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柴建平:在第七轮督导评估会上的汇报

柴建平:在第七轮督导评估会上的汇报

2013年11月10日 15:51:17 访问量:2298

红色教育传薪火   课程改革谱华章

——华池县列宁学校第七轮督导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大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受校委会委托,把近三年的工作做一汇报,敬请评议。

华池县列宁学校是刘志丹、谢之长、习仲勋等于1934年在陕甘边区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校,现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系庆阳市示范性初中、全国红军小学、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占地18086平方米,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有15个教学班 (小学8个、中学7个)、650名学生(小学345名、初中305名)、63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52名,生活教师4人,临时工7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30人、专科学历17人、中专学历4人,学历达标率100%;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助理级级职称18人、未定级21人(其中8名特岗),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0.9岁。学校图书装备,音体美、理生化器材药品达标,功能室齐全;依托社会力量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

三年,对于我校来说不只是简单的周期轮回,而经历了领导履新,管理转轨,继承创新。但始终坚持“传承南梁奋斗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品牌”这一为办学宗旨,以“1410”红色教育工程为依托,铸造德育品牌;以“135”模式课堂改革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特色日渐凸显,内涵发展有了质的推进。

    一、实施精细管理,为学校发展铸基

1、加强班子建设,提升管理效能

    在管理上坚持“激活、凝聚、做实做强”的原则,实行分部管理,赋权经营,副校长做分校长一人主管一个部,降低管理重心,把牢教务、政教、总务三条主线,让班子动起来“向远处看,在前面借鉴名校成功办学经验,修订完善了各类制度、职责和方案,坚持“凡好必奖、凡有进步必奖,有失误集体会诊”的原则让教师动起来“积极改革,大胆创新”。实行班子成员包级联组指导“三个一”制度;即包一个年级组,负责一个教研组,至少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担任好四个角色:安排(思路要清晰)、督促(措施要得力)、指导(重点看进步)、考核(结果要透明)。更有深度地关注两个品牌打造和教育教学工作个性化形成,保持团队和个人工作的最优状态和最佳活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谐发展

2、严格财务制度,提升服务质量

财务管理,坚持量力而行、预算开支、公开透明,保重点、保运转、保基本支出,坚决杜绝超范围、超计划开支,防止了举债运行保证了办公、教学设施的添置、维护,提高设施、装备的“建”“管”“用”水平。专用资金开支合理,兑付及时、准确、足额,累计发放困难寄宿生补助102万元,落实营养餐经费72.7万元,发放社会捐助物品、现金约7万余元,惠及学生千余人次。后勤服务凸显了“公益性”,师生大灶保障向育人转变,由经营向服务转变。

3、多方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在办学条件改善上,采取政府配套、社会捐助、学校跑项目争取资金等形式,完成了科技楼建设及楼顶改造、景文楼、旧址维修等工程,落实了学校扩建征地、餐饮楼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添置办公桌13套、办公椅子73把、餐桌4张、音箱、音柱两套、复印机一台,购置取暖火炉41套,垃圾箱25个,更换补植绿化苗木4000余株,夏征农基金会捐赠图书4000余册,捐赠笔记本电脑60台;接受人教社捐赠图书千余册,红军小学捐赠数字放映机等电教设备12台(件),中国自行车协会捐赠赛车10辆,装备12套;争取体育彩票公益基金5万元,购置演出服饰120套图书100余册;落实馆配图书4000余册,发放关爱儿童基金会捐赠的书包100个,发放创维集团圆梦行动礼物、爱飞翔小小心愿礼物11台(套),使学生人人得到爱心沐浴,党的温暖惠及千家万户,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

完善德育体系,为品牌打造增辉

1、开展主题活动,陶冶师生情操。

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组织全学生收看每期开学第一课教育学生从“小我”做起,修复“诚信”,立志,有为;举办书画展评、才艺展示活动,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举行红歌赛、红色故事演讲赛等活动,传承历史,洗礼思想;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制作国学经典文化墙,激发兴趣,提升品位;实行“弯腰工程”,要求学生主动捡拾垃圾,见人问好,开展“十星级”学生评选,强化行为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

2、完善德育管理,推动全员育人。

育人单靠学校,力量尚且薄弱,更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我校深入借鉴山东的成功做法,在落实“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家访、谈话活动的基础上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把家长请进校园参与办学。一是把家校联动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变“过去学校办学家长监督”为“家长做主学校监督”。不但要求教师定期家访,而且邀请家长回校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不定期向家长开放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家长听课、看孩子作业、看孩子习惯,明确教育方向,形成教育活力。二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校服购买等重大事宜提交家长委员会讨论决定,组织实施;重大节庆活动、表彰奖励会邀请家长委员会参加;校园维修、周边环境治理由家长委员会协调实施;家长动起来了,孩子也动的更长效、更扎实。 

3、做实红色教育,为学生精神打底

学校立足心灵净化,着眼品质内化,实施“1410”红色教育工程开发四门红色校本课程,实施“十个一”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以“红色”为主题,制作了“英雄少年事迹长廊”“乡土特色文化墙”“经典名著文化墙”;在室内悬挂习主席来访照片、来信匾额旧址陈列着当时师生生活、学习、办公用品,供学生参观;创办红领巾广播站,学生宿舍用革命英雄人物的名字命名,各中队、团支部用学生自己心中的英雄命名,“思齐苑”、“将军苑”、“景文楼”“宏志班”等都蕴含着不同的红色元素;校园内矗立着景文雕像、景文楼碑记,学校无处不渗透着红色的励志之语,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开展“小记者走访老红军” 活动,举办“金色十月”诗歌诵读会、“学先烈,爱祖国”主题班队会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使红色教育“春风终化雨,润物细无声”。

、深化课程改革,为高效课堂助力

1、致力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积极探寻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力求减轻师生课堂负担,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中等学生超常发展,学困生自信发展。创造性的实施“135”模式课堂改革,取消了传统的教案,实施学案导学;取消了语文、思品、科学、史、地、生物课外作业,基础课作业尽量当堂解决,课外只留少量作业,尝试数学、英语活页作业;学生课堂上思考练习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课后自主发展的时间得到了真正的偿还。把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上,放在启迪思维上,追求低消耗、轻负担、全维度、高质量,实现了减负与高效的双赢。如今,走进课堂,学生课桌不再纵成行横成排,而是6、7个学生围成一个方阵,时而起立发问,时而互相争究,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学生讲起来了,教师下来了。学生利用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争先恐后的将预习成果、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全班展示,教师直观地进行点评,师生激情碰撞的和谐场面令人难忘写在师生脸上的快乐、真诚、阳光,让人心生感动。

2、强化校本研究,研发校本课程

    学校以“关注教师发展,聚焦课堂效率”为方向,以“激扬生命、激活能力、激越成长”为目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创生了“四四”草根行动研究模式,即课例教研、主题教研、课题教研、色教研。坚持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力争使全体教师成为有思想、有风格、有方法的教师

大力开展与红色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实用性课题研究,真正让课题扎根于课堂,服务于师生,破解品牌打造、课程改革的实践难题6个自立课题,1个省级立项课题已经开题,并接受了市教研室督查;制定了《列宁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方案》,规范了校本课程。以“构建卓越课程”为理念,积极挖掘办学积淀和地域特色,编印校本教材五种,开设文体社团、社会实践、公益服务、劳动技术、阳光体育、经典诵读六大类20多种校本课程,每周二、三、四第七八节课全面开展活动,社团活动参加国家、省市县助兴活动及比赛8次,深受社会好评,从构建卓越课程入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呈现出了“小荷初露尖尖角”的良好态势。

3、抓实教学常规,完善过程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学生在校时间加强备课、辅导、作业批改等常规环节检查管理,实行质量分层把关制,即政教处、班主任把思想关,端正态度;教师把知识关,答疑解惑;教研组把学科关,抓好薄弱学科帮扶;年级组把整体关,抓好月考和薄弱班级帮扶工作;教务处把考查关,确保协调均衡发展。实行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学生四级质量分析制度,坚持一月一次学情分析会,分析原因,明确问题,及时帮扶加大质量督查、调控力度,牢固树立细节取胜的思想,抓好控辍保学、培优补差、学生前途理想教育,紧盯全科合格率、踩线生帮扶等夺金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小学毕业检测连年位居全县前列。

4做实体艺2+1+1+1项目,发展学生素质

刀术、棍术剑术、跳绳、毽子、呼啦圈、南梁腰鼓等传统项目为主,落实体艺活动一级一特色,丰富了大课间内容,全面推行了第九套广播体操武术操、兔子舞、太极拳,创新了大课间形式,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举行体育运动会、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传统项目比赛,强化了学生体能训练;把体艺工作纳入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中,尝试培育自己的体艺特色。借助学校乡村少年宫,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期内与节假日、少年宫与留守儿童之家相结合的活动格局,搭建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努力创设精神乐园,拓展素质教育空间,丰富特色教育内涵。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夯基

    1、坚持师德为先,推进品教双馨。

以“十八大精神学习为契机,通过政治学习、专题讲座、师德论坛、公开承诺、师德标兵、教学能手评选等形式,继承和谐、奉献、合作的优良传统。大力营造“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从“求真”开始,在追寻“按规律办事”、“守住师德底线”、“拥有尊严”的道路上实现了“品教”双馨。 

2、坚持分培养,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全体教师为源头、以青年教师为重头、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的培养思路,实施“1237”名师培养工程。坚持“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的学习姿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加强校际交流,先后与陇东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结为联谊校,高位嫁接先进教育思想;与北京望京实验学校、周恩来红军小学等校结为合作校;与庆城县赤城中学、宁县早胜小学、乔川九年制等10多家兄弟学校互动交流,吸纳先进经验;对外“引强入校”,对内“同课异构”,形成“造峰填谷”的双赢局面。实行骨干引领制。坚持举行教研组长示范课、骨干教师引领课等研究课例,教师教学基本功、录像课竞赛活动,全方位引领,和谐共进,逐步打造学有专长、教有风格、研有建树、师德有魅力的教师队伍。推行青年教师共同发展制。借力协作院校,组织教师参观座谈、交流学习,通过考察研修、体验学习等方式,为教师学历提升、外出培训创造机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学历层次提高学习;实行教学反思制度,鼓励发表论文促进教学风格形成,力促青年教师成才成名。实施青蓝帮扶工程。实行师徒结对、校本培训、政策扶持、集体备课、跟班听课、教学交流、师徒研修、循环跟进等途径,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感受,在困难中提高、在挫折中益智,在合作中发展,缩短青年教师的适应期,早日跨进骨干行列。实施 “强基固本”工程。建设校本培训体系,实行周例会教师论坛制度,组织青年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举行校级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坚持“十个一”自训活动,实行教师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包级领导批阅制度,以评语建立感情、给教师鼓励和认可、指引教师成长,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利用每周一课、公开课、示范课、推门听课、教学能手视频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形式加强课堂教学交流与研讨,并及时编辑出刊《课改实验》、《星火》选登优秀作品,并上传校园网站,建立教研博客,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寻求有待改进的方法,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加强安全管理,为创建和谐校园保障

“和谐校园,平安为首”,加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发挥校警、校园监控系统的作用,实现了平安校园创建的新提升。一是建立安全长效机制。落实了《学生安全管理一日流程》《路队护送制度》安全排查、上报、整改制度安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畅通了安全信息报送渠道,及时掌握安全动态二是关爱心理健康。以学生读物、谈话、家访和书信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实行心理辅导,利用讲座来集体辅导学生,培育学生自尊自爱、乐观进取的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实行安全教育进课表、入课堂,举行安全法制教育讲座、安全演练、印发安全教育系列宣传学习资料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强化安全意识,培养逃生技能。实行了集体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审批制度,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严格就近、就地、徒步方式,把“安全第一”贯穿于活动始终,有效防止了意外事故发生。四是严把食品原料进口关、索证关、卫生关、登记关、食品保管储存关、从业人员体检关,实行了原料定点采购、饭菜24小时留样、定期消毒制度,消除了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落实了食品卫生安全责任。

、丰富校园文化,为办学底蕴增辉

学校始终坚持“满足教学需求,支撑课程改革,深化环境熏陶彰显办学特色”的思路,以红色文化为底蕴,制作校园系列文化墙、特色宣传橱窗、优化学校网站,更新室内外布置,规范升国旗仪式,充实“红领巾广播站”栏目,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特色、校园先进事迹,畅通信息渠道,为学校工作的开展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卫视贵州电视台、甘肃省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甘肃法制报》、《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等报刊、网络专题报道多次,校园网站点击率100多万人次,承办大型活动20多次,接待调研、检查、参观团队余人次,与省内外20余所兄弟学校交流互访,积极宣传学校办学思想,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盘点过去,学校先后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示范网校单位、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红军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3个;教师获县级以上各类奖励60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学生获县级以上奖励90多人次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小学部语文、初中部个别科目成绩靠后;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特色建设、课程改革没有形成体系,教师培养有待加强等

展望未来,为了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我们将继承创新探索前行,让列宁学校红色教育旗帜高高飘扬,高效课堂品牌更加闪亮!

谢谢大家!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