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活动 > 【转发】找寻“整本书阅读”难点的解决之道

【转发】找寻“整本书阅读”难点的解决之道

2018年11月02日 14:44:27 访问量:1543
找寻“整本书阅读”难点的解决之道
—— 一位教师20年实践的启示
本报记者 赖斯捷
蒋雁鸣(左二)与学生交流

    ■“整本书阅读”系列⑨

    没时间,没兴趣,与考试无关为啥要读,读了也没觉得有什么提升,怎样从单篇课文阅读进至整本书阅读……碎片化阅读已成主流的当下,“整本书阅读”在中学阶段的推进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

    但“真正的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基于此,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蒋雁鸣,始终致力于在高中生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

    在调入明德中学之前,蒋雁鸣曾任教于芷江师范。以专题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是蒋雁鸣教师范时的常态。改教高中后,她最初有些不适应。一篇课文,字词句段,拆散了、揉烂了、嚼碎了,花上几节课去教,“既失了语文味,也让学生没了阅读兴趣”。

    蒋雁鸣连续在几届高一新生入校时做过“整本书阅读”情况调查,“情况非常不乐观”。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整本阅读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著作的,最多不超过5人;有计划地整本推进阅读的,更是少之又少。

    “即便是读过几本经典,关注的也基本都是故事好不好看”,在蒋雁鸣的观察中,高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呈现“盲目化”“单一化”“零散化”特点。不知道选什么书读,只读某一类书,东读两篇、西看三章等现象比较普遍,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将阅读整本书视作一件“大难事”,他们宁愿去刷题、做教辅,也不愿去读“大部头”的经典著作。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将整本书阅读做得非常好。”凭着在芷江师范任教时积累的经验,蒋雁鸣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在取得学校同意后,她开始在自己班上推行“整本书阅读”实践。蒋雁鸣选中的书目是《红楼梦》,原因在于这部书“我很喜欢,读了20多遍,实践起来更得心应手”。

    高中一册语文教材有12篇课文,课时量是每周6节,除去两节写作课不算,平均分配,一篇课文一般可花费一周半、大约6节课完成。“我将这种常规完全打破”,蒋雁鸣说,自己会用3周来完成高一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写作课也算进去,总共18个课时。”

    18个课时包含三部分: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课、赏析课和读书活动课。其中,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课课时分配最少,“但最重要也最需补足”。在4个左右的课时中,蒋雁鸣会教给学生诸如批注式、对比式、跨界式、借助评点助读式等阅读方法。

    随后的阅读实践阶段,她会要求学生遵循“初读感悟—精读赏析—深读研究—广读提升”的“四读连通”步骤,在课余开展《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这些阅读将贯穿整个高中3年”,20年的实践告诉蒋雁鸣,绝大多数孩子是热爱阅读的,在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下,他们很快便能越过“娱乐消遣、获取资讯”等浅层次阅读目标,进入“增进理解力”目标层级,所读的,也不再仅仅是一本书。

    蒋雁鸣记得,有一届学生在完成《红楼梦》阅读后,自发地做了一个“传统文化中‘情’之线索”的研究。从《诗经》的《氓》到《孔雀东南飞》,再到《西厢记》《桃花扇》,最后回到《红楼梦》,按年代追溯,最终得出结论:对纯真爱情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这种价值观的升华,是学生通过对比式阅读、再加入自我深度思考后得到的。”蒋雁鸣说,3年读一本书,仅从量上看少得可怜,但要真的读通读懂像《红楼梦》这样的著作,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直至文化传承与理解、价值观培养,又怎么可能是读一本原著就能做到的?

    近些年来,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大众、学校、教师,都对“整本书阅读”愈加推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则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入18个学习任务群,且位列首位。“诸如此类,恰恰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它在阅读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中学语文教改中的关键作用”,已经实践20年的蒋雁鸣既欣喜也忧心。

    虽得各方重视,但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推进难度依然很大。仅以语文课时安排来说,目前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为“整本书阅读”设置相应课时。如果从原有的每学期120个课时量中抽出一定课时,教师能否按进度完成本学期教学目标?如果新增课时,是否会挤占其他学科教学?课时的重新调整分配,需要学校一盘棋综合考虑。

    对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是以教学班为单位、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还是按兴趣走班、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开展,也需要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论证。

    “更大的问题在教师。”蒋雁鸣说,整本书阅读推进,对教师素养要求较高。推进者至少要有一本自己读得“熟透了”的经典,能做到“拎得起、立得住、讲得透”,那种“讲故事梗概”的方式,“应该被摒弃”。同时,课时重新组合后,教师从宏观层面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如何,决定了他能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其任教学段的语文教材必须有充分了解”。

    以上能力的获得,没有长时间的积淀,很难。而这种“难”又催生了一道难题:阅读兴趣、推荐书目多样化与教师所长大多只有寥寥几本书之间的“供需矛盾”。

    “像我,教了32年语文,能够独自一人拿来做整本书阅读的,也只有《红楼梦》。”2016年长沙市蒋雁鸣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来自长沙多所中学的38名语文老师会聚于明德中学,尝试着用“众人拾柴”的劲头解决多元与单一的“供需矛盾”。

    2到6人一组,综合考虑教师的阅读积淀和中学语文课标,选定一部著作,按教学价值分析、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推进、阅读反馈等四步设计“整本书阅读”课例。两年间,工作室围绕“古典名著”“现代小说”“域外之音”“诗文典籍”等8个主题,在各自的课堂里全力推进《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唐吉坷德》《海底两万里》《诗经》等12部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它们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蒋雁鸣坦言,自己之前任教的数届学生都以读《红楼梦》为主,现在他们有了更多途径走入不同经典。每周二下午的走班选修课,学生可依据各自兴趣加入不同的阅读班;教师也可邀请擅长某一著作阅读的教师,为本班学生开展专题阅读指导。

    书海浩瀚,经典众多,“整本书阅读”实践难以穷尽。“但能为学生开一扇窗,引导他们获得正确的阅读方法,发现阅读的美好与辽阔”,是蒋雁鸣和她的同行者们不能忘却的初心。(本报记者 赖斯捷)

编辑:蒋仕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