙煎饼,名曰补天补地。

    二月初二日,以桃枝置门上,小孩佩带以桃枝削成的小棒锤,意为避邪,吃油汤搅团。搬南墙上黄土,在床壁上画连环,曰圈臭虫。

    三月初三日,城乡遍吃细长面。

    清明节,城乡居民大都于节前逢单日祭祀坟墓,有坟塚塌陷或被水冲者,于清明日取百步外土填补,叫堰坟。今在节日这天,城镇机关、团体、群众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

    五月初五日,端阳节。饮雄黄酒,吃闷饭(糯米或粘米)粽子,门插艾叶、柳条,小孩胸带荷包,手、足腕系五色彩绳,耳鼻涂雄黄,以避毒虫。

    六月初六日,晒衣服,特别哂皮衣,意为防虫。

    七月十五日,荞麦生日。县北部农民这天到荞麦地头焚香、烧表,向五谷神祈求免虫害,获丰收。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家家户户备瓜果,做月饼相馈。晚间,将月饼、瓜果设于庭院桌上,切瓜如月形,以祀月。

    九月九日,重阳节,乡间炸吃油糕,登高望故乡。

    十月一日,剪纸作衣焚烧或散纸钱于山外,叫送寒衣。农家宰羊,祭祀圈神。

    腊月初八日,用多种面粉、米、豆做腊八粥,祭门神、树神等六神主,亲邻彼此相送。吃粥时间,以早为好。粥要多做,逐日添食,剩余越多越好,预示来年五谷丰收。也有煮粥汤沸时,舀出一碗,放于露天,第二天视粥汤结冰厚薄及冰纹方向,判断来年收成丰歉及其方位。

    腊月二十三,房舍大扫除,夜焚香表,送灶君上天。

    腊月三十日(小节二十九日),除夕。贴门神、春联,挂黄钱、纸马,摆设香烛、肴馔,鸣放鞭炮,祭祀祖先及诸神,还在十字路口烧亡魂纸。晚间拜尊长叫辞岁;长者给小者散压岁钱;煮猪蹄或猪头肉,全家聚吃叫咬鬼;通夜不眠叫坐夜。

    立春这天多嫁娶。交节时分若在深夜,就一直坐等。传说如睡倒压住了春头,当年便多瞌睡。

    民主革命以来,移风易俗。现在逢年过节,城乡除保留有传统的膳食与娱乐活动外,其所含迷信色彩,大都予以摒弃。近年农民所过的主要节日是春节、二月二、清明、端阳、中秋、腊八。

    三、婚姻:

    婚礼:订婚开始先由媒人往来说合,男女两家互相了解对方家庭经济状况及儿女品德、容貌。这一过程俗称看家。双方如无异议,则男方备制钱二百文,系着红头绳,与媒人一同到女方家,将钱串戴在女儿脖上,叫挂锁(即订婚或叫小八字)。订亲后,行纳彩礼。男家邀请女家亲友宴会(研商彩礼数),曰“吃小酒”,又称换盅(称大八字)。婚前半年,男家请媒人带一条中衣和脂粉等类,到女家商订结婚日期,俗称送头成;婚前两、三月时,男家又设宴邀两家亲友完礼;嫁娶一月前,男家送帖,商定婚期,结婚前的一切手续至此完成。结婚之日,男家备彩轿(或彩马),娶人的(男女各一)、吹鼓手、轿夫(或拉马儿童)五至七人前去女家迎亲。至女家,行下书礼,饭后,行请酒礼,向众人展示陪房(即女家陪送的衣、履、枕、衾等和亲友赠送的礼品),邀请女方亲友(大客)赴男家。新娘浓妆身着红衣,头顶红纱, 坐轿或骑牲口到男方家门时,鼓乐吹打,鞭炮齐鸣,在大门前设宴,举行迎门礼。新娘由胞兄、堂兄或姑表兄抱下马(轿),足踩拜毡,跪在庭院供桌前,同新郎共行三拜九叩头礼,叫拜天地。再由一长者用制钱、干草节、五谷杂粮、核桃、枣掺合,照洞房撒之,谓之撒帐。接着新夫妇入洞房、行合卺礼。然后设宴招待宾客。晚间“耍房”、“铺床”,并设晚宴款待来宾。次日晨,梳洗毕,新人拜灶、拜祖,遍认大小。午设盛宴待客,新人出房在席口拜谢(称转园),再展示嫁妆、陪房,宾客出席围观,由一客人致颂词。此后宾客辞归,新夫归回门,到此,婚礼方吿完成。

    站年汉:解放前,有些贫穷人家男子无力娶妻,就上女方门充站年汉,辛劳三、五年至七、八年,始得结婚。有改姓女方姓氏的,有不改姓而给妻家一子或一子开两门的和养老归宗等形式。

    童养媳:俗叫小引媳妇。解放前,小户苦寒之家,将女几从小许给人,并送过门,至婚龄结婚。有的童养媳到男家后,小小年纪,即开始繁重劳动,备受折磨,苦不堪言。解放后,这种婚姻形式已经废止。

    旧社会男女婚姻由双方父母包办,子女无权过问。一九三四年,华池县革命政权建立后,禁止包办买卖婚姻,提倡婚姻自主。陕甘宁边区政府一九三九年制定了边区婚姻条例;—九四二年又颁布了《修正陕甘宁边区婚姻暂行条例》。规定男女订婚,必须双方同意。结婚前,由男女双方到政府自愿登记,领取结婚证,禁止包办买卖。一九五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一九五三年在全国广泛宣传贯彻。在此后的十余年中,旧的婚姻制度得以制止,习俗得以改变。近年来,因教育不够,包办买卖婚姻又有抬头,索取钱财之风有增无已,有的彩礼高达数百元到千元,并大摆宴席,吃喝成风,这一恶习,亟待纠正。

    四、丧祭:

    基本沿袭明代丧礼制度。亡者着丧服,停放在铺有谷草的地上 (草枝数,同死者享年相称)。门外挂纸钱串,将死者被褥搭在院墙上,表示人已亡故。三天出讣告,出纸、开吊、入殓。孝子拄柳枝杖,杖缠白纸,名丧棒。子、女、媳、孙着孝服(拉孝),亲朋戴孝帽(由丧主家散给),祭奠(分家祭、客祭)并领羊问讯,后择日安葬。夏日不停丧,不择日子,三天出门安葬。亲友吊丧均负饼二十四枚或三十二枚,以及香烛、纸钱。埋葬后,事主设宴招待亲族、宾客。埋后第三日家人至戚到坟上“惓三”,烧化纸钱。亡后七天为一期,共七期,每期尽日设祭品,焚香烧纸送魂,至四十九日(尽期)又予以祭奠。亡后百天(即百日)亦设祭。亡后的一、二、三周年,分别致祭,惟三周年最为隆重。此后,每年于清明节、十月朔日、春节分别祭祀。近年来,丧事较前从简,也有送花圈、开追悼会的。

    五、特殊风俗:

    请“干大”:缺孩子的人,在孩子生下百日,请三姓或五姓、七姓人为“干大”。被请的人,须共同准备银锁或其它礼物相赠。及至孩子长大结婚时,又请干大们挂红、吃喜酒。有些小孩因患病,经巫神占卜应请干大者,由亲属抱孩子跪在大路上,遇见的第一个过客,即给孩子拜干大,名“撞干大”。这时被撞见的人,则用彩线拴钱或用裤带系在小孩脖颈上,表示已应承这门干亲。

    —子开几门:在华池,因婚姻、家庭继承等情,一子兼祧几户的 较多。这些人常以几姓的姓氏为名,有一名两姓甚或一名三姓的。

    六、宴会:

    本县人民淳厚好客,对登门走访的亲朋,倍加款待,对素不相识的过往行人,亦多留饭。每逢婚丧、寿筵则备有“十全席”、“十二楼”、“十三花”,个别还有“三角席”,近年又有“八挎五”、“十五观灯”等酒席(数字表示上莱多少,三角席表示每碟菜三样)。

    七、放足、剪辫子:

    放足:妇女缠足陋习相沿已久。土地革命后,边区政府大力提倡放足,并由青年、妇女、学生等群众组织下乡宣传、督促。一九四七年至四九年,结合农村土改、反封建斗争,又深入宣传教育,干部、党员家属带头,收效显著,至全国解放后,妇女缠足彻底根绝。

    剪辫子:清政府被推翻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华池仍有男子留发辫者。民国六、七年,国民政府提倡剪辫子,并一度派人下乡强行剪辫,但因华池地区偏僻,多数人仍留长辫,直到土地革命后,在边区政府宣传教育下,男人留长辫之习方止。

    八、禁烟、禁赌博:

    清道光年间,大烟流入本县,农户多有种植。吸食火烟之风遍及乡。国民党政府虽也曾命令禁烟,但收效甚微。直至土地革命时期,本县城乡吸食、贩卖、种植鸦片者仍很普遍。抗日战争后,人民政府一面大力宣传教育,一面颁布禁烟法令,至全国解放初,吸毒恶习已经杜绝。

    革命政权建立以来,政府坚决禁赌,对个别聚众招赌、破坏生产的赌头、赌棍予以法律制裁,至“文化革命”前,已基本无人玩赌。十年动乱,破坏了法制,赌风又起,待禁。

    九、衣食住行:

    衣:群众过去多以羊毛、羊皮、毛毡为料作衣被,有“穿衣靠皮子”的俗语。明代李梦阳曰:庆邑人民“衣裘毡,其地苦寒”。 全国解放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与外地交往增多,群众穿着开始改善。一九五一年有了全县第一家裁缝。今群众多穿棉布,着“涤卡”、“的确良”者亦渐増,式样渐新。

    食:群众喜食肉,多自养猪羊。春节前,户户宰猪,年节内常备有肉。下余的全部腌腊处理,常年食用。又喜饮酒,前些年以酒谷麦曲自酿之黄酒、稠酒为主。近年来白酒需求日增,仅乔河公社四千余人,年销量就近三万斤,人均七斤以上。

    住:农村群众多住土窑洞,房厦极少。虽不美观,但修建省工,冬暖夏凉,窑内砌土炕,能煨火取暖。诗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窑洞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

    行:华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过去,群众出门主要靠步行或骑牲口。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购买了自行车。远行一般均乘汽车。

第四节  方 言

    华池居民方言有三。县南多当地人,说庆阳话。县东北部多陕北移民,说陕北话。县西北部的元城、白马、乔川方言与环县东北部的方言基本一致。现列举如下:

    一、称呼:

    押辈子——对丈夫兄长的称谓。

    他妈妈——嫂子对弟媳的称呼。

    先后(xiān hòu) 即妯娌。

    相公——对丈夫之弟的称呼。

    姑娘——对丈夫之妹的称呼。

    干大——旧时称与父辈结拜人为干大,对给孩子挂锁的人亦称                   “干大”。

    室哥——对妻子之兄长的称谓。

    小舅子——对妻子之弟弟的称谓。

    小姨子——对妻子的妹妹的称谓。

    两挑担——即连襟。或称一担挑。

    姑舅大——对父亲外家的表兄、弟的称呼。

    表叔——对父母亲表兄弟的称呼,也有称岳父母为表叔、表叔妈的。

    娘娘(niàng niàng)对姑母的称呼,也有称姨母者。

    二、物名、地名

    帽盖子——儿童留的头发。

    羊刀饨——用羊血和荞面做成的面食。

    铺衬——指破旧小布片。

    夹夹——指没袖子的棉衣或夹衣,也称“挂挂”。

    兜兜——即裹肚。

    崖ái窑衩口——指上衣口袋。

    滚身——对襟棉袄,用皮做的叫皮滚身。

    后头hei tōu——指里头。

    垴畔——崖畔、山畔。

    生牛——指乳牛。

    三、 对人的褒、贬及其他方言:

    灰儿子、灰孙子——骂人语。

    儿人、可儿哩——指粗犷、莽撞的人。

    砍脑鬼——骂人语。即该死之意。

    齐整——形容家务收拾得有条不紊。或称颂男、女长得俊俏。

    俏巴——形容人灵巧。

    麻利——指办事利落。

    暮囊——指行动迟缓、拖拉。

    窝囊——指家务零乱,不卫生。

    歪的很——指厉害得很。

    强马十足——形容人霸道。

    黄胀了一形容恶性发作。

攒劲——指一个人有本领,办事干劲大,效率高。

冒失鬼——指做事不稳重,缺乏考虑。

    白日鬼——指说话、办事不可靠。

    五王八侯——横行霸道或无规矩、无礼貌之意。

    入流——形容女孩温柔。

    不当的——指人很可怜。

    尕渣子——骂孩子不学好。

窝里佬——指没出过门,没见过世面,做事不大胆,

燕麦衣子——比喻人轻浮不稳重。

    骚情——骂人轻薄,没事找事。

    寒碜——穷酸或不稀罕的意思。

    难活——身体很不舒服。

    闭口衙门——比喻矢口无对。

    哑谜消息——静静悄悄。

    薄格丹丹——形容人轻薄。

大佬佬——骂孩子长大不诚实。   

喜拉——待人热情。

    老辣——老练的意思。

    驴人——指道德败坏、不顾廉耻的人。

    丧门神——死皮赖脸,尽作坏事。

    讨吃货——不学好或不务正业。

    窄楞马爬——态度生硬,说话出口伤人的意思,

    窄楞子——不讲道理的人。

    搜搜鬼——吝啬、不大方。

    扯谟——聊天、交谈。

    足便——物件或钱财能随时拿出,使用便当。

    兮乎了——几乎死去或几乎把东西搞坏的意思。

    兀哒——那里的意思。

    品摸——揣测、估计。

    旦么——稍微、一会儿之意。

    而更——现在的意思。

    打徬徨——参于与己无关的事,游戏或打赌。

    没焦险——即无关紧要,没关系。

    耗减——损失。

    瞭不见——望不见。

    颇烦——中烦躁。

    吮的很——死缠硬磨、不顾廉耻。

    忌俗——忌讳。

    没撞响——问而不答应的意思。

    瓷眼窝——看人目不转睹或呆痴之意。

    少欠——形容老年人勤劳节俭。把老牲口好使役、繁殖力强亦叫少欠。

    些微——稍微。

    卖嘴——说大话、言不符实。

    牛吼天地——放声大哭。

    没良法——没有办法。

    谝子客——爱说空话的人。

    撇子客——专搞诈骗行为的人。

    刁儿匠——搞抢劫的人。

    生坯子——蛮横无理。

半山疯——说话、做事不看对象、条件,不讲究方式、方法。

活泛——待人和气,性情活泼。

    日能——自以为是,藐视他人。

    蒜皮——轻浮。

    青皮子——不忠诚的人。

    街流子——不务正业,游逛街头的人。

    惹眼黑——引人厌恶。

    不德行——不讲道德。

    欺捣人——即欺侮人,也称“抄折人”。

 

第三章  司  法

第一节  机构和编制

    唐时县设置司法、典狱各一员。

    宋、金、元县令掌管法制。

    明、清设巡检。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巡警局。

    民国三年改设警察所。十八年改为公安局,下设司法庭专理民亊。政府设军法承审员一名,办理刑事案件。

    —九三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公安、检察、法院机构及设置变化情况如下:

    公安:

    —九三四年县政府设保卫部(部长一人,干事四人),下编保卫队,队员五十余人。

    一九三七年冬,保卫部改为保安科,编十六人,保卫队改为警卫队。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改保安科为公安局,设秘书、侦察、治安、看守四股,编十三人,正副局长各一人。

—九五八年四月庆阳、华池合县,公安局合并于庆阳县。

 一九六二年元月庆华分县,重设华池县公安局,设秘书、政保、治安、预审四股,编十五人,正副局长各一人,股长四人。

—九六六年十一月建立林镇派出所,编七人,设政治指导员、所长各一人。

    一九六七年九月公安局被废,成立专政委员会。设秘书、预审、治安、政保、审判五组,一个纠察队。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政法机关实行军管。

    一九六八年四月专政委员会改为保卫组。九月保卫组改为保卫部,设秘书、政保、治安、预审四股,一个法庭,撤销了纠察队。

    —九七〇年八月一日建立山庄派出所,所长一人,政治指导员一人,共七人。

    一九七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成立城关派出所,所长一人,政治指导员一人,共七人。十月二十八日恢复县公安局,设秘书、政保、治安、预审四股,编正副局长三人,共二十人。

    —九七六年一月武装中队交公安局管理。

    到一九七九年底,县公安局实编四股、两个派出所、一个武装中队,共有干警五十六人。

    检察:

    一九五二年司法改革后,成立华池县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由公安局长兼任,设副检察长一人,检察员一人。

    —九五五年元月检察署改为人民检察院,编正副检察长、秘书、检察员、书记员、验产员共六人。

    一九六七年九月检察院被砸,人员集训后调离。

一九七九年七月重建人民检察院,设秘书、刑事、法纪、经济、监所五股,编二十二人。其中:正副检察长三人、检察员六人、法警二人、书记员六人、亊务员三人、助理检察员二人。

法院:

    一九三四年县政府设裁判处,处长由县苏维埃主席兼任,另编裁判员一人。

    一九三七年改裁判处为司法处。处长由县长兼任,另设审判员一人、秘书一人。

    —九四九年八月改司法处为人民法院,县长兼任院长,编审判员一人、书记员二人、法警二人。

    一九五八年庆华合县,法院并入庆阳县。柔远设人民法庭,编审判员、书记员各一人。

    一九六二年庆华分县,重设华池县人民法院,编正副院长、审判员、秘书、书记员、法警各一人,共七人。

    一九六五年后季成立悦乐人民法庭。

    一九六七年九月法院被废,人员集训后,多数调离。

    一九七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恢复华池县人民法院,设秘书室、刑事民事两个审判庭。编正副院长各一人、审判员二人、书记员二人、法警一人,共七人。

    一九七三年五月四日重设元城人民法庭,庭长、书记员各一人。

一九七四年三月重设悦乐人民法庭,庭长、书记员各一人。

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三日新建山庄人民法庭,庭长、书记员各一人。截止年底,法院共有干警十五人。其中正副院长各一人、审判员五人、书记员五人、法警二人、秘书一人。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公、检、法职权范围。

第二节  典型案例

马专员调解婚姻案

    温台区四乡封家塬封彦贵将女儿封芝琴(乳名捧儿),自幼许给张湾村张金才次子张伯儿为妻,尚未过门。封彦贵嫌张家贫穷,教唆捧儿与张家解除婚约,暗中以法币一千四百元、银元四十八个为彩礼,又将捧儿另许城壕南塬张宪炽之儿为妻。张金才得知告发,经县司法处判决将后次婚约撤销。一九四三年二月,捧儿到亲戚家吃喜酒,经人介绍与伯儿见面,表示同意和伯儿结婚。同年三月,封彦贵又将捧儿以法币八千元、哔叽四匹为彩礼,许给庆阳县新堡区朱寿昌为妻。捧儿因朱海昌年大腿拐,不愿。张金才得知后,伙同本户族多人,深夜闯入封家把捧儿抢回,给儿子完婚。第二天封彦贵到县司法处控告张家“抢劫民女”。司法处未作深入调查,即判决张金才徒刑六个月,并宣布捧儿和伯儿婚姻无效。对这一判决,捧儿、伯儿都不服,附近群众也强烈反对。捧儿坐在路边啼哭,适逢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路过,捧儿向马专员诉说了原委。马专员向区、乡干部和群众了解了情况,征求了意见,捧儿坚持要与伯儿结婚。马专员査清真相后,协同县政府召开群众大会,传来当事人,公开审判,审明了封彦贵贪财屡卖女儿、张姓纠众抢亲的事实,经征求捧儿、伯儿对婚姻的意见及在场群众对全案的处理意见后,宣判捧儿和伯儿的婚姻有效;张金才纠众黑夜抢亲,对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妨碍极大,科处劳役,封彦贵把女儿当货物几次出卖,科处苦役,以示惩戒。群众认为这一判决合情合理,称颂马青天为妇女争取婚姻自主,正确处理婚姻案件立了范例。

佛堂山无名尸首案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九日,柔远区三乡二村群众发现佛堂山荒坡有一具无名尸首。县保安科、司法处闻报,即派六人到现场勘查验尸,走访群众,经过六天细致的调查分析,査明了受害者,捕获了凶手。

    受害者刘富财,四十六岁,一九四二年从河南逃荒来庆阳,以卤鸡为生,人称“刘鸡客”。

    杀人凶手赵生桂,二十四岁;张振功,二十一岁,均系本县悦乐区人。赵、张两犯一九四六年前季曾三次密谋拦路抢劫,同年十一月二日在柔远三乡一群众家吃饭时,遇刘鸡客拉着一头驴,用毛巾等物换鸡。两犯见财起意,尾随刘鸡客,行止佛堂山。张振功趁刘鸡客不备,照刘的左耳处猛击一棒,将刘打下旮旯,又跳下,在刘的头部连击几棒,致脑浆流出。张、赵两犯又将刘抛至另一旮旯。因刘呻吟,赵又在刘头部击一棒。张用刀割断刘的气管、食道。抢走法币一万多元、驴一头、铜铃四十一个、鸡二十只,还有针、梳篦等物。十一月十六日、十九日分别被捕获归案。根据陕甘宁边区刑法三百三十二条第四款,判处图财杀人凶犯赵生桂、张振功死刑。一九四七年元月赵被执行死刑。张振功要求参军,杀敌立功,被批准入伍。

枪毙谭世麟

    谭世麟曾任国民党庆阳县警察局巡官、营长、清乡司令、民团军总司令等伪职,一贯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多次残杀我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烧毁房屋,破坏窑洞,抢劫财物,无所不为。一九三二年谭匪率部在悦乐堡子一次用铡刀铡死我无辜群众三十二人;一九三四年四月又在南梁用铡刀杀害我农联会主任白杨珍、土地委员会干部曹思忠等六人;在阎洼子等地活埋我游击队伤员、地方干部和群众四十二人,还到保安抄了刘志丹同志的家,翻了刘家的祖坟,杀害刘志丹亲属数人。一九四七年六月庆阳东北塬头上的敌岗楼着火,谭匪疯狂报复,将俘去的我游击队员陈斌等八同志残杀。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谭匪被捕获。一九五〇年四月四日在柔远城两千人公判大会上,对罪大恶极的刽子手谭世麟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群众闻讯莫不称快,纷纷夸赞人民司法机关给人民除了害,给死难者报了仇。

郭彦亭杀害雇工偿命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县人民法院在柔远城召开千人群众大会,公开审判了郭彦亭杀害雇工王世万的罪行。

    杀人犯郭彦亭,三十三岁,本县一区七乡人,曾在我县公安队当战士,一九四七年逃跑冋家后仍不好好劳动,到处游逛。一九五〇年一月十七日雇志丹县王世万为长工,工资糜子三石、粗布衣服两件、黑羊皮袄一件、布鞋两双,并协定上工时交一部分,中期交一部分,工满交齐。王世万一直做到五月份,郭犯未付分文工资。王世万不愿再做下去。经别人说合,郭答应给王増加棉、单裤各一件,并马上付一半工资。此后郭犯不但不付工资,反把王世万大骂一顿。至十月初,郭犯仍欠王世万糜子一石一斗六升、银元九元五角,遂生赖帐杀人之心。十月十三日,郭犯将王世万哄骗到山里放羊,天快黑时用斧头砍死,把尸体丢弃山沟。经检验头部砍伤七处,证据确凿。郭犯供认不讳。为保障人民生命权益,经呈请省高院批准,判处杀人犯郭彦亭死刑,执行枪决。

毛女吐真情淫妇奸夫落法网

    悦乐区一乡三村李秀儿作风败坏,一九四九年与王占福通奸,同谋杀害本夫赵彦才,将赵诳至三丈高的崖上推下,赵因蒿草茂盛,侥幸活命。同年后季,李秀儿和路九奎通奸,又同预谋药杀丈夫赵彦才未遂。一九五〇年十月,李秀儿与同村李殿明勾搭成奸,乡政府多次批评教育不思悔改。李秀儿三次向李殿明出谋杀害本夫,李殿明表示同意。二人商定一九五三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夜行事。为了掩人耳目,李殿明十九日先去悦乐,晚间潜回赵彦才家,手执李秀儿早已备好的铡背,趁赵彦才熟睡之机,用力击打赵之头部,致使赵头骨碎裂,当即毙命。二犯将尸体拉出,唯恐赵不死,李殿明又将赵睾丸揪出,在头部打了两铡背。为了掩盖罪行,二犯给死者穿好衣服,抬至河对岸的鱼儿背,从六丈多高的石崖上抛下,制造失足绊死假象。第二天,李秀儿以赵彦才失足落崖而死,办理丧事。赵有一十三岁女儿毛女,对二李罪行暗中目睹,向程村长诉说了真情,程即汇报上级,将二犯捕获归案。经审理事实确凿。一九五四年十月十八日在五蛟将二犯执 行枪决。

杀人犯张金被处决

    杀人犯张金,男,二十四岁,本县柔远公社张川大队新庄湾生产队人。

    被害者杨如芳,女,二十一岁,本县柔远公社人。一九六三年入团,一九六九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大队党支部委员。

    张犯私心严重,思想落后,一九六六年由父母包办,与杨如芳结婚后,对杨参加社会活动不满,经常寻衅闹事,一九六七年六月,一九六八年二月先后借推磨、吃饭等事,将杨打成重伤,数日不能劳动。一九六九年五月,在大队讨论杨如芳入党时,张犯当场反对阻拦。杨如芳入党后,张犯更为不满。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三日,杨去大队开支部会议,张犯怀恨在心,产生杀人歹意,当晚借故发生口角,即在杨左颧骨部位猛击数拳,又抓住杨的头发在坑沿上用力碰撞,致杨两耳、眼、鼻流血,当即死去。张犯杀人后,将杨尸吊在门上,伪造上吊自缢现场,企图逃避罪责。破案中据验尸结果,定张犯行凶杀人罪,张犯不服。为了进一步取得确凿证据,在死者埋葬九月后,又掘坟验尸,解剖取证。 —九七〇年九月二十五日宣判张犯死刑,立即执行。

投毒杀人犯高得江服法

    罪犯高得江,男,二十三岁,元城公社老庙咀大队李堡生产队人,任生产队保健员。高犯道德败坏,品质恶劣,一九六七年与死者高明岳之妻马福香长期通奸,多次挑唆马离婚,被马拒绝。一九七二年六月,高犯为达到与马结婚目的,产生杀人歹意,八月七日借去元城粮站晒粮之机,在元城商店买回灭鼠剂磷化锌三包十五克,八月九日早晨带磷化锌去高明岳家中。时马福香已于前两日去娘家,高明岳在院里喂猪。高犯趁高明岳圈猪之机,将毒药全部投入高炒面口袋之内。高明岳带上炒面口袋上山碾麦,途中吃了一些,上山后又去其母刘菊英家用饭汤拌吃了一碗。在拌吃第二碗时,其母将碗夺去,自己将剩余的炒面吃下。饭后二人分别上场碾麦,呕吐不止,经送公社医院抢救,刘菊英脱险,高明岳于次日死亡。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县城召开三千五百多人的群众公判大会,判处因奸杀人犯高得江死刑,立即执行。

第三节  法制教育

    一九三四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政法机关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向群众进行“保卫边区政权,保卫根据地”的教育。一九四四年元月十七日,陕甘宁边区公布了《人民防奸公约》,要求:

     男女老少  人人防奸   肃清特务   汉奸敌探

     消灭土匪   侦破点线   严密户口   加强哨站

     发现嫌疑   查究根源   经常报告   保卫机关

     保护好人  防止诬陷   被敌欺骗   争取向善

     顽固不化  依法严办   保护生产   巩固政权

    当时各村普遍建立了三至五人的治安小组,户户订了防奸反特公约。每逢集日年节,政府还组织儿童团和学生扭秧歌,上街宣传法制,动员群众保卫政权,防奸反特。由于重视宣传教育,广泛动员群众,形成了对敌斗争的天罗地网,暗藏敌人难以藏身。特务杨哲卿受西安中统特务机关派遣,混入革命队伍,先在五蛟等小学任教,后混入县司法处。他多次挑拨干群关系,策动教员和警卫队战士叛逃,组织特务组织,多次向敌特机关传递情报。—九四三年整风运动中杨的罪行被群众揭发,一九四七年被镇压。西峰特务组织“党务通讯处”情报员张发被派遣到庆阳、华池等地,先后六次将陇东分区重要情报报告敌特机关,筹划暗杀暴动,一九四六年九月破获后被处决。特务黄宗轼混入华池县委任管理员,经常偷窃县委机密,向国民党特务机关传送,并图谋暗杀县委主要负责人未遂,后被群众揭发处决。自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九年,由于群众积极配合政府,先后摧毁民团、土匪四十二股,镇压地主、恶霸、特务、汉奸、土匪等二百六十五人。

    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向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一九五〇年新婚姻法公布后,各级党政机关组织职工、师生利用板报、墙报、各种文艺形式向群众宜传,收效显著。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改造陈规陋习,政府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在农村制止了迷信、赌博活动,打击了刑事犯罪分子,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期间社会风气良好。

    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到破坏,法制教育处于停顿状态。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逐步健全法制,县上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积极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中错订的成份。全县共平反冤假错案四百八十五件,改正错订成份四百六十九户,摘掉四类分子帽子一百八十五人,恢复了公审制度,组织群众参加公审、公判会,广泛宣传法制,整顿社会秩序,认真处理违法乱纪事件,社会治安开始好转。

 

第四章 人   物

第一节 历史人物

本节所记历史人物业绩,仅限于在华池政、战诸方面的活动,均不立其全传。

范 仲 淹

范仲淹,字希文,宋代苏州吴县人。以苦读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曾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在任数年间,勤于职守,广修边寨。华池境内之柔远、二将、大顺、上寨、老寨、怀安和东谷寨(小城子)、西谷寨(元城)、骆驼城等城堡,均由其修筑或军修。对巩固边防起了很大作用。据《宋史》三百一十四卷记载:“庆之西北马铺寨,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祐与番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

孟 显

孟显,字坦之,宋安化华池人,善画佛像人物,自成一家(《中国人名大辞典》556页)。

任 福

任福,宇祐之,宋代开封人。咸平中,补卫士,后知庆州,兼环庆路副总管。时“夏人寇保安、镇戌军,福与子怀亮、姪婿成皓自华池凤川镇声言巡边,召诸将牵制敌势。行至柔远寨,犒蕃部,即席部分诸将,攻白豹城。夜漏未尽,抵城下,四面合击。平明,破其城,纵兵大掠,焚巢穴,获牛马、骆驼七千有余,委聚方四十里,平骨咩等四十一族。以功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贺州防御使,改侍卫马军都虞侯。”(见《宋史〉〉卷三百二十五)

蔡 挺

蔡挺,字子政,宋代宋城人。第进士,调虔州推官,后知庆州。时“夏人大入,挺尽敛边户入保,戒诸寨无出战。谅祚亲帅军数万攻大顺,挺料城坚不可破,而柔远城恶,亟遣总管张玉将锐师守之。先布铁蒺藜大顺城旁水中,骑渡水多踬,惊言有神。过三日不克,谅祚督帐下决战,挺伏强弩壕外,飞矢贯其铠,遂引却。移寇柔远,玉夜斫营,夏人惊扰溃去。环州熟羌恩顺举族投谅祚,倚为乡导。挺宣言思顺且复来,命葺其旧舍,出兵西为迎候之举。谅祚果疑思顺,毒之死。挺筑城马练平为荔原堡,分属羌三千人守之。”(见《宋史》卷三百二十八)

穆 衍

穆衍,字昌叔,宋代河内人,徙河中。第进士,调华池令。民牛为仇家断舌而不知何人,讼于县,衍命杀之。明日,仇以私杀告,衍曰:“断牛舌者乃汝耶!”讯之具服。

后知淳化,耀之属县。衍从韩绛宣抚陕西,遇庆卒溃乱,衍念母在耀,亟谒归,信宿走七驿。比至,庆卒尝戍华池,知衍名,不敢近。时诸郡捕贼兵粮糒无以给,遂擅发常平仓,且惧得罪。衍曰:“饥之不恤,则吾兵将为庆卒矣衍考课为一路最。(见《宋史》卷三百三十二)

林 广

林广,宋时莱州人。以捧日军卒为行门,授内殿崇班,从环庆蔡挺麾下。李谅祚寇大顺城,广射中之。李信败于荔原,广引兵西入,破十二盘,攻白豹、金汤,皆先登……夏人围柔远城,广止守,戒士卒即有变毋得轻动。火夜起积薪中,众屯守自若。明日,敌至马平川,大持攻具来。广被甲启他门鼓而出,若将夺其马,敌舍城救马,广复入,益修守备,夜募死士斫其营。夏人数失利,始引退……攻踏白城,功最,迁皇城使。进讨洮羌,加带御器械、环庆副都总管。(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四)

姚 兕

姚兕,字武之,宋时五原人……为环庆巡检。与夏人战,一矢毙其酋,众溃,因乘之,遂破兰浪。敌大举寇边,诸寨皆受围。兕时住荔原堡,先弟未至,据险张疑兵,何便辄出。有悍酋临阵甚武,兕前射中其目,斩首还,一军欢呼。明日,来攻益急,兕手射数百人,裂指流血。又遣子雄引壮骑驰掩其后,所向必克。敌度不可破,乃退攻大顺城。兕复往救,转斗三日,凡斩级数千,卒全二城。(摘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九)

马文升

马文升,字负图,明代河南钧州人。貌瓌奇多力,举进士,成化间以巡抚都御史驻节庆阳。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华池之柔远、东华池、二将、怀安诸城堡皆为其复筑。

张 达

张达,字文通,明代人,原籍不详,丙子举人,授县令,升蒲州郡守,未赴任即隐居于柔远山中,足迹不入城市。

张九皋

张九皋,原籍无考。隆庆时官知县。后隐居柔远山中,号“石峰山人”。曾有《咏柔远八景诗〉〉,石刻。今废。

陈 昌

陈昌,四川铜梁进士。清光绪十一年四月任安化知县。勤于课士设塾署中,口授指画,不间寒暑。并招徕蜀民,垦荒耕种。据传今华池之四川籍居民,皆为其任内所迁入。

第二节  现代人物

华池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为人民树立了榜样。现立部分人物小传,以启后人学习效仿。

李 青 山

李青山(1903——1934),原籍河南盂津,后定居于南梁阎洼子,幼年学铁匠,以手艺糊口,曾被国民党刘宝堂部抓去修械,与当时在刘部搞兵运工作的刘志丹同志相识。在刘志丹的教育和影响下,李青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经常为红军传送情报,购买武器。后刘宝堂部溃散,李又被土匪张廷芝抓去修械。一九三三年九月,李青山带领张部炮局全体工人参加红军,在刘志丹、习仲勋同志的支持下,在南梁创办了红军修械所。他同工人们一起,克服各种困难,就地取材,为红军修理枪枝,制造马刀,有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春,国民党仇子康、谭世麟部围剿南梁根据地,李青山同志不幸被捕,屡遭酷刑,英勇不屈,在阎洼子被敌活埋。

梅 生 贵

梅生贵(1903—1935),本县山庄公社算帐沟人,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九三三年刘志丹率领红军到南梁,他自愿报名参加革命,被分配做地方工作。工作屮,他积极肯干,很快在尚湾、周园子一带建立了农联会,组织起赤卫军,担任赤卫军队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秋,在陕甘边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梅生贵被选为赤卫军总指挥部参谋长。一九三五年四月,国民党马鸿宾部进犯南梁根据地,他奉命率领赤卫军在老爷岭一带阻击敌人,在敌众我寡、武器低劣的情况下,坚持月余。后随政府机关撤退,在白沙川与敌遭遇,为掩护政府机关安全转移,他英勇阻击敌人,用仅有的五发子弹击毙敌人五名,与敌相持近半个小时,后因右腿中弹被俘,遭敌杀害,时年三十三岁。

张 景 文

张景文,生于一九〇六年,西安女中学生。一九三三年西安闹学潮时,张景文担任女生队队长,带领学生痛打了国民党极右分子,因此被学校开除。一九三四年春,她和丈夫徐国连毅然离开舒适的家庭和年幼的孩子,带着为红军搞到的枪枝,历尽艰辛,来到南梁根据地。在做妇女工作中,她书写标语,教唱革命歌曲,劝说妇女放脚,动员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做出了显著成绩。十一月,在荔园堡召开的陕甘边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张景文被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她同贺建德一起,在转咀子创办了根据地的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并担任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她带领四十多名学生,垒土台、支木板,解决了没有桌凳的困难。她亲手编写教材,给学生誊写课本,还经常给红二十六军三团送来上学的十二名先锋队员(孤儿)缝补浆洗衣服,深受群众称赞。

一九三五年三月,徐国连奉命去西安搞武器,途径宜君小石崖时被敌民团杀害。噩耗传来,她化悲痛为力量,为完成丈夫的未竞事业,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四月,国民党反动派对南梁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她随政府东迁,继续做妇女工作。秋季,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在西北党政军中进行了错 误的“肃反”,张景文遭诬陷遇害,时年二十九岁。

何 占 胜

何占胜(1914—1937 ),本县悦乐见沟门人,出身贫苦,五岁母亲病逝,十二岁起就给别人揽工,一九三四年冬参加了庆阳游击队。一次,他带领两个游击队员在五蛟城壕一带侦察,尾随敌三十多里,不仅弄清了敌情,还毙敌一名,缴获战马一匹,长短枪各一支,受到了游击队的嘉奖。一九三四年秋,上级命令庆阳游击队尽快除掉无恶不作、狡猾残暴的匪首马拐子。何占胜自告奋勇承担了擒拿任务。他将马匪诓来游击队驻地,乘马匪抽大烟之时,缴了马匪及同来的两名土匪的枪。事后领导和同志们都称赞他在敌人面前猛如老虎。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庆阳游击队编入红二十六军二团后,何占胜入了党,不久又被提升为连长。在攻克陕北东村镇的战斗中,他第一个攻上了城头,为战友们打开了通路。一九三六年,何占胜随十五军团东征,任先锋连连长,在攻克河口山头敌阵地时光荣栖牲。

马 福 吉

马福吉,生于一九一三年,原籍陕西省甘泉县,后迁居华池县山庄车砭村,从小就给人拉长工,受尽了折磨,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先后在南梁游击队、红二十六军任职。

—九三五年夏,安塞、志丹、庆阳三县游击队合编为陕甘边区独立营,马福吉同志任营长。七月,他率领部队在吴旗一带全歼敌高其宝、姚广堂部八十多人,缴枪四十余支。一九三六年七月,他带领部队在环县境内活动。当时驻扎庆阳卅铺的杜成章民团(六十余人),经常到附近群众家中抢粮,抢物,赶猪捉鸡,骚扰群众,无恶不作。为歼灭这股反动势力,他带领部队抄小路追至五蛟境内烂泥崾岘的山峁上,将敌击溃,并勇猛冲击十余里,在高阳砭将该敌(除杜成章外)全歼。

一九三九年,马福吉在延安抗大学习期满回到陇东,后来任陇东分区十四团团长。一九四七年带领部队在华池县红土崾岘与国民党部队作战,不幸牺牲。战斗结束后,全团为马福吉同志举行葬礼,华池县党政领导,群众、学生数百人参加了追悼大会。

李 耀 文

李耀文(1927—1981),镇原中塬人,一九四九年肄业于庆阳师范,同年七月进入庆阳专区干校学习,一九五〇年元月干校毕业后到华池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他与同志们一起创办了柔远小学,并担任校长。从一九五〇年到一九八一年他先后担任过柔远、上堡子、李沟门、白家川小学校长、县文教科副科长等职。

李耀文同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柔远小学任校长期间,从一九六一年起,实行了四二分段循环包干制,对提高小学教育质量起了较大的作用。他一生重视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和少先队工作。一九六四、一九六五两年,他所在的柔远小学被省上连续树立为少先队先进大队。“四人帮”横行时,他曾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批斗,但他仍然坚持为学生上课,从没有因被错斗而影响教学工作。

李耀文同志逝世后,华池县党、政、军及各界群众一千五百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将其遗体安葬在柔远城北小西沟。

李  湖

李湖(1897—1969),悦乐上堡子人,县第一届参议会议长、第三届参议会常驻议员。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为边区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九四二年李湖在上堡子带头组织了变工队,参加的有九户八十人,有耕畜十一对、耕地五百多亩。这年,他又组织九名强壮劳力上山开荒二百余亩,产糜子八十多石,做到了“耕一余一”(即种一年吃两年),为全县树立了榜样。一九四三年,他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本县首次种棉花七分,产棉花十一斤二两,后在全县普遍推广。次年,他又用自产棉花织土布七十余尺。当年,他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会议,荣获甲等奖。大会奖给他耕牛一头、毛毯二条。他把奖得的耕牛送给了本村缺牲畜的困难户徐克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乔 连 珠

乔连珠(1899—1971 ),共产党员,县第三届参议会常驻议员,原籍陕西榆林县,六岁逃荒到庙巷金坡湾定居。

一九四三年,他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带领全家开荒九十多亩,当年产粮七十多石,达到了“耕一余三”(即种一年可吃四年)。次年,元城一带有小灾,他拿出五石粮食救济群众。此后的四、五年中,他每年带头向政府交 公粮(小麦)十石。一九四五年又捐献拥军猪一头,重二百多斤。他曾多次出席县、分区、边区劳模大会,被评为甲等劳动英雄,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的接见。

第三节  革命烈士

在创建根据地、抗日战争以及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池人民表现了极大的勇敢,做出了巨大牺牲,共追认革命烈士一百九十六名。现谨录部分革命烈士英名,以旌表先辈,激励后生。

曹  森  中国共产党党员,城壕崾子塬人,一九三二年一月参军,曾任游击队指导员。一九三五年四月在本县作战中牺牲。

李生江  怀安铜泉咀人,一九三二年一月参军,曾任苏区游击大队长。一九三三年三月因公牺牲。

赵明发  怀安田阳坬人,一九三三年一月参军,曾任苏区游击队

        中队长。一九三三年三月因公牺牲。

安民山  山庄车砭人,一九三三年一月参军,南梁游击队战士。

        一九三四年二月在本县作战中牺牲。

郝文明  中国共产党党员,南梁新庄人,一九三二年二月参加革 命,曾任陕西省靖边县战区主席。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因 公牺牲。

武光银  中国共产党党员,定汉庙湾人,一九三三年二月参军, 曾任红二十六军二团排长。一九三五年八月在陕西富县 作战中牺牲。

高生倍  柔远刘沟人,一九三三年二月参加革命,曾任县军事大 队部秘书。一九三六年七月在本县执行任务中遭敌杀害。

杨  海  柔远杨庄子人,一九三三年参军,红二十六军二团战士。

        一九三四年六月在陕西靖边作战中牲牺。

张有财  乔河枣刺砭人,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曾任庆华游击队

        运输队长。一九三五年七月在陕西吴旗因公牺牲。

任学仓  庙巷南湾人,一九三三年参军,三八五旅七七〇团战

        士。一九三八年在庆阳驿马作战中牺牲。

杨生财  元城杨寨子人,一九三三年参军,红二十六军二团战

        士。一九三五年在合水古城作战中牺牲。

杨再宏  山庄苗砭人,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曾任合水县太白区

        区长。一九三七年二月执行任务时被敌人杀害。

冯世祥  林镇南梁人,一九三三年参军,曾任保安游击队队长,

        一九三六年春在陕西保安作战中牺牲。

白培财  柔远张阳洼人,一九三三年参军,曾任三八五旅五团班 长。一九四八年九月在陕西澄城县作战中牺牲。

孙占奎  柔远孙家川人,一九三三年五月参军,曾任陇东独立团 连长。一九四七年五月在合水县作战中牺牲。

李  发  悦乐田洼子人,一九三三年五月参军,曾任庆华游击队班长。一九三六年六月在本县作战中牺牲。

赵志喜  柔远城关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加革命,曾任庆北游击 队指导员。一九三六年二月在本县作战中牺牲。

黄  太  悦乐庙咀子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军,庆阳游击队战

        士。一九三四年在陕西吴旗作战中牺牲。

黄清汉  悦乐黄老庄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军,庆阳游击队战士。

        一九三六年五月在陕西吴旗作战中牺牲。

蔡满功  悦乐大塬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军,曾任庆阳游击队班 长。一九三四年二月在本县作战中牺牲。

黄宗万  悦乐庙咀子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军,曾任庆阳游击队 指导员。一九三四年四月在陕西吴旗作战中牺牲。

张德海  定汉西沟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军,曾任庆阳游击队班 长。一九三四年五月在陕西吴旗作战中牺牲。

杨得华  定汉杨寺岔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军,庆阳游击队战士。一九三四年五月在环县作战中牺牲。

潘生金  中国共产党党员,定汉龙门庄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军,

        曾任庆阳游击队战士。一九三五年春在本县作战中牺

        牲。

饶  俊  中国共产党党员,定汉西岔沟人,一九三三年七月参军,

        曾任陕甘边骑兵营连长。一九三七年十月在陕西定边作

        战中牺牲。

李兴玉  中国共产党党员,乔河窑渠人,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参军, 曾任陕北红军独立师二团连指导员。一九三六年七月在 环县作战中牺牲。

赵兴录  中国共产党党员,五蛟九条沟门人,一九三四年一月参

        军,红二十六军三三团战士。一九三四年三月在陕西定

        边作战中牺牲。

杨青海  元城杨老湾人,一九三四年元月参军,曾任红二十六军

        二团班长。一九三六年七月在环县执行任务中牺牲。

张来财  柔远田畔山人,一九三四年二月参加革命,庆阳游击队 员。一九三五年在陕西吴旗作战中牺牲。

王明连  紫坊畔郭畔人,一九三四年三月参军,曾任警三旅五团 班长。一九四六年八月在镇原县作战中牺牲。

龙治祥  元城西河坪人,一九三四年参加革命,曾任农会主席。 一九三五年四月因公牺牲。

马世明  乔河张庄人,一九三四年五月参加革命,曾任柔远区苏 维埃主席。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被敌杀害。

汪占祥  南梁田洼子人,一九三四年七月参加革命,曾任县工会 主席。一九三六年七月被敌杀害。

庙宗有  中国共产党党员,定汉西岔沟人,一九三三年一月参军,

        曾任庆阳游击队班长。一九三四年一月在陕西吴旗作战

        中牺牲。

李秉振  王嘴子陈家塬人,一九三四年七月参军,曾任三八五旅 七七〇团排长。一九四七年三月在合水县作战中栖牲。

李生富  白马东掌湾人,一九三四年参军,曾任三八五旅五团排

        长。一九四六年在镇原县作战中牺牲。

罗汉贵  林镇人,一九三四年五月参军,南梁政府保卫队队员。

        一九三五年冬在本县作战中牺牲。

韩文奎  中国共产党党员,紫坊畔郭畔人,一九三四年十月参军,

        曾任警三旅五团连长。一九四七年五月在陕西旬邑作战

        中牺牲。

王兆才  紫坊畔大榆山人,一九三四年十月参军,赤安县警卫队

        战士。一九三六年六月在陕西吴旗作战中牺牲。

赵思功  中国共产党党员,怀安赵中庄人,一九三四年二月参军,

        曾任十一师三十一团连长。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在

        兰州作战中牺牲。

徐克存  乔川黄蒿掌人,一九三五年参加革命,曾任华池县二区

        五乡四村村长。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在执行任务中被敌杀

        害。

白光耀  元城西河坪人,一九三五年参军,华池游击队战士。一

        九三七年在环县作战中牺牲。

赵怀义  柔远柴畔人,一九三五年参加革命,曾任陇东分区保安

        处参谋。一九四七年在合水县执行任务中遭敌杀害。

杨  翠  温台张桥人,一九三五年二月参军,曾任红二十六军四

        团班长。一九三七年二月在环县作战中牺牲。

张双宝  乔河张岔人,一九三五年二月参加革命,庆北游击队战 士。一九三六年四月在本县因公牺牲。

李佩兰  上里塬雷原人,一九三五年四月参军,曾任庆阳游击队

        中队长。一九三七年六月在庆阳因公牺牲。

党三毛  紫坊畔古窑洼人,一九三五年五月参军,保安游击队

        员。一九三五年六月在陕西保安县作战中牺牲。

李兴荣  乔河高山畔人,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参军,三八五旅八团 战士。一九三九年八月在山西因公牺牲。

田得湖  温台高河人,一九三六年参军,曾任陇东独立团班长。 —九四七年在镇原县作战中牺牲。

赵生华  五蛟刘阳洼人,一九三六年五月参军,庆环分区独立二 营战士。一九三七年四月在环县因公牺牲。

陈世富  五蛟西掌人,一九三六年参军,曾任三八五旅五团班

        长。一九四七年五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曹海青  中国共产党党员,定汉西沟人,一九三七年七月参军,

        曾任三八五旅五团副班长。一九四九年在华池作战中牺

        牲。

张发信  悦乐张方塬人,一九三七年五月参军,曾任红六军七团

        连指导员。一九四七年十月在陕西清涧县作战中牺牲。

李凤明  温台大沟门人,一九三七年参军,华池县警卫队战士。

        —九四〇年在环县曲子因公牺牲。

倪克光  怀安杨崾岘人,一九三七年参军,曾任三旅五团副连长。一九四七年在合水县作战中牺牲。

杨多生  乔川小崾岘人,一九三七年参军,警三旅五团战士。一  九四七年七月在宁县作战中牺牲。

黄邦富  上里塬杨掌人,一九三七年七月参军,警三旅八团战

        士。一九四三年四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张秉忠  乔川李崾岘人,一九三七年九月参军,曾任三八五旅五

        团班长。一九四七年七月在宁县作战中牺牲。

杜培忠  紫坊畔郭畔人,一九三七年十月参军,曾任陇东分区独 立团连长。一九四八年四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孙大顺  悦乐樊庄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参军,曾任三八五旅五

团副排长。一九四七年五月在耀县作战中牺牲。

张富山  庙巷郝梁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参军,警三旅五团战

        士。一九四七年六月在庆阳赤城作战中牺牲。

史良德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里塬曹原人,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

        曾任本县县联社主任。一九五二年因公牺牲。

刘世才  中国共产党党员,定汉西沟岔人,一九三八年四月参加

        革命,曾任温台区六乡锄奸主任。一九三九年五月因公

        牺牲。

赵徳发  柔远屈堡人,一九三八年十月参军,四纵队三旅二团战

        士。一九四八年四月在陕西白水县作战中牺牲。

赵怀玉  温台鸭儿洼人,一九三九年参军,曾任三八五旅五团副连长。一九四八年二月在镇原县作战中牺牲。

刘万荣  柔远大掌人,一九三九年六月参军,四纵队三旅五团战 士。一九四八年四月在陕西白水作战中牺牲。

李生贵  白马东掌湾人,一九三九年九月参加革命,曾任三八五 旅四团排长。一九四六年八月在镇原县作战屮牺牲。

卓兴汉  李良子辛家台人,一九三九年十月参军,曾任三八五旅 二团班长。一九四七年在宁县作战中牺牲。

张守珍  柔远山根底人,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参军,曾任四纵队十

        一师三十团副连长。一九四九年八月在兰州作战中牺

        牲。

刘俊喜  中国共产党党员,李良子南湾人,一九四三年三月参加革命,曾任悦乐区五乡乡长,一九四七年五月因公牺 牲。

郑世华  上里塬杨洼人,一九四〇年四月参军,曾任陇东十三团

        排长。一九四八年三月在环县作战中牺牲。

徐占奎  乔河徐山人,一九四〇年十月参军,曾任三八五旅五团 排长。一九四五年十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吴举奎  李良子周岭子人,一九四二年四月参军,曾任四军十一

        师三十三团排长。一九四九年七月在陕西郿县作战中牺

        牲。

安占斌  上里塬安峁人,一九四二年八月参加革命,悦乐区四乡 干部。一九四四年在庆阳因公牺牲。

王生科  五蛟田台子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参军,曾任九五四二

        部队给养员。一九四九年十月在武威因公牺牲。

章聚昌  乔川老庄人,一九四三年四月参军,三八五旅通讯营战  士。一九四六年八月执行任务中被敌杀害。

任旺银  乔川禾草渠人,一九四四年参军,三八五旅五团战士。

        一九四六年在合水县作战中牺牲。

秦得福  上里塬湫沟畔人,一九四四年四月参军,三八五旅二团战士。一九四六年九月在镇原县作战中牺牲。

张文翰  城壕中塬人,一九四四年八月参军,警三旅八团战士,战斗中牺牲。

孙文贵  上里塬西畔人,一九四四年九月参加革命,曾任镇原县孟坝粮食购销站主任。一九五五年八月在镇原因公牺牲。

张怀庆  城壕张前山人,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参军,曾任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排长。一九四八年五月在陕西白水县战斗中 牺牲。

王  弟  怀安背梁人,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参军,四纵队八旅三团战士。一九四七年九月在陕西榆林作战中牺牲。

张万玉  悦乐蔡岭人,一九四五年八月参军,警三旅八团战士。

        一九四七年八月惨死于敌宁夏监狱。

李世邦  悦乐建掌人,一九四五年参军,一纵队战士。一九四九 年八月在陕西泾阳县作战中牺牲。

牟成林  悦乐马登砭人,一九四五年八月参军,警三旅八团战士。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在陕西定边作战中牺牲。

张风杰  李良子谢掌人,一九四五年九月参军,陇东十四团战士。

        一九四八年四月在宁县作战中牺牲。

陈兴元  上里塬南庄人,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参军,警三旅八团战

        士。一九四八年四月在陕西佳县作战中牺牲。

尚士杰  五蛟沙沟人,一九四五年二月参军,曾任十一师师部司

        务长。一九五〇年二月在临夏因公牺牲。

张永祥  中国共产党党员,五蛟建掌湾人,一九四六年参军,中

        共阿斯工委警卫员。一九五一年七月在宁夏贺兰作战中

        牺牲。

高得仁  怀安曹嘴子人,一九四六年参军,曾任县警卫队班长。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九日因公牺牲。

安广廷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里塬转湾人,一九四六年二月参

        军,曾任二五八部队排长。一九五八年四月在夏河作战

        中牺牲。

张  祥  温台张桥塬人,一九四六年二月参军,曾任三八五旅侦

        察排排长。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在陕西白水县作战中牺

        牲。

黄世安  元城黄庄人,一九四六年六月参军,三八五旅旅部警卫 连战士。一九四七年三月在合水县作战中牺牲。

雇生义  王嘴子夏畔人,一九四六年九月参军,警三旅八团战

        士。一九四七年二月在陕西定边作战中牺牲。

柴生荣  白马柴砭人,一九四六年十月参军,警三旅八团战士。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在陕西定边作战中牺牲。

赵玉周  五蛟六合子庄人,一九四六年七月参军,警三旅八团战

        士。一九四八年十月在陕西定边作战中牺牲。

张生祥  白马庙梁子人,一九四七年一月参军,四纵队八旅五团

        战士。一九四七年六月在环县作战中牺牲。

齐登原  柔远新庄湾人,一九四七年一月参军,教导二旅七一〇

        团战士。一九四七年五月在陕西蟠龙作战中牺牲。

任光银  庙巷南湾人,一九四七年一月参军,四纵队八旅四团战

        士。一九四七年七月在陕西志丹县作战中牺牲。

杨培英  元城杨沟圈人,一九四七年参军,四纵队三旅警卫连战

        士。一九四八年三月在合水县作战中牺牲。

李岁娃  悦乐王桥人,一九四七年春参军,陇东十四团战士。一 九四八年四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曹生宽  五蛟田台子人,一九四七年参军,曾任陇东十四团警卫

        班长。一九四九年九月在宁夏固原作战中牺牲。

杨占奎  元城大庄科人,一九四七年一月参军,陇东十四团战

        士。一九四八年四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张光明  中国共产党党员,乔川掌沟人,一九四七年二月参加革

        命,曾任西藏扎达县副县长。一九六七年四月在西藏扎

        达作战中牺牲。

刘德全  柔远张阳洼人,一九四七年二月参军,新四旅一团战士。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在陕西清涧县作战中牺牲。

贺忠仁  乔河打扮人,一九四七年二月参军,三八五旅七一五团

        战士。一九四八年八月在陕西壶梯山作战中牺牲。

张连庭  元城高桥人,一九四七年二月参军,八旅五团战士。一

        九四七年六月在陕西榆林作战中牺牲。

李  贵  城壕马掌人,一九四七年二月参军,曾任陇东十四团班

        长。一九四八年十月在环县作战中牺牲。

杨贵治  怀安杨坪人,一九四七年三月参军,华池游击队队员。

        一九四七年八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张明孝  白马新庄人,一九四七年三月参加革命,曾任陇东地委 党校管理员。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在华池执行任务中牺牲。

张正功  五蛟王庄人,一九四七年六月参军,曾任陇东十四团班 长。一九四八年四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赵志战  元城赵南掌人,一九四七年五月参军,一纵队八旅六团 通讯连战士。一九四七年十月在陕西清涧作战中牺牲。

杨铁毛  王嘴子樊原畔人,民兵。一九四七年七月在华池执行任 务中牺牲。

朱正明  紫坊畔孙台人,一九四七年七月参军,陇东十四团战士。

        一九四八年三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张生岳  白马庙掌人,一九四七年七月参军,陇东十四团战士。

        一九四八年四月在庆阳县作战中牺牲。

郭  满  温台刘沟人,一九四七年九月参军,陇东十四团战士。一九四八年五月在正宁榆林子作战中牺牲。

孙宽顺  庙巷黄原人,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参军,曾任十九兵团连 长。一九五二年九月在抗美援朝中牺牲。

贺明山  乔川龙嘴人,民兵。一九四七年二月在本县因公牺牲。

强生安  乔川张桥人,民兵。一九四九年八月在兰州作战中牺牲。

陈贵荣  怀安坪山人,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参军,六十二军一八四

        师战士。一九五〇年一月在四川花县七星关作战中牺

        牲。

章建根  乔川章桥人,一九五〇年一月参军,甘肃省军区战士。

        一九五二年在夏河县作战中牺牲。

王孝治  五蛟上崾岘人,一九五六年三月参军,曾任三九一九部

        队副班长。一九五八年在青海作战中牺牲。

徐向富  乔川王沟人,一九七五年一月参军,铁道兵第十四师四

        十九团战士。一九七六年五月七日在青海刚察县因公牺

        牲。

附:华池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文

解放前的华池,同全国各地一样,笼罩着法西斯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灾难沉重的工农大众,受尽了军阀官僚横征暴敛,帝国主义野蛮掠夺,地主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广大劳苦群众,衣食无着,过着极端悲惨的生活。黎明前,被压迫人民一直在呻吟、挣扎、反抗,憧憬着新的生活。一九二一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东方升起了太阳,全国各地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火焰。英雄的华池人民,被革命浪潮所激动,在党的领导下,于一九三一年配合当地党组织积极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工农武装,成立了南梁游击队,为后来创建陕甘边红军游击队奠定了基础。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四年先后肃清了华池境内地主、恶霸的反动武装,摧毁了反动统治,打垮了封建势力,解放了荔园堡,正式建立了苏维埃南梁政府。在继续胜利的基础上,巩固与扩大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陕甘工农红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英雄的华池县劳动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英明领导下,积极支援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这伟大革命斗争时期,无数爱国志士高举起革命大旗,投入了历史巨变的革命洪流,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党的坚强战士,人民的优秀儿女,为党为人民抛头烦,洒热血,献出了无数的宝贵生命。烈士的可贵革命鲜血没有白流,它灌溉着革命的花朵到处开放,渲染了革命的红旗四海飘扬。先烈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永远激励着后代,为党为人民树立了万代楷模,作了争取人民新世纪的胜利前奏。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人站起来,真是可歌可泣的光荣伟绩。

现在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高举三面红旗,沿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在胜利跃进的今天,全县人民为继承先烈们的未竟遗志,怀着沉痛悼念的心情,建立这座巍碑,永远纪念烈士们的精神与人民革命事业同垂不朽!

甘肃省华池县党政军及人民团体  敬立

公元一九六五年七月一日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