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教处 > 【转发】找寻班级文化的“魂”

【转发】找寻班级文化的“魂”

2018年11月12日 20:20:23 访问量:2521
经历了取班名、画班徽、拟班训、唱班歌等一般形式,经历了定目标、喊口号、喝鸡汤、写感受等励志形式后,班级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在哪里?作为班主任,如何以班级文化的深层建设为抓手,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摆在广大班主任面前的重要问题。
找寻班级文化的“魂”
代立然

    作为一名初中学校的班主任,我从2005年开始创建“骐骥班级”这一品牌,经历了13年时间、七届学生的传承与发展,这一品牌在我们学校甚至在更广的范围有了一些影响。

    作为骐骥班级的创立者和主要经营者,这13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逐渐有了一些关于引领班级文化深层建设的粗浅体会。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成功不仅包括整洁的环境、骄人的考试名次等,还应包括一种内在的文化魂魄。这种文化的引力让学生喜欢上学,而不是厌倦上学;让学生在校时间不愿回家,放假期间想念学校;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继续珍惜曾经的奋斗岁月,想起这里的师生缘分、同学情谊;让学生初中三年能够在心灵上留下一些烙印,并能够成为他终身奉行的东西。这样,我们的班集体就会成为孩子们的心灵故乡。

    那么,如何实现上述教育理想,推进班级文化的深层建设呢?

    文化从传承中来

    七届骐骥班级,每届都要在成立之初进行一次隆重的交接仪式。主要内容是上届班级的班长向下届班长赠送象征骐骥精神的班徽或书籍;上届班级的班长和学生代表向新一届学生讲述骐骥班级的辉煌过往及优秀做法,并向新一届学生提出希望;新一届骐骥班级的代表向学长赠送礼物并发言;班主任发表讲话进行总结。这样的活动旨在传承骐骥班级的精神,让新集体的每个学生在入学初就树立班级荣誉感、归属感,为班级文化的深层建设奠定基础。

    班级文化传承有顶层设计、传承发展、修正完善的过程。

    比如,我们的班级铭文自2005年固定下来后就没有改变,保持了传承的稳定性。

    夫骐骥者,奔腾之骏马也。奋蹄驰骋,而达千里;山川岩障,概莫能阻。一如少年,初展筋骨;沐浴阳光,滋润雨露;勤于求知,乐于攻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坚持不懈,奇迹必出!

    故骐骥之于人者,新知少年之谓也。因以为班级之品牌,励学子之志也。曰:骐骥班级,创造奇迹!

    比如,我们的班徽就是不断变化的,每届设计一个,但有相对稳定的元素,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比如,我们青春纪念册的书名是不断修正完善的,书名变化的过程也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217班的纪念册名为《青春好韵》,主要记录的是班级故事;261班的书名是《师生共创品牌班级》,全面展示班级工作;今年385班的书名是《把班集体打造成孩子的精神故乡》,书稿由三部分组成,学生写的是三年来发生在班里的故事及自己的成长,我将之命名为“学记”;我写的主要是关于班务工作的思考,带班日记,以及对学生、家长想说的话,这部分内容三年来也不算少,大约有10万字,我将之定名为“师说”;还有我们在广大学生家长中开展征文活动,让家长写一写自己家中的故事、自己的教子体会等,也算是新时期的“家训”吧。

    书稿初步完成了,但我还不知道它是否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于是,我把电子稿发送给了几位在媒体工作的编辑,想请他们为书稿把把关,同时写篇序文之类的东西。他们对教育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也给我的书稿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文化从积淀中来

    前段时间结束的家长座谈会,最后一个环节是班主任讲话。我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讲话的题目为“让学生实现从高兴到高雅、高尚、高贵的跨越”。

    这样的思考是我近年来对班级管理新的认识和提升。现在的我,不再认为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是多么好的事情,相反我认为把学生管得“过死”、过于精细,不仅教师累,而且一旦学生疲于应付,那么无论是学生个人成绩,还是班级整体成绩,都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在学校高高兴兴度过每一天,允许孩子适度淘气,允许孩子适度犯错,允许孩子在课堂上活跃一些,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对家长和学生说:高兴只是一种感官上的快乐,如果能够从感官的高兴上升到举止的高雅、心灵的高尚、品德的高贵,那才是教育的希望所在,是孩子成长的目标。

    班级有着孕育文化的肥沃土壤。文化的积淀往往经历了自生、培植、定型的复杂过程。经过十几年的积淀,我们渐渐形成了一些属于骐骥班级的专属文化符号。

    比如在对待荣誉的问题上,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有了荣誉让着来,见了困难抢着上。

    比如在对待学习困难的问题上,我们的共识是:不怕脚下无路,就怕心里无光。只要心里有光,没路都可以开辟出一条路来。

    比如学习小组长的共识:帮助他人进步比自己独登榜首还要快乐……

    文化从引领中来

    三年前的一段时间,我的耳边总是回旋着偶然间听到的这句歌词——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我静静地听,也轻轻地哼。我觉得这句歌词在慢慢地渗入我的头脑,促进我的思考。记得在语文课堂上,我曾多次问学生一个问题,中国从古至今有非常多的乡愁类诗词,从《诗经》到屈原,从李白到余光中,我们的诗人在苦苦地思念着他们的故乡,可是为什么他们不回去呢?思乡却不回乡成为一些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一个“怪命题”。

    孩子们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的回答很有意思。有的学生回答说因为故乡太穷了,也有的学生回答说因为他们舍不得眼前的繁华与富裕。

    我总结道——因为理想始终在远方,而远方的概念又是动态的,所以他们永远都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只有勇敢地离开家乡,才能更好地回报家乡。这或许也是这些中国历代先贤的想法吧。

    学生听了我的讲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我相信,以后他们一定会懂的。

    学生思想的形成、班级灵魂的塑造离不开班主任的引领。我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包括课堂引领、写作引领、身教引领等几个方面。

    课堂引领。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不能只把自己定义为教学生做试题的人。我想,我们的课堂除了教必要的知识外,一定承担着传承中华思想文化精髓的重要责任。所以我讲杜甫时,一定会讲他身在茅屋而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济世情怀。

    写作引领。写作是道德长跑,是心灵修炼。写作可以让人有思想、有品位、有深度。我不仅自己写,还引领学生写、家长写。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身教引领。身教是无声无痕的影响,是一种隐性教育,但它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想,我之所以能赢得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绝不只在于我的课上得有多棒,而在于我用身教告诉了他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喜欢出席各种“场合”,不饮酒,不吸烟,不打麻将。我人较笨,但努力钻研业务。我真诚对待学生和家长,公平公正,不卑不亢。我想,这或许就是班级正能量的来源之一。

    文化从激荡中来

    当下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似乎越来越难了,孩子胆子越来越大,敢想敢说,无所畏惧。究其原因,可能是孩子在多元的社会面前,比教师更早地适应了社会。在我看来,一些教师思想的滞后、教育方法的落后,是现阶段教育的困境之一。

    我的近三届班级都比较特殊,男生占绝大多数,聪明淘气的孩子特别多,一些学生的“歪理邪说”甚至看似很有道理。面对种种复杂的情况,我把班会作为思想激荡的场地,让各种声音都能充分表达。经过充分地辩论后,正能量才能凸显出来。

    比如,关于考试。

    考试是什么?考试是老师的法宝,考试是学生不能逃离的鸿沟,对吗?班会课上,我们的激荡就从这里开始。我对学生说: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既不是沟也不是坎,考试是实现你人生梦想的一个舞台。通过考试,你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你的气质风度不断优化。慢慢地,你会发现你蜕变了,你已经从少不经事的儿童成长为理性阳光的青年。

    考试,能助你从中国小县城走向世界大都市;考试,能助你实现从平凡子弟向杰出人才的转变。同学们,一个好成绩能让你离自己的梦想更近。

    比如,我所教育的是什么样的人。

    我常和学生及家长说:我所培养的不是适应社会的人,而是改变世界的人。可能有人对我的观点不能赞同。我想,这主要是当前的社会现实所致,竞争激烈的世界让许多人选择了适应环境,很少有人会想去改变环境,甚至许多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会这样说。我想,我们在降低自己的教育追求时,可能自己已经被严重世俗化了。

    因为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只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那么他一定会被社会淘汰。

    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等事件发生后,我曾让学生以此为题写周记。学生一律对国人的冷漠进行了批判。这时,我却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击”——

    假如你在现场,你会不会成为改变冷漠社会的那个人?由此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能否第一个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能否第一个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能否第一个在公共汽车上站起来给他人让座……

    勇敢地做“第一个”,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你也改变了世界。因此,我告诉学生,改变世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我每天都在紧张快乐地工作着,但我从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简单的重复,而且一届届不同的学生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时时创新,把班级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入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今年正好是不惑之年的我,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依然还有追求,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出现在教室里,就是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想这里既是我的乐土,更是让我心安的桃花源。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

编辑:蒋仕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