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文化 > 南梁——陇东红色歌谣的发祥地

南梁——陇东红色歌谣的发祥地

2015年05月22日 21:47:01 来源: 陇东报  作者: 吕律 访问量:3789

 

  □吕律

  陇东的红色歌谣,有广袤肥沃的土壤,有得天独厚的机遇:它在风雨与雷电中孕育,在硝烟与烈火中锤炼,披着陇东革命根据地独具的风采,散发着庆阳黄土绿水特有的芬芳。

  20世纪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在南梁一带传播革命火种,组织革命力量的时候,他们首先运用的就是民谣、民歌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首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流传甚广的歌谣《实行共产》,据说就是当年刘志丹乔装成走乡串村的工匠,自己编唱的:

  天不下雨,天逼民反;

  苛捐杂税,官逼民反;

  若要不反,离死不远;

  大家起来,实行共产。

  刘志丹,陕甘工农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领导人之一。从1929年到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段时间里,刘志丹转战于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一带,传播革命道理,唤起民众觉醒,创建游击武装,建立红色政权,戎马倥偬,出生入死。陇东的华池、庆阳、合水、环县、正宁、宁县等地的沟岔窑洞、梢林山梁,无不留下他的足迹和身影。请听,《南梁来了个刘志丹》:

  喜欢喜欢真喜欢,

  南梁来了个刘志丹。

  分粮分地分牛羊,

  抗粮抗款抗税捐。

  刘志丹号召要共产,

  游击队可打了个欢。

  千年枯树要还阳,

  志丹来了花开放。

  再听《跟上咱们的刘志丹》:

  千里雷声万里闪,

  上来些红军闹共产。

  共了安边共横山,

  南梁川里扎营盘。

  红旗插上寨子湾,

  刘志丹名声传得远。

  红军打仗真勇敢,

  白军见了吓破胆。

  打土豪来分田地,

  咱们穷汉把身翻。

  跟上咱们的刘志丹,

  为咱穷汉打江山。

  还有《新正来了刘志丹》:

  二月二,龙出现。

  新正来了刘志丹,

  东靠黄河西靠山,

  大营扎在三嘉塬……

  《拥护刘志丹》中唱到:

  半夜里来叫门声,

  问你是哪部分,

  只要说是老刘的,

  赶快迎进门……

  又如《陕北来了个刘志丹》《刘志丹闹革命》《刘志丹是好汉》《上山找红军》《根扎在穷人心》《红旗谣》《咱们的队伍到南梁》《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等等。除了大量歌颂刘志丹、颂扬红军的歌谣外,还有不少反映军民关系、拥军参军、妇女解放等歌谣。

  例如《我把红军没错待》:

  黄米干饭豆芽菜,

  我把红军没错待;

  不是错待不错待,

  我们打仗不回来……

  又如《南梁支前队》:

  红缨缨麻鞋干绷绷麦,

  推车挑担快如飞,

  扁担软溜溜,

  小车吱咛咛,

  要问我们是干啥的?

  南梁支前队……

  再如《妇女放脚歌》:

  开口说一声,

  妇女们都来听,

  旧社会缠脚害苦了妇女们,

  活肉缠成了死肉疔,

  缠脚的人儿多苦情……

  这些歌谣,常采用群众熟悉的《信天游》《走西口》《下柳林》《送小哥》等民间曲调演唱,昂扬、欢快,又柔美抒情,这是新歌得以迅速传播开来的重要原因,充分表达了劳苦民众热爱刘志丹、拥戴红军的朴素阶级感情。

  生活创造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民主政权的建立,虽说只是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劳苦大众执掌政权的尝试,但它在世代被剥削被压迫的劳苦大众面前,展现了一种崭新的天和地。新歌谣就是在这块土壤中生根发芽,在这片新的蓝天阳光下生长成熟起来的。之所以把它称为红色歌谣,是因为工农武装革命的时代赋予了它生命,它装载的是“实行共产”的内容,说的是新语言,表达的是新思想,它同红军、红旗、红星、红色政权一样,以“红”为底色,为标志、为基调。它是一种共同心声的表达与抒发。它有强烈的号召力、宣传性、战斗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陇东解放区,处于抗战的大后方,陕甘宁边区的西南边陲,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红色民谣的繁荣开辟了新的天地。发展经济、大生产运动、除奸反特、拥军支前、文化生活等等,都成了新歌谣反映的对象。这期间,时代造就出一批批土生土长的文化精英:农民诗人孙万福、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刘志仁、农民歌手王庭有、秧歌剧作家黄润等,都是杰出的代表,更多的是数不清的活跃于乡间的社火头、民歌手。他们创作演唱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新三恨》《保卫边区》《绣金匾》,包括延安文艺工作者张寒晖根据陇东民歌创作的《边区十唱》,更是脍炙人口,百唱不厌,唱红了陕甘宁,唱遍了新中国。

  请听,短小精悍,旗帜鲜明的《抗战歌》:

  春季里来菜花儿香,

  中日战争正紧张,

  为了民族求解放,

  反对妥协与投降。

  同胞们,实行精神总武装!

  《送粮谣》里流露出男女老少为支前抗战做贡献的自豪感:

  狗娃子咬嘛鸡娃子叫,

  当红军的哥哥哟回呀嘛回来了。

  红军哥哥嘛回来了,

  塬上沟里嘛人欢笑。

  老汉们乐呵呵哟送公粮,

  娃儿们笑嘻嘻哟扫街道,

  媳妇们通宵哟做军鞋,

  婆婆们清晨哟送茶又送枣……

  《开荒曲》很有号召力,鼓动性:

  开荒咦,开荒,

  前方将士要军粮,

  织布咦,织布,

  前方的将士要衣裳。

  大嫂嫂,老爹爹,丈夫,娃娃,

  莫要惦记他呀。

  我们努力耕织,

  不少他们吃穿,

  打败鬼子再回家!

  《咱们边区好地方》唱出了边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咱们边区好地方,

  山高水绿好风光。

  粮食足,兵马强,

  五谷丰登好年景。

  政府号召大生产,

  耕一余二多增产。

  开荒种地纺线线,

  不愁吃来不愁穿。

  过新年,真喜欢,

  红灯笼,挂门前,

  男女都把新衣换,

  秧歌社火闹得欢。

  边区生活真美好,

  领导全靠共产党。

  彻底埋葬蒋家王朝的隆隆炮声,迎接新中国诞生的纵情欢呼,在陇东新民歌里都作了真实生动的记录。陇东解放区人民唱着《打西北》(“主席在北京把会开,西北指挥是彭德怀;彭司令来是英雄,吓退了西安百万兵”)、《解放大军进陇东》(“大炮咚咚响连声,解放大军进陇东,胡马二军乱了神,带上残兵忙逃命”)、《翻身秧歌》(“唱起秧歌乌云开,彩云起处毛主席来,剥削压迫全滚开,穷苦百姓站起来”)、《全国人民笑开颜》(“正月里来是新春,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他为了人民闹革命。二月里来刮春风,朱德指挥显神通,徐州会战蒋贼逃奔”),前赴后继,阔步走来,一直唱到了《太阳一出满山红》(“太阳一出满山红,北平城里放光明。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中国革命成了功”),《毛主席打坐北京城》(“天安门上礼炮鸣,毛主席打坐北京城,人民当家站起来,万众齐呼毛泽东!”)。

  红色歌谣起南梁,唱遍边区红满天!

  陇东革命老根据地20年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就是陇东红色歌谣的生长、发展史。今天,当我们重新吟唱这一首首承载着历史风云的旋律时,莫要忘记这片古老土地上发生过的许许多多撼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从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歌曲里,汲取老区精神的力量,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庆阳。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