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教园地 > 不当的爱让孩子丧失生存智慧

不当的爱让孩子丧失生存智慧

2012年10月22日 08:12:03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1638

不当的爱让孩子丧失生存智慧

——对话《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作者东子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巨大,如果家中有个温柔而又善解人意的母亲,孩子就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家不仅仅是孩子吃饱穿暖的地方,更是孩子心灵的栖息地。孩子出生后的一步步成长,时刻离不开母亲的陪伴和教诲,孩子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此间养成的。

 

 

  中国的“保姆妈妈”、“奴隶妈妈”、“棍棒妈妈”越多,中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问题,关注孩子教育应先从提高母亲素质开始。

 

  ■本报记者 郭铭 实习生 冯欣

 

  教育实践证明,母亲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实践也证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更成功的不是说教,是重于言教的行动、是品德的示范、是品位的渲染。《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的作者东子在母亲教育方面有很深刻的说明。现在,有许多家长包括母亲,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把自己的责任也扔给了学校,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因此,也发生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们希望这本书和这篇与作者的对话,能够给家长和老师以帮助。

 

  家是孩子心灵的栖息地

 

  记者:现在人们越来越明白、看重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您在书中提出“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为什么说成是决定性的?

 

  东子: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国都是一个以母性教育为主的国家。母教是指主要施教者是女性,在家里是妈妈、奶奶、姥姥,在学校是女性教师。基础教育施教者的80%是女性,家庭教育施教者的80%也是母亲。据对成功人士的调查表明:对其一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母亲。同样,对犯人的调查也表明:对其一生犯罪影响最大的也是母亲。由此可见,母亲教育对孩子一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母亲对孩子的养育不只是爱。

 

  记者:母亲教育在中国有什么特点?有这样两件事:一位是某高校身为教授的母亲,比较通晓家庭教育,她把自己的4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博士;另一位是浙江农村的一位妈妈,大字不识几个,也把自己的4个孩子送进了大学,其中有3个成了博士。我们的教育,需要什么类型的母亲?

 

  东子:环顾中国的教育现状,母亲教育在中国的特点是:“保姆妈妈”、“奴隶妈妈”、“棍棒妈妈”越来越多。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妈妈,要么是望子成龙,求成心切,不顾教育规律,硬填硬压;要么是众星捧月,娇惯宠爱;要么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明知孩子学习不济,却爱莫能助。由此导致了诸多问题:盲目进行早教、过分依赖学校、过度娇惯溺爱、不懂科学教子、不会因材施教、期望值过高、忽视性教育、缺乏身体力行、忽略父亲教育、没有进取精神,等等。

 

  母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在生命的孕育阶段,孩子不仅仅开始吸收母亲体内的营养,也开始吸收母亲的精神了。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巨大,如果家中有个温柔而又善解人意的母亲,孩子就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家不仅仅是孩子吃饱穿暖的地方,更是孩子心灵的栖息地。孩子出生后的一步步成长,时刻离不开母亲的陪伴和教诲,孩子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此间养成的。对孩子的品格形成方面,教授母亲与文盲母亲无异,而对孩子文化学识的培养,前者自然优于后者,后者能够与前者取得同样的成绩,一是自身天赋,二是师道有方。母亲有学识孩子不会目不识丁,母亲品行高孩子不会道德差。

 

  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比成绩更重要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母亲与国外母亲的教育观念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何处?

 

  东子:我对国外的母亲教育了解得不是很多,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她们与中国母亲育儿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和各自国家的教育体制有关。主要差别是:多数外国的母亲以培养孩子自立为主,她们希望孩子成年后能够独立生存,并由此获得快乐人生。而中国的母亲却以培养孩子成功成名为主,忽略生存能力的培养。外国的母亲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成功成名,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中国母亲则挖空心思培养孩子将来当大官、挣大钱,往往忽略孩子的感受。另外,在民主、身教、赏识、诚信等方面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记者:您在书中提到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要做到:爱孩子,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培养孩子谦和忍让、勤俭的美德和坚强意志。为什么在众多的品质中您着重强调这几点呢?

 

  东子:在我看来,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人格残缺的人,这样的人不管他有多高的学识、多大的本事,都不会获得大成就,也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而谦和忍让这种美德,既可以拓宽人生的厚度,也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无论物质多么富有,勤俭都是一种美德,治家勤俭可以积富,治国勤俭可以蓄强。一个坚强的人,才能在人生大路上走得更稳健、更久远。一个既有完整人格,又深谙谦和之德、节俭之道、坚强之能的人,才能走出一条多彩而美好的人生之路。

 

  记者:您如何看待超前教育?如何把握超前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度呢?

 

  东子:首先,我是不赞成超前教育的,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顺其自然的引导教育才适合孩子成长的规律。为此,我正在写《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这本书。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任何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教育都是错误的。

 

  其实,孩子3岁前背诗识字都是徒劳的。孩子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能说会道、会背诗词、会数数而骄傲,其实孩子这时并不理解一个词、一个数字代表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短期的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记忆力。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的东西几乎都白学了。

 

  而儿童一般要到5岁以后,才能够发挥手指的协调能力。假如父母们不考虑孩子的生理承受能力,在孩子具备基本的协调能力以前,强迫他们学习写字,这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家长急功近利地过早开发,常常使孩子发展不均衡,最终由爱学变为厌学。

 

  母亲更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记者:在您看来,母亲教育最易出现的缺陷会在哪些方面?

 

  东子:一是限制性太多。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等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像许多条条框框一样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的母亲有时很不讲理,平时不给孩子思考和选择的机会。遇事时,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二是说教、唠叨、攀比。有的母亲为一件小事唠叨起来没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证今。另外,就是总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三是过分关爱、过分干涉。过分的爱,已经使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包办一切的母亲培养不出能干的孩子。过分的干涉,会使孩子丧失了很多相关能力。

 

  记者:您在书中提到“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特质是什么?

 

  东子:正如前面所说的,中国是一个以母教为主的国家,家庭教育施教者的80%是母亲。母亲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不能比拟的。正如只有母亲才能够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一样,也只有母亲才能开启最早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是母亲,所以相对于父亲、教师、其他亲人和其他成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即便母亲从未对孩子实施过任何教育。

 

  记者:您怎样看待您妻子的教育方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您和妻子有哪些分工?你们遇到观念冲突之处,是如何解决的?

 

  东子:我女儿范姜国一的母亲是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长大的,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和我所受的非传统教育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我们相一致的教育观念是:重视孩子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及品行教育。再就是身教,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好。所不同的是,相对来讲她更注重智力的开发,很小就让孩子学了很多文化知识;而我则更看重德育,强调孩子的品行、自立,不让孩子学那些不该在那个年龄段学的东西,而是主张孩子多玩耍,让其随意而为,前提是能保证安全。我们经过多次争辩,最后她认同了我的观点。当然,女儿能够成为一个心智高、阳光、快乐、品学兼优的孩子,也验证了我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

 

  我认为,家庭教育中不必明确分工,而是要取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基本教育观念要一致,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遇到冲突最好避开孩子,再用说理法去征服对方,既要参考专家的建议(书籍或文章),又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不可盲目照搬和效仿。

 

  《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东子著,漓江出版社200810月出版

 

东子,原名范景宇,著名家教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人才库专家,被全国100余所学校聘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顾问。

《中国教育报》2009.04.16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