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风采 > 甘肃党史之最一百题(转载)

甘肃党史之最一百题(转载)

2010年10月28日 20:10:11 来源: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2744
甘肃党史之最一百题
 
 
1、在兰州最先经销进步刊物的书店
1919年5月,甘肃教育会会长、进步人士牛载坤等人在兰州创办了“正本书社”,经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这是“五四”运动时期在兰州最先经销进步书刊的书店。
2、甘肃旅京学生创办的最早的正式进步刊物
1920年3月,甘肃旅京学生在北京组织“新陇社”,创办了《新陇》月刊,这是甘肃旅京学生在五四运动时期创办的第一个进步刊物,它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批评甘肃时政,对甘肃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3、最早投身于“五四运动”的甘肃籍学生
“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在北京学习的甘肃籍学生踊跃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斗争。兰州爱国学生张一悟、丁益三、张亚衡等人活跃在五四运动的斗争第一线,同卖国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和王和生、王自治、邓春膏、张明道等甘肃籍旅京学生还通过寄送进步书刊、写信,向家乡人民介绍了五四运动和新思想、新文化。
4、最早要求大学“解除女禁”的女青年
在“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下,甘肃进步女青年邓春兰冲破阻力,于1919年5月19日上书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解除女禁,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李大钊、陈独秀和一些进步人士的支持。1920年2月,北京大学决定招收邓春兰等9名女生入校学习,各校纷纷仿效。从此,结束了男女不同校的历史。
5、最早的甘肃籍中共党员
张一悟,甘肃榆中县人,1895年生。1917年前往北京求学,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南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在恽代英的影响和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与宣侠父、钱崝泉共同创建了中共甘肃特支,任特支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离甘赴陕。1928年参加渭华暴动,1929年任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常委。1932年3月在济南被捕,“七·七”事变后出狱,次年1月回到兰州,经中共甘肃工委批准恢复了组织关系,1940年6月,因甘工委遭到破坏,张一悟与上级再次失去联系,但他对革命坚定不移,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8月奉西北局指示前往延安。兰州解放后,曾任甘肃行署教育处第二副处长、兰州市军管会委员兼文教处副处长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1951年1月3日病逝。
6、首批来甘肃工作的共产党员
1925年秋,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委派刘郁芬代理甘肃督办。10月,刘郁芬率国民军第二师入甘,在国民军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宣侠夫、钱崝泉、贾宗周等优秀共产党员接受中共北方区委的派遣随军来到兰州。他们到甘肃后,迅速与先期来兰的张一悟等取得联系,为甘肃建党准备了条件。
7、中共甘肃特支发展的最早的党员
中共甘肃特支发展的第一个党员王陶,江苏南通市人、1926年初由钱崝泉介绍入党。他在兰州一中任教期间主编《醒社》周刊,积极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后因国民党右派查封被停职,大革命失败后返回江苏。
8、甘肃最早的女共产党员
中共甘肃特支发展的第一个女党员秦仪贞,四川省忠县人,1889年生。1926年初经钱崝泉、王陶介绍入党。她积极投身妇女运动,她的家是党组织秘密活动场所之一。解放后,她先后被选为兰州市人代会、党代会、妇代会代表和省妇联、省政协委员,1966年4月病逝。
9、甘肃建立最早的中共组织
1925年10月,宣侠父、钱崝泉等共产党员受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委派随冯玉祥国民军暂编第二师抵甘,与共产党员张一悟共同筹建党的组织,冬,甘肃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支在兰州成立。张一悟任书记,宣侠父、钱崝泉为委员,
10、最早到甘南支持藏民正义斗争的甘肃特支成员
1925年冬,嘉木样五世之兄黄正清率领十人藏民代表团向甘肃督办公署申诉马麒重兵占据拉卜楞教区。在甘肃特支成员宣侠父的帮助下,他们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1926年秋,宣侠父亲赴甘南草原,发动藏族人民组织“甘青藏民大同盟”,在甘肃特支的努力和各方面的压力下,终于迫使马麒从拉卜楞撤兵。
11、甘肃党组织最早建立的青年社
1927年4月上旬,兰州特支领导下的青年社成立,王孝锡(共产党员)任社长,马凌山(共产党员)为书记。青年社很快发展到300多人。青年社以兰州女师为中心,举办各种学习会、座谈会。王孝锡、马凌山、张一悟等以《共产主义》、《唯物史观》、《三大政策》为内容,向进步青年讲述革命道理。中共平凉特支领导下的平凉青年社亦在4月同期成立。社长吴天长(共产党员),总干事长冀明信(共产党员)。青年社有社员50余人,成立时,除照相留念,还给社员发了《资本论》、《唯物史观》等进步书籍和油印证件;中共导河特支领导的导河青年社也在4月成立,负责人李印平。
12、党在兰州最早建立的农会
1927年6月10日,皋兰七里河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在七里河村土地庙前召开。中共兰州市特支成员胡廷珍、王孝锡、保至善等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员直接组织成立的兰州地区第一个农民革命团体。
13、甘肃最早建立的工会
1926年冬,在驻平凉的国民军中从事政工工作的共产党员冀明信(1927年4月成立的中共平凉特支成员之一)帮助平凉县手工业工人建立了平凉县总工会,会址设在平凉县府街张公祠(今红旗街一校)内,参加的有木器、铁器、缝纫等23个行业,发展会员1200多人。工会委员会由刘生贵、何建璋等七人组成,领导工人开展改善待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是甘肃境内成立最早的工会。
14、甘肃党组织创办的最早的妇女刊物
1927年4月,甘肃党组织在兰州创办了《妇女之声》周刊。突出宣传三民主义和党的主张,宣传苏联共青团的工作经验,发表一些妇女解放、抨击封建势力的文章。
15、党在甘肃最早创办的报纸
1926年10月,在国民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吴天长、冀明信随军到达平凉,根据国民军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国民军中党组织负责人)的指示,以国民军名义创办了《新陇民报》,社址设在平凉县万寿宫,报纸初为油印,后改为石印。由吴天长任社长,冀明信任总编辑,姜炳生、贺鸿针(均为共产党员)任编辑、记者。报纸除宣传国内外重大时事、大革命活动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外,还刊登平凉的工运、学运和国民军在平凉的一些活动,是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阵地,上级党组织曾称赞这一报纸“具有不小的宣传力量”。1927年因形势恶化而停办。
16、最早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甘肃籍共产党员
金自山,甘肃榆中县人,生于1900年。1925年在北京工业大学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北京铁路工会特派员和丰台铁路工人组织员身份,在铁路工人中进行革命活动。还到北京郊区搞过农民运动。先后担任过北京西区区委书记和南区区委委员职务。1927年10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执行委员兼管组织。1928年春北京市委遭受敌人第三次大破坏,4月13日,金自山在北京市被捕。1928年5月17日被杀害,年仅28岁。
17、甘肃最早的区委
1928年5月,“旬邑暴动”失败后,中共宁县支部书记王孝锡在宁县太昌镇组织成立了中共太昌临时区委,由王孝锡、苟XX、王XX三人负责,统一领导陕西彬县、旬邑、长武和甘肃宁县边界党的工作。临时区委下辖宁县、泾河川、长武3个支部,共有党员29名,隶属中共陕西省委。同年11月26日,王孝锡不幸被捕,临时区委随之消失。
18、甘肃最早的军特委
1932年秋,为加强对陇东、陇南兵运工作的领导,中共陇东军特委在平凉成立。刘杰三任书记,王杰、樊世荣任委员。9月18日,陇东军特委配合陕西省委派来的共产党员李民、周志学等,发动驻蒿店的西安绥署干部补习队中的军士队起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后遭民团袭击失败。
19、最早建立的甘宁青特委
为了加强对甘肃、宁夏、青海三省武装斗争的领导,根据中共陕西省委1932年12月的决定,在兰州成立了甘宁青特委。吴鸿宾任书记,孙作宾任军委书记(后梁干丞),马豫章为组织部长(后张德生),李慕愚为宣传部长,常黎夫为秘书长。特委先后在兰州、宁夏共建立5个支部,发展党员近200人。1933年秋,因叛徒出卖,特委遭破坏,梁干丞等壮烈牺牲。
20、党在甘肃发动的最早的起义
二战时期,共产党人在甘肃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最早的是两当起义。1932年4月2日,陕西省委派军委秘书刘林圃与当时在陕西警备第三旅做兵运工作的习仲勋等人共同在甘肃两当发动该旅二团一营200多名官兵举行起义,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许天杰任支队长,习仲勋任政委。后在开往陕甘边的途中被敌人打散。
21、最先取得成功的武装起义
在十多次武装起义中,唯一取得成功的是西华池起义。1932年7月9日,驻西华池的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一旅特务营一连、二连,在中共党员高鹏飞等率领下举行起义,10日,起义部队170余人在宁县盘客与陕甘游击队会合,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大队,高鹏飞任大队长。
22、甘肃最早的抗日武装
甘肃成立最早的抗日武装是西北抗日义勇军。1933年2月,甘宁青特委派王儒林到靖远一带,召集“靖远起义”失散人员和招募了一批新的力量,在榆中县园子岔乡小岔岭成立了“西北抗日义勇军”,王儒林任总指挥,李慕愚任政委。义勇军发动群众,斗争土豪,策应兵变,引起了国民党统治者的极度恐慌。4月,义勇军在国民党甘宁青三省联军“围剿”下失败,近30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23、党在陇东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
1930年10月1日,刘志丹等人打入陇东民团军中,在合水县太白镇成功缴获了陇东民团
军二十四营50余支步枪,10余匹战马,组织起一支四五十人的武装。在陇东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第一枪。
24、党在甘肃组建的第一支游击队
刘志丹领导的农民武装,经过一年多的游击活动,到1931年秋发展到300余人。9月,在合水县倒水湾改编为南梁游击队(也称陕甘边境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这是在甘肃境内由我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革命武装。
25、甘肃最早的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10月下旬,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队会合后,于1932年1月在正宁县柴桥子村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在正宁三嘉塬锦章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杨仲远任参谋长,下辖四个大队,共360余人。这次改编,正式打出了工农革命的旗帜,公开了这支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组成部分。
26、甘肃最早的苏维埃临时政权
1932年3月,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寺村塬建立了甘肃第一个苏维埃临时政权—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李杰夫任主席。尽管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存在的时间不长,在敌人围剿下解体,但是,它毕竟是陕甘边建立根据地的一次重要尝试,标志着甘肃第一块游击根据地的诞生。对陇东游击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对陕甘边革命政权的正式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7、最早决定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会议
1933年10月,照金根据地失守。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党政军在合水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辟陕北、南梁、关中三个战略区,建立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一、二、三路指挥部,撤销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议批判了杜衡的“左”倾错误,使陕甘边的土地革命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
28、甘肃最早的红军师
1933年11月8日,陕甘边区红军在合水莲花寺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全师共500余人,战马200余匹,第一任师长为王泰吉,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黄子文任政治部主任。整编后,红四十二师即分兵活动,着手开辟南梁根据地。这是在甘肃境内成立最早的红军师。
29、最早的陕甘边军委
1934年5月28日,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寨子湾召开会议,决定建立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后刘景范),副主席边金山,参谋长吴岱峰。这是陕甘边最早单独命名的军委组织。 30、陕甘边区特委创办的最早的机关刊物
为了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人民,1935年1月,陕甘边区特委创办了特委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生活》,编辑部负责人龚逢春。
31、最早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
1933年11月至1934年10月,陕甘主力红军已拥有五个团的建制,兵力近千人,游击队也发展至1500余人,在南梁周围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条件已经成熟。1934年11月4日至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亦称南梁政府)、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区赤卫军总指挥部。边区政府先后辖中宜、安塞、宜川、赤安、肤甘、肤施、靖边、定边、华池、庆北、合水、陕甘边南区(包括甘肃的新宁、新正县)、陕甘边东区、华池战区等县(区)。陕甘边区苏维政府主席习仲勋,副主席贾生秀(后牛永清)。
32、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创办的最早的刊物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创办了不定期的公开刊物——《红色西北》,登载边区政府的决议、文件和反映红军战报和经济建设方面的文章。编辑部负责人由政府秘书长蔡子伟兼。
33、陕甘边最早的红军干部学校
为了适应根据地不断扩大和武装斗争深入发展的需要,陕甘边区特委和革命委员会于1934年10月在南梁创办了边区红军军政干部学校,刘志丹任校长,习仲勋兼任政委,吴岱峰任军事主任。学校为部队培养了200多名军政干部。
34、陕甘边区创办的最早的小学校
边区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1934年11月在南梁荔园堡转嘴子办起了第一所学校
—列宁小学。教材是自编的油印本或手抄本。
35、陕甘边最早的一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2月25日,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已形
成。为扼杀革命政权,敌人调集八个团兵力,于2月底合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边区军民密切配合,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接连粉碎敌人的进攻。1934年4月2日,在合水县西华池抓住有利战机,一举消灭敌人两个整营、一个机炮连和团部,共600余人,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36、陕甘边最后一次反“围剿”斗争
1935年秋,蒋介石集团为了堵截中央红军北上,在西安设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10余万重兵向陕甘、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军事“围剿”,妄图在中央红军到达之前摧毁这块红色区域。8月下旬,红26、27军在东线的绥德、吴堡一带,击溃阎锡山的两个旅,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初步胜利。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苏区。11月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红十五军团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37、在甘肃境内最早建立的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
1936年5月,在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的同时,中央将陕甘省扩大为陕甘宁省,成立了陕甘宁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此后,西征红军解放了甘肃、宁夏边境的大片土地。为了加强对新区工作的领导,6月,陕甘宁省党政机关从陕西吴起迁至甘肃环县河连湾。陕甘宁省辖17县,其中甘肃境内11县。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后刘景范),常委李富春、朱开铨、肖劲光、罗梓铭、李一氓、蔡畅(女)、郑自兴、刘景范、李景膺、李华生、王世泰、李握如、马锡五、雷德茂,秘书长左觉农(后赵一民);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马锡五,副主席为朱开铨,秘书长杨培源。1937年9月,陕甘宁省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入三边分区和庆环分区。
38、陕甘苏区的主要创建人
刘志丹,陕甘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03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与唐渤等人组织领导了渭华起义,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是陕甘边革命武装的主要创建人。曾任南梁游击队总指挥,西北反帝同盟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副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前敌总指挥,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驻西北办事处副主任、瓦窑堡警备司令、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率部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
谢子长,陕甘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896年1月生于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12日,与唐渤等领导了“清涧起义”。起义失败后,奉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到陕西洛南许权中旅工作,参加“渭华起义”,任军委委员兼三大队队长。渭华起义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又派他和刘志丹同去陕北开展兵运工作。1932年初至1934年,历任西北反帝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等职。1934年8月在反“围剿”斗争中负伤,次年2月21日殉职,时年38岁。
39、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等人运用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以桥山山脉为依托,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至1935年11月三次反“围剿” 的重大胜利使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最后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为后来建立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40、陕甘边最早的少年武装
二战时期,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里有一支少年武装,年龄大的十四五岁,最小的11岁,编成一个班,称“娃娃班”。1932年2月21日,游击队总指挥部决定,在“娃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少年先锋队”,由总指挥部直接领导。这支出色的少年武装,跟随红军,转战在陕甘一带,参加过多次战斗,屡建战功。
41、最早进入甘肃的红军长征部队
最早进入甘肃的红军长征部队是红二十五军。1935年8月2日,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近3000人首先进入甘肃,攻克两当、威逼天水、进占秦安、转战平凉,冒雨渡汭河,于9月7日到达豹子川(今华池境内),16日,与陕甘、陕北红军会师于延川永坪镇。
42、在甘肃最早牺牲的红军高级指挥员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在泾川冒雨渡汭河,全歼追剿之敌三十五师二○八团,击毙敌团长马开基,激战中,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英勇牺牲。这是红军长征入甘后牺牲的第一位军级指挥员。
43、党中央在甘肃举行的第一次会议
1935年9月9日,党中央在巴西召开政治局会议,粉碎了张国焘企图以武力威胁党中央的阴谋,迅速脱离险区,进入甘肃。9月12日,在迭部县达拉乡俄界村(即高吉村),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这是党中央在甘肃举行的第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与红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议同意彭德怀同志的建议,决定将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崝
44、中央红军入甘后打的第一仗
俄界会议后,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政委杨成武、团长王开湘率领下,沿打拉沟、白龙江一线北进,于9月16日下午迫近天险腊子口,与扼守于此的敌新编十二师、十四师的四个营发生激烈争夺战。经一夜激战,于17日凌晨5时胜利夺取了天险腊子口,为红军继续北上扫平了道路。
45、中央红军最早确切发现陕北根据地仍然保存
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岷县哈达铺镇(今属宕昌县),毛泽东和军团首长从缴获的一批报纸上得知了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会合的消息,报上还有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略图。中央原决定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得知陕北根据地继续存在后,便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这是中央红军确切得知陕北根据地仍然保存的最早时间。 46、最早正式决定到陕北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通渭榜罗镇召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到靠近苏联边界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按照在哈达铺就已确定的行动方针,到陕北去会合陕甘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以陕北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47、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为巩固和扩大陕甘宁根据地,歼灭追击之敌,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共同部署了山城堡战役。1936年11月21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同仇敌忾,合力作战,在环县山城堡歼灭胡宗南部主力一个旅、二个团。这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这次战斗的胜利对国内和平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8、最先攻占会宁城的红军部队
为作好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准备,红一方面军决定攻占会宁城。1936年9月30日,红十五军团以骑兵团组成独立支队,于当晚11时从宁夏同心城附近秘密出发,长途奔袭会宁。30多个小时行程300多华里,10月2日凌晨潜入城下。清晨五时许,骑兵团闪电般攻入城内,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红军胜利攻占会宁城。
49、红军三大主力最早的一次会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经过长征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10月7、8两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与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一军团先后在会宁的青江驿、静宁界石铺首先会师,9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率四方面军总部和四军、三十一军进入会宁城,受到红一方面军指战员和广大群众热烈欢迎。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及全体指战员致以热烈的慰问和祝贺。18日,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在会宁老君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左纵队在隆德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2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与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总部会合。这次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最早的一次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0、红四方面军入甘后发动的最早的战役
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入甘,9月,发动了“岷洮西固战役”,先后攻占漳县、洮州(临潭)、渭源、通渭四城,占领了岷县、武山、陇西、临洮等县的广大乡村,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和人民武装,成立了以岷县为中心的中共甘肃省工委、省苏维埃政府和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
51、红军长征在甘肃建立最早的省工委和最早的省苏维埃政府
红四方面军入甘后,根据中央西北局的决定,以岷县为中心,建立了中共甘肃省工委。傅钟任书记,曾传六、何长工、刘少文、郭潜、华民、邵式平为常委,下辖西路工委(黄火青为书记)和北路工委(吴永康为书记)。时间为1936年9月至10月。红二方面军亦在同时成立了以徽县为中心的中共甘陕川省工委,书记甘泗淇。
红四方面军在甘肃建立了甘肃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何长工,政府党团书记何长工兼。这是红军长征在甘肃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府。
52、红二方面军入甘后进行的最早的战役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入甘后发动“成徽两康战役”,从9月11日至20日,在10天时间里,连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等城,在四县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并成立了以徽县为中心的中共甘陕川省工委,甘泗淇任书记。
53、在甘肃境内首次西渡黄河的红军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奉中革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在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下,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为创建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路线于11月11日组成西路军,踏上了西征的艰苦历程。
54、红军在甘肃最艰苦的征战
1936年11月11日,西渡黄河部队正式组成西路军,开始了最艰苦的征战,在历时5个多月时间里,经历了70余次战斗。红军以2万余兵力对马步芳、马步青部近7万人的兵力作战,兵力对比悬殊,在地理环境、群众关系、物资供给方面都遇到极大困难。战战是苦战、血战。从古浪、山丹、永昌到高台、临泽、倪家营子,红军兵力锐减。仅高台一战就壮烈牺牲3000余人。在历时近半年的艰苦征战中,团以上干部牺牲130余人,其中军师级干部44人。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在召开石窝会议时,已不足3000人。分成三个支队进入祁连山。最后,只有李先念、李卓然率领的支队走出祁连山,经安西、红柳园血战后,最终到达星星峡的只有400余人。红西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冒着严寒,忍着饥饿,面对强敌,进行了历史上最艰苦的征战。
55、红军史上成立最早、历时最长、战斗力最强的妇女团
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的前身,系红四方面军1933年3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县组建的妇女独立营。1934年3月,扩编为独立团,这是最早的妇女团。1935年又扩建为独立师,直属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将独立师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有1300余人,政委吴富莲、团长王泉媛、副团长兼特派员曾广澜。1936年11月,西渡黄河的红军组成西路军,妇女团做为红西路军总部直属的一支正规武装部队,开始踏上艰苦的西征历程。在多次残酷的战斗中,妇女团英勇顽强,屡建奇功。最后,终因敌我悬殊,妇女团1300余名将士全部牺牲和被俘。以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56、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中最先渡河的部队
1936年10月24日晚,红四方面军三十军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在靖远虎豹口村古渡口渡黄河。夜半,三十军二六三团强渡成功,击溃马步青部韩起禄河防部队,占领滩头阵地,控制了渡口,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过河。
57、西渡黄河后最早的一次战斗
1936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在靖远吴家川激战三小时,击溃敌骑五师马禄第一旅的阻击,俘敌200余人,缴获步枪800余支,机枪10余挺,战马70多匹。三十军乘胜进占兴泉堡、一条山。这是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后打的第一仗。
58、西路军在河西边立的第一个群众抗日组织
1936年11月1日,驻防景泰五佛寺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由李宗涛为主席,张世昌等8 名委员组成的“五佛寺抗日促进会”,动员群众捐粮、捐物,大力支援红军。这是红四方面军在河西帮助建立的第一个群众抗日组织。
59、西路军的名称最早见于何处
193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提出《作战新计划》,其中规定“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这是西路军名称的最早由来。11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电示徐向前、陈昌浩等,河西部队改称西路军;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临时改为西路军总指挥部。
60、最早在狱中建立的西路军被俘人员秘密党支部
1937年7月,关押在甘州监狱中的刘瑞龙、魏传统等8名西路军干部成立狱中秘密党支部。刘瑞龙任支部书记,魏传统任副书记。在秘密党支部领导下,狱中同志团结一致,坚持斗争。后经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营救,刘瑞龙、魏传统等4人获释,回到延安。
61、西路军在河西建立的第一个临时苏维埃政府
1936年11月23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同志在永昌县城召集社会各界人士及部分群众代表会议,宣讲红军宗旨、任务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提议和民主协商,成立永昌县临时苏维埃政府,狄万川任主席。这是在河西建立的第一个临时苏维埃政权组织。12月6日,永昌县城召开军民大会,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由13名委员组成的政府委员会,张仲科任主席,狄万川任副主席。由政府委员分别负责粮袜、民政、内务、民运、财政、军事等项工作。在协助红军发动群众,筹建基层苏维埃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62、西征中最激烈的血战
1937年1月1日,红五军攻克高台县城。12日起,敌人以四个旅另三个团和民团一部,配以飞机、大炮,围攻高台。红五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高台城失守,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原十三师师长叶崇本、五军三十九团团长吴岱朝、三十九团政委朱金昌、三十七团政委何志余、原三十一军二九五团参谋长张静波等三千多人壮烈牺牲。这是西征中最激烈的一次血战。
63、西路军最早建立的党的地方组织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甘州一带建立党的地方组织,选调总部白兵科科长吴建初任书记,岳太华为组织部长,阮自强为宣传部长,张xx为民运部长及李天义和六名甘肃籍战士组成“中共甘州中心县委”(武装工作队)。与此同时还组建了隶属于中心县委领导的“中共山(丹)永(昌)县委”和“中共高(台)抚(彝)县委”,发展地下党员,建立基层组织,配合西路军的军事行动。
64、党中央援救西路军最早的军事行动
1937年2月27日,中央军委为解西路军之危,以红四军、三十一军、二十八军骑兵 团及三十二军等组成援西军。刘伯承任援西军司令员,张浩任政治委员。3月5日,援西 军从陕西淳化、三原出动,向西进发,后因西路军已告失败,停止行动。
65、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
1937年3月13日,西路军余部2000余人退入祁连山康隆寺一带。14日,在石窝山召开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陈昌浩、徐向前离队回陕北;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先念负责军事指挥,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组成三个支队分散游击。
66、西路军的最后一战
1937年4月26日傍晚,西路军左支队在安西县红柳园与马步芳部展开西征中的最后一场血战,100余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67、西路军最后结束西征的地方
1937年4月底,左支队400余人历经戈壁滩上的风沙、缺水、饥饿、严寒的考验,终于到达甘新交界的星星峡。5月1日,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等同志带着用40辆汽车载来的衣、被、药品、食物,到星星峡迎接慰问左支队,并召开了欢迎慰问西路军的大会。之后,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新兵营,抗战爆发后,这批革命将士陆续返回陕甘宁根据地。
68、为营救西路军最先英勇献身的民主人士
高金城 ,1937年8月8日,党的忠实朋友高金城先生受谢觉哉、彭加伦的委派赴张掖以重开福音堂医院为名,收容营救西路军伤病失散人员。他到张掖后在红军地下党和医院人员、进步人士的帮助下,营救送往兰州八办200多人。高金城于1938年2月2日被马步芳部一百师师长韩起功秘密杀害。
69、党在甘肃最早创办的机关报
1937年10月,《救亡日报》以“陇东通讯社”的名义在庆阳城出版发行。1938年3月下旬,中共陇东特委决定《救亡日报》改为《救亡报》,并正式确定为特委机关报。这也是党在甘肃最早创办的机关报。1942年7月改名为《陇东报》。
70、庆环分区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7年12月,庆环分区在曲子镇召开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主要议程是:讨论部署抗战动员工作,整理自卫军,征粮工作等。会议选举马文瑞为庆环分委书记。
71、八路军三八五旅在陇东的最早驻地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三八五旅在旅长王维舟、副旅长耿飙率领下,由陕西泾阳石桥镇开赴陇东驻防。在正宁作短期停留后,旅部进驻庆阳城,七七○团团部驻驿马关,下属三个营分驻宁县、驿马关、镇原。
72、甘肃第一所党校
1937年9月,庆环分区党校在曲子东沟岳王庙成立,彭飞任校长。
73、最早成立的分区
1937年9月,陕甘宁省正式撤销,庆环分区随之成立,马文瑞任中共庆环分区委员会(简称庆环分委)书记,李景膺、陈仁麒任组织部正副部长,李华生、彭飞任宣传部正副部长,秦力生为统战部长,李瑞山任青年部长,孙君一任秘书长;马锡五任庆环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专员公署设民政、财政、粮食、教育等处;王世泰任保安司令。庆环分区辖华池、环县、曲子、庆环、固北等县。
74、甘肃最早的地委
1943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中共陇东分区特委改为中共陇东地方委员会,书记马文瑞。这是甘肃最早正式以地委名称出现的党组织。
75、边区政府在陇东创办的第一所中学
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在庆阳创办陇东中学。9月初,陇东中学开学上课。18日,举行开学典礼。马文瑞兼任陇东中学校长,陆为公为教务主任,有学生136人。课程设置马列主义、国语、公民、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等。建校时,毛泽东亲自为学校题写了“陇东中学”的校名,朱德等中央领导也为学校题了词。
76、陇东剧团的最早由来
1939年6月19日,庆环分区农村剧校在曲子镇成立。1940年8月,迁庆阳城,驻鹅池洞。之后,陇东分区以庆环农民剧校为基础,组建了陇东剧团。
77、陇东分区最早的整风运动
1942年3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陇东分区机关、各县、各区干部整顿三风运动陆续开始。经过整风提高了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党内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大发扬,党员、干部的思想达到空前统一,党群关系大为密切。这是陇东分区首次开展的整风运动。
78、最大的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
1943年2月,原在晋绥的抗大七分校陆军中学迁至合水。5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抗大七分校,彭绍辉任校长,俞楚杰任副校长。陆军中学编为一大队。5月15日,晋察冀边区抗大二分校附中学生1500人在校长江隆基带领下,来到合水,编为抗大七分校二大队,并成立两个女生队。7月,二大队迁往华池豹子川。1944年1月,晋冀鲁豫抗大三分校1100余人来到合水,编为抗大七分校第三大队。此时七分校校部下设政治部、训练部、供给部、卫生部、办公室。全校近5000人。成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最大的基地。为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培训了大量的骨干人才。
79、陇东分区最早获生产英雄称号的党政干部
1943年1月14日,在高干会闭幕式上,中共中央对领导生产卓有功绩的22名党政干部以隆重奖励。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专员马锡五、华池县长李培福被授予生产英雄称号,毛泽东分别为其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面向群众”。
80、陇东分区首届生产展览及劳动英雄大会
1943年11月1日至5日,陇东分区召开首届生产展览及劳动英雄大会,出席会议劳动英雄54名,华池县城壕村被评为模范村,会议评出甲等劳动英雄5名,乙等18名,丙等31名,分别进行了奖励。
81、最早为《高楼万丈平地起》一歌创作歌词的人
1943年4月22日,《解放日报》以《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 —孙万福》为题,介绍了曲子县农民诗人孙万福以诗歌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根据地人民安居乐业景象的事迹。他创作的诗歌《高楼万丈平地起》经谱曲后,在陕甘宁地区广为流传。
82、“新秧歌运动”的最早创始人
刘志仁,新宁县人。他把秧歌的艺术形式与革命内容相结合,是“新秧歌运动”的最早创始人。1944年11月,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刘志仁获得乙等艺术英雄称号,边区政府颁发“新秧歌运动的旗帜”锦旗一面。
83、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最早由来
1937年2月,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营救和收容在甘、青一带失散的西路军人员,周恩来在西安接见甘肃回族党员吴鸿宾时,提出在兰州设立办事处的问题。5月,张文彬、彭加伦率朱良才、况步才等7人,从西安到达兰州,初住中央广场陇海大旅社,后迁到南滩街54号办公,对外称“彭公馆”。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这个办事机构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9月,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由于设在兰州,习惯上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
84、抗战时期最早到兰州的党中央代表
1937年7月29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代表谢觉哉到达兰州。其主要任务是争取与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代主席贺耀祖等上层人物合作,推动甘肃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指导和帮助甘肃地下党开展工作。谢觉哉在兰期间,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甘肃的形成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85、最早的地下党省级工委
1937年10月25日至26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甘工委,当时亦称兰州工委)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孙作宾任书记,郑重远负责组织工作,刘日修负责青年工作,刘杰负责妇女工作,吴鸿宾负责宣传和回民工作。在甘工委领导下,甘肃党的力量得到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甘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86、甘肃最早的县委
1935年8月,新正县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新正县委,卢永财任县委书记,李科任副书记。这是甘肃境内成立最早的机构健全的县委组织。
87、甘肃最早的学委
1937年12月,兰州市学生委员会(简称学委)成立,直属中共甘肃工委领导,蔺克义为书记,樊大畏、罗扬实为委员。任务是统一领导各学校的救亡运动和党的工作。这是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学委组织。
88、甘肃最早的青委
1938年7月,中共甘肃工委领导下的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委)成立,林亦青(化名李健吾)任书记,罗扬实、周焕章为委员。青委加强学校党支部工作,努力开展救亡运动。这是甘肃最早的青委组织。
89、最早在甘肃回民中建立的党组织
1938年3月,直属中共甘肃工委的党支部“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在兰州成立,这是抗战时期党在兰州地区回民中建立最早的党组织。由鲜维峻(回族)任书记,马明德(回族)为组织委员,杨静仁(回族)为宣传委员。回支的成立,对我党开展回族群众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了兰州地区回族人民抗日救亡活动的发展。
90、甘工委最早的机关刊物
甘工委的机关刊物《党的生活》,创刊于1938年3月,罗云鹏任主编,由赵子明在上西园圣母官地下印刷所印刷。起初为油印,后改为石印。《党的生活》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为辅导党员学习,工委还印发了组织问题专刊,结合党性教育,印发了纪念建党18周年专刊以及党员须知、党章等。
91、甘肃工合事业的创始人
路易·艾黎,1897年生于新西兰。1927年来至中国。30年代加入上海第一个国际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斗争。1938年8月,他和斯诺、胡愈之等在武汉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明确提出“把后方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发展各种工业生产,支持长期抗战”。此后,工合事业迅速发展,1944年,他同乔治·何克一道,在甘肃创办山丹培黎工艺学校,为生产自救,培养人才发挥了作用。艾黎1987年在北京逝世。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事业。
92、解放战争时期甘肃最早的战役
1947年3月,蒋介石集结34个旅、25万人的兵力,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进犯陇东分区之庆阳、合水,企图吸引我军西调,以便乘机袭取延安。3日至5日,陕甘宁边区野战集团军发起西华池战役,以3个旅l个团的兵力西进,对西华池一线之敌48旅展开围歼,毙伤敌旅长何奇及其以下1500余人,后因胡军向延安进攻,未能全歼敌人,即撤出战斗。西华池战役揭开了西北解放战争的序幕。
93、甘肃地下党发展最快的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甘肃工委领导下,国统区党的组织发展很快,在三年时间里,相继建立了陇南特委和华平、平西、平东、甘南、陇右、皋榆、海固、陇南等10个地级工委和17个县工委、30个区工委、1300多个支部,党员总数达1.6万余人。
94、甘肃最早的藏族中共党员
勒巴佛,原名康三哥,1916年9月21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成为第十八世怀来仓勒巴佛。1943年3月,他率领卓尼、临潭一带3000多汉、藏、土族贫苦农民参加甘南农民起义,并被拥戴为洮岷路藏兵司令,后又被推举为甘南农民起义军副总司令。起义失败后,他隐蔽下来,1946年12月和陇右地下党取得联系。1947年3月,经高健君、牙含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陇右党组织决定派牙含章去边区汇报请示工作,勒巴佛随同前往边区参加学习。不料,在平凉安国镇三十里墩所乘汽车翻车,勒巴佛不幸身亡,终年31岁。
95、解放战争时期甘肃最大的游击队
解放战争时期,甘肃地下党领导的规模最大、人教最多的游击队是陇右人民游击队。陇右工委把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相结合,游击武装发展很快,到1949年8月,正式组建的陇右人民游击队已拥有3个团和l个回民支队及陇西、渭源、会川、临洮、康乐5县游击大队,共约3000多人,解放后被分别编入岷县和临夏分区警备团。
96、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学生运动
1949年3月29日,兰州爆发了由当时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原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籍学生为首组织、发动,并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农业技艺专科学校、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和兰州市部分中小学学生2000多人,上街游行示威,以反对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苛敛民财,向甘肃人民发行三百万银元的所谓“建设公债”为主要内容的“三·二九”学生运动。这次学生运动是由陇右工委所属的师院党支部策动的,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终于迫使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撤销了发行三百万银元“建设公债”的决定,在甘肃爱国学生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97、甘肃最大的战役
1949年8月25日,
我一野主力发动兰州战役,于黄昏攻克敌军马驾山、营盘岭、沈家岭3个主阵地,26日中午结束城内战斗,兰州宣告解放。此战役歼灭青马等部4万余人。打通了进军新疆、宁夏的门户,使西北其他敌军陷入分散、孤立之境地。
98、甘肃境内人数最多的国民党部队起义
兰州战役结束后,我一野第二兵团和第一兵团团部率第二军为南北两路,从兰州、西宁出发,向河西走廊进军,于9月21日到达张掖会合,对酒泉之敌造成兵临城下之势。同时,我军高级将领彭德怀、王震等派人与河西和新疆的国民党军将领取得联系,通过统战工作发动政治攻势,迫使河西国民党部队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4万多人(含解放军进军酒泉途中接编起义、投诚官兵1万多人),在新疆警备司令兼河西警备总部司令陶峙岳领衔下于9月24日宣布起义,河西走廊全部和平解放。这是甘境内最大的一次国民党部队起义。
99、甘肃全境的最后解放
为击溃国民党“西南防线”,全歼西南残敌,人民解放军发起了陕南陇南战役。1949年12月上旬,二野七军指向碧口,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从岷县向武都地区进军,12月8日,按彭总的部署——十九军军长王治歧、副军长蒋云台和甘肃省政府秘书长李永瑞等,领衔率部约8000多人起义,至此,甘肃全境最后宣告解放。
100、中共甘肃省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的最早成立
1949年7月28日,经中央批准,西北局决定成立中共甘肃省委、甘肃行署、甘肃军区,并决定中共甘肃工委在省委成立后即行结束,所有工作移交省委。8月19日,中共甘肃省委在定西召开第一次会议,书记张德生、副书记孙作宾。兰州解放后,省委机关移兰州。甘肃行署亦于1949年7月与甘肃省委同时成立,由王世泰兼主任,霍维德任第一副主任,吴鸿宾(回族)任第二副主任,行署代行政府职责。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兰州正式成立,邓宝珊为主席,王世泰、张德生、马鸿宾(回族)为副主席。(转自甘肃省《党史资料》)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